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昀

【摘要】在浙江省實行新高考政策的背景下,我們的語文教學和語文作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的語文作業設置需要做出新的創設。本文從“經度”和“緯度”兩個方面提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業創設新探索。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作業;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業設計是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是溝通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之間非常重要的一座橋梁。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因為語文學科的特殊性,高中階段的學生花在語文作業上的時間較少,更多的學生迷戀盲目刷題,同時他們的語文思維也較封閉,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待提升。
然而浙江省新高考政策的實施,給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沖擊。為應對每年兩次的學考、選考,為確保考生利益的最大化,學校在教學統籌上會讓語文、數學在選考前為選考科目讓路。
近年來,高校的招生開始呈現多元化錄取模式。2011年開始,浙江省開始實施“三位一體”政策,到2014年,浙江省“三位一體”試點高校將達到34所,招生量超過3000名,比2013年增加50%以上。同時,“自主招生”也是近年來廣大考試普遍關注的招考形式,許多考生借“自主招生”的政策得以降分進入名校學習。“三位一體”或“自主招生”的考生,都必須過由各高校自行組織的“面試”一關,而這些面試題中,有不少其實是在考查學生的時事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與我們的語文教學密不可分。
基于以上因素,我們的高中語文作業設置必定要進行新的調整。筆者對新高考形勢下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提出新的創設,以期達到作業設置的序列化、一體化、常態化等目的,從“經度”和“維度”兩個方面來展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業創設的實踐探索。
一、經度:因時施教、循序漸進
在新高考的形勢下,高中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夠自主支配的作業時間是不一樣的,不同階段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我們的語文作業設置要在時間軸上做出合理的安排。在語文學習的不同板塊中,我們的作業設置也要根據時間軸去做出合理的安排。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安排高中不同階段的語文作業。
(一)宏觀上看——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有不同的作業內容
語文作業設置的目標要以學生的學習時間、任務、能力為主要依據,因此每個年級作業的目標是不一樣的。
1. 高一年級
(1)培養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閱讀、做筆記的習慣,引導學生開始關注社會時政新聞,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案例】課外閱讀摘抄作業
高一的學生對新環境中的學習還是充滿熱情的,還沒有被一次次考試的分數所擊垮。而他們普遍的特點就是語文素養的缺失,因此,高一年級作業的很大一個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需要積累。因此,我們在高一年級特別設置了一門“閱讀課”。這堂“閱讀課”中,我們安排學生到學校的閱覽室中自主閱讀人文社科類的書籍,這堂課的作業就是摘抄。教研組特地印發了《學生課外閱讀專用筆記》,學生人手一本,在每周一次的閱讀課上進行摘抄,完成文學積累。這堂“閱讀課”中,我們安排學生到學校的閱覽室中自主閱讀人文
除了設置專門的閱讀課摘抄作業外,高一年級我們還安排了另一項培養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的作業——“我是新聞發言人”。
【案例】我是新聞發言人
現如今的高考越來越重視學生理性思考能力,高校三位一體、自主招生的考試中也頻頻出現新聞評論類考題。因此我們在高一階段特別安排了“我是新聞發言人”這一作業。
這項作業同時也是一項個性化的作業,每位同學自己準備一則社會、時政熱點新聞,然后對此新聞闡述自己的觀點,時間3—5分鐘。作業的展示時間安排在每天午休后的讀報時間,每周三名學生。闡述完畢后將自己作業張貼在教室后面,供同學們學習。學期結束后集結成冊。
(2)夯實基礎知識:重點在于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文言文基礎、作文中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基礎和文言文基礎這些類型的作業主要可以放在早讀、晚讀的時間里完成,并且可以在課堂上安排5 分鐘左右時間來檢測,以提高作業的效率。
(3)激發學習興趣:高一時期如果對一門課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必將為今后的高中學習鋪平道路。在沒有過多考試煩擾的高一階段,我們可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案例】青春詩歌朗誦會
高一上學期,上到蘇教版第一板塊《向青春舉杯》時,筆者就在班里組織了一次“青春詩歌朗誦會”。本次活動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本板塊中的課文或者課外內容中選擇一首青春詩歌,在課堂上進行公開朗誦,全班每位學生均參加。學生們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去體味詩歌中蘊含的深刻意蘊,雖不需動筆,但是我們的教學目標通過這樣的形式自然就完成了。學生在準備和公開誦讀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激發了語文學習熱情。
2. 高二年級
(1)提升綜合素養:學生到了高二階段,已經儲備了一定量的語文知識,如何將這些零碎的知識進行整合,提升到綜合素養層面,這是我們在高二語文作業設計中可以關注的目標。在學生忙完了第一次學考后的一個階段,我們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綜合性的語文作業,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案例】課本劇表演
高二第一學期的11 月到12 月,我們面向全年級的學生布置一項課本劇表演的作業。這項作業屬于語文綜合素養展示類作業,基本流程包括“選擇課文——改編劇本——排演——比賽”四部分。學生以8—10人為一組,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課本劇的課文要求來自于蘇教版或者人教版語文教材;學生必須對選中的課文進行合理的改編,不允許惡搞;表演的時候要求服裝、道具都到位;最后每班選擇最佳的一組學生參加學校的課本劇大賽。
(2)閱讀寫作積累:閱讀與寫作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兩塊重頭戲,也是需要在高二階段的作業中重點關注的。比如在寫作積累方面,我們可以繼續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摘錄;同時對摘錄的內容進行歸類整合。
(3)培養應試能力:在新高考、學考政策下,一般的學校會在高二下學期的4月份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的第一次學考。第二學期我們會安排不少時間進行學考復習,此時就需要配套性作業。學考的試卷比較注重對課本知識的考查,針對學考試卷的特點,我們可以相應多安排一些選擇題類的作業,多安排一些課內文本閱讀練習題,還可以適當安排學考模擬卷的限時訓練。
3. 高三年級
(1)落實基礎知識。高三對基礎知識落實,口頭的讀背是一種作業形式,日常檢測也是作業形式;在第一次選考結束后,語文課時會增加,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抽出部分時間用來落實基礎知識。
(2)整合各類資料。經過高一高二兩年的積累,學生的語文資料已經較豐富;4月份第二次選考結束后,語文學習時間會陡增,因此可以讓學生對已有資料進行歸類整合,通過整合來鞏固。
(3)提升應試能力。應試能力的提升必定是高三階段語文作業的重頭戲,這一類作業是應該在高三階段中作為重點凸顯出來。
(4)拓展綜合素質。高三階段需要特別關注準備參加“三位一體”和自主招生面試學生的需求,可以適當找一些高校面試題給他們當成作業。此類作業需要學生面對面地呈現在教師面前,教師如能夠適時給予指導,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提供幫助。
(二)微觀上看——同一學習板塊的作業也要循序漸進
對于語文學科不同學習內容的作業設置上,需要在“經度”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同樣是作文作業,對高一和高三的學生,我們要有不同的作業要求。閱讀和表達作業同樣適用。
【案例】作文板塊作業安排規劃
從高一到高三的寫作作業,從文體上看,我們作業設置的順序是“記敘文、小隨筆——記敘抒情相結合——簡單的議論文——復雜的議論文”;從議論文篇幅上看,我們作業設置的順序是“基本的議論語段——復雜的議論語段——完整的議論文”;從寫作的步驟上看,我們作業設置的順序是“搜集素材——片段作文——完整作文——修改——重寫作文”。
二、緯度:形式多樣 、組合靈動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具有它特殊的育人功能,承擔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的功能,同時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我們在設置語文作業時,不僅要關注循序漸進等教育思想,同時還要考慮到作業的形式多樣,不僅關注對基礎知識的鞏固,也要兼顧開放性、發展性、趣味性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下是筆者在實踐過程中設計的一些作業類型:
1. 積累歸納類:此類作業包括素材搜集、摘抄、歸納作業,語文基礎知識識記作業。這些作業的時間安排在早讀、晚讀,素材搜集類的作業可以安排在假期;提倡學生借助網絡資料,可以運用打印的方式來提高作業的效率。
【案例】歸納整理作業
高二下學期學生即將面臨10月份的選考,語文學習時間有限,因此我們上到《先秦諸子選讀》時,給學生設計了一項既省時又高效的作業:根據《先秦諸子選讀》(第1 頁)中的《概說》部分,完成表格。
2. 創作創新類:這一類作業可以包括詩歌創作、微型小說創作、微博寫作、批注式閱讀等,這類作業比較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化見解,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詩歌創作作業
高一下學期詩歌專題,我們設計了這樣一系列作業:創作一首律詩——鑒賞點評自己創作的律詩——請詩歌創作內行對優秀詩歌進行潤色——收集優秀詩作編輯成冊。這一項作業看似與考試的題型無關,但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詩歌創作,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律詩的結構、思想情感等,最后如果學生的作品能夠被收入到班級詩歌作品集中,那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3. 實踐交流類:此類作業可以包括名家作品交流會、時事熱點評論等形式,通過對某一統一話題或者作品進行碰撞性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展開思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案例】魯迅作品交流會
高二第一次學考結束以后,我們正好上到了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了讓學生對魯迅的作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我們在班內布置了一項“魯迅作品交流會”的作業。學生在魯迅的《藥》《阿Q 正傳》和《燈下漫筆》中任選一篇,展開個性化解讀,并且在課堂跟大家一起交流,同學們投票選出最富見解的五位同學的文章,統一印發給大家。
4. 綜合實踐類:此類作業可以包含課本劇的改編與表演、辯論賽、編輯班刊等。以辯論賽為例,我們在高二學年的每個學期在班級內安排一次辯論賽,這樣的作業,可以很好地配合學生的議論文教學,讓學生掌握論證方法,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日后的高校面試打好基礎。
在新高考背景下,我們對高中語文作業創設進行新探索,還只是處于嘗試階段,但是所有探索的初衷還是不變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我們的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情感投入,設計出有針對性的作業,并且不比過去的傳統作業占用更多的時間。同時,還需要處理好傳統作業與新型作業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新型作業的批改評價問題。對高中語文作業創設進行新探索,不意味著否定傳統作業的鞏固性、基礎性和知識性的作用,更不能把我們的教材丟到一邊。我們要在作業的形式上進行適當的探索開發,以更適應時代和學生的發展要求。作業的批改評價也需要因時而動。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評價不能再局限于簡單的勾叉對錯或者單純的分數,我們應該更積極地融入學生的作業中去;還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業批改評價中來,讓他們在批改評價中有不同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陳劍華.中小學作業形式、作業評價問題的思考[J]. 上海教育2001(24).
[3] 李興春. 語文天生自然[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4(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