葉鴻佳(湖北省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湖北 武漢)
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
學校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最初階段,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如何在學校的日常德育管理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激發學生活力之源泉。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能熏陶感染學生,使其熱愛校園。
優雅而多彩的顯性校園文化,是一部無聲的教科書,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潤物無聲的陶冶作用。[2]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走廊墻壁上、教室里、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的精神面貌形成具有重大意義。”我校以此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突破口,按照“美化、綠化、讓墻壁說話”的思路對校園文化進行構建。在學校正門口,展出優秀學生的照片和事跡;在教學樓的墻壁上,利用感動中國的人物、名人名言,身邊的小明星等圖文并茂的宣傳板,無聲地加大對學生的教育力度。在樓外的墻壁上,我們通過豐富的色彩、文字、圖形等彰顯文化主題。在樓道內,進行文化廊道建設,每個樓層突出一個主題。如一樓名師寄語,二樓孝心教育,三樓感恩教育,四樓優秀畢業生介紹等等。就連樓梯也充分利用起來,張貼文學常識,歷史故事、環保知識等條幅;可以使學生在顯性的校園文化熏陶中快樂成長。
學校應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為載體,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集體的關愛,不僅懂得關愛自己、還應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通過關愛德育的模式,讓每個學生得到關愛,讓每個學生懂得關愛,讓每個學生學會關愛。我校大部分學生為進城務工子女,這些家庭為了生計奔波,孩子們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愛,行為習慣很差,經常不服從班主任老師的教育。針對這些學生,我們開展了“為留守兒童送去一縷書香——為三廟河小學捐贈愛心圖書”“老師,我想對您說”等一系列的德育活動。在“為留守兒童送去一縷書香——為三廟河小學捐贈愛心圖書”活動中,號召全校學生為山區孩子捐贈圖書,參觀山區孩子的學校。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山區孩子們生活的不易、對城市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他們滿滿的感激,都深深地感染了他們,孩子們由衷地感慨到“我們真是太幸福了!”豐富多彩的關愛德育活動,無形中對他們的行為習慣發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創造了機會。
“綠色評價”以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核心,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落實為重點。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評價要多元化、科學化,通過多角度的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來激勵學生,不斷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真實力”。為了綠色評價學生,我們每學期堅持開展“星級學生”評選活動。星級學生分為:文明禮儀星、遵規守紀星、衛生環保星、管理之星、學習之星、作業之星、自律之星、誠實之星、樂觀之星。星級學生評選涵蓋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文明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狀態等方面,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此榮譽。每月通過班級評選一次,被評上的學生可以獲得一顆銀星,下月如果重復獲獎,則該生累加一顆銀星。到學期末累計達到4顆以上的銀星的同學,被評為校級金星學生。金星學生將獲得學校頒發的榮譽證書和火炬獎章,并在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攜家長一起走紅毯。通過爭創星級學生活動,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水平,還關注學生的習慣培養和個性特長等綜合性指標;不僅關注學校評價,還整合家庭和社會參與評價,體現了評級的多元性;不僅評價學生當前發展,還關注學生一生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推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學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德育管理已經不是局限于組織學生紀律,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而是要主動作為,時刻圍繞著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開展工作,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堅持以特色文化、特色課程、特色管理為抓手,在管理實踐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具備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