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于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課程模式在語文教學中應運而生,那便是——“導讀課”。
【關鍵詞】導讀課;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導讀課,最重要的兩個使命就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其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是將學生從“閱讀”渡向“悅讀”的有效手段。要讀一本新書,就像結交一位新朋友,如果第一眼就心生厭煩,那后面的閱讀是不可能進行下去了,唯有感興趣,才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去接觸了解和深入感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一、利用懸念設置,產生閱讀向往
(一)咀嚼書評,讓讀者津津樂道
一本優秀的作品,往往會有許多讀者評價,這些評價也許來自名人,也許來自平民,或者來自網絡媒體。書評可能出現在封面、封底,或者是腰封等比較引人注目的地方,導讀課時,利用書評來吸引學生也是非常常用的。如何讓書評更有震撼力,更吸引學生呢?
我認為首先要選對書評,也許有些書,書評比較多,或者單條比較長,那么我們就選擇最精辟的、最有吸引力的話呈現給學生。比如說《夏洛的網》,對于它的評價比較多,我們收集到的就有:
這部作品傲居“美國最偉大的十部兒童文學名著”首位,風行世界五十年,發行千萬冊。這部作品不僅寫給孩子,也寫給大人。這部作品的作者一生只寫過三部兒童作品,這部作品是他創作的最完美的一部童話。關于這本書,在大學里流行著這么一句話:世界上,優秀的人分兩部分,一部分優秀的人正在讀這本書;另一部分優秀的人正準備讀這本書。
但我認為這句是最有魅力的:關于這本書,在大學里流行著這么一句話:世界上,優秀的人分兩部分,一部分優秀的人正在讀這本書;另一部分優秀的人正準備讀這本書。這句話能馬上吸引學生,因為誰不想做個優秀的人呢?
(二)親近作者,引學生躍躍欲讀
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從作家入手,如果孩子對某作家抱有一種崇拜或好奇的情緒,那么也一定會對他的作品很有興趣。
如有位教師執教《小豬唏哩呼?!穼ёx課,介紹作者時說:孫幼軍爺爺年齡已經很大了,可是他仍然有著一顆孩子般的心,人稱“怪老頭兒”。這樣的評價多吸引孩子呀,一定會有許多小朋友想看看怪老頭兒寫的故事。
二、妙用導讀推進單,引發閱讀期待
導讀推進單就是根據圖書章節或每天的閱讀進度,從所讀文本的內容、主題、語言等方面入手,列舉出的一些推進學生閱讀的思考題。導讀推進單可以是以一章或幾章為單位,設計幾道題目。
(一)讀懂內容——著眼情節梳理
閱讀一本書,不同于閱讀一篇文章,它的情節更豐富,人物更復雜,對于剛開始整本書閱讀的中低年級學生而言,情節梳理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精靈鼠小弟》1 至3 章導讀推進題:
有了這樣的導讀單的引領,學生就能在閱讀時有思考,在思考中促進步。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明確故事內容,之后每二到三章會有這樣的題目促進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思考。
(二)領悟內涵——注重主題探究
每一本童書的背后,都有一個不朽的精神:親情、自由、快樂、誠信、友情等等,利用導讀推進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作品主題,真正領會作品的思想內涵,讀書也就變得更有意義了。
《夏洛的網》向人們傳達的思想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想向人們傳遞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于是,我在組織學生閱讀《夏洛的網》時,在導讀推進單中設計了這樣的一道題:
有學生說,像夏洛那樣聰明,擁有智慧,又非常守信,愿意幫助朋友的人稱得上是真正的朋友;也有學生說像威爾伯那樣知恩圖報的人也稱得上是真正的朋友;甚至有同學說像小老鼠那樣雖然不是很討人喜歡,但其實內心也有善良的一面,在同伴有困難時能夠去幫助同伴的,其實也稱得上是朋友……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不需要去統一學生的答案,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這樣的導讀推進題領著學生對書本主題有了更深于故事情節的思考,就足夠了。
導讀課,猶如彈琵琶,且看教師輕攏、慢捻、抹復挑,使出渾身解數撥動學生的興趣之弦,彈奏出“悅讀”之音。讓我們做學生閱讀的點燈人,點燃學生的閱讀之燈,照亮學生的閱讀之路,伴學生在“悅讀”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