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水和+張新新+趙亮巨



摘要 本文對1957—2017年陽山縣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的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近60多年來,陽山縣年均有24 d低溫陰雨天氣,最多的年份有60 d,最少的年份未出現低溫陰雨天氣;陽山縣低溫陰雨年景以輕度為主,中度和重度年景基本持平;陽山縣較大機率在1月下旬前后開始出現低溫陰雨天氣過程,并在3月中旬前后結束;自1957年以來,陽山縣低溫陰雨日數無異常增多或減少現象。
關鍵詞 低溫陰雨;變化特征;廣東陽山;1957—2017年
中圖分類號 P468.0+21;P468.0+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202-02
低溫陰雨是華南地區冬春季節重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對農業、養殖業、電力、交通和居民生活等影響重大[1]。此外,低溫陰雨是廣東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常導致早稻爛種、料秧和死苗,而且對其他種植業、養殖業均有較大影響[2]。因此,國內有諸多專家、學者對低溫陰雨天氣過程進行了研究分析。羅 律等[3]對2012年清遠市一次長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過程進行分析,發現了2012年2月24日至3月14日清遠市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的四大特點:影響時間長、日照偏少、氣溫偏低、降水偏多;吳乃康等[1]對2012年春節期間廣東罕見低溫陰雨天氣特點及成因進行研究,發現該次低溫陰雨天氣過程是在北極濤動負位相活動和顯著拉尼娜事件背景下發生,與歐亞地區持續大氣環流異常密切相關;紀忠萍等[4]對廣東低溫陰雨的低頻振蕩秘環流特征進行分析,建立了長低溫陰雨30~64 d季節內振蕩的天氣概念模型;馳忠萍等[5]對廣東省春季低溫陰雨的年景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得出了預測廣東省低溫陰雨年景趨勢的相關信息。
雖然國內很多專家學者都對低溫陰雨天氣過程進行了研究與分析,但由于研究區域不同,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產生與演變規律也不一樣。陽山縣地處粵北山區,當地居民以農業和種植業為主要生產方式,冬春季節的低溫陰雨天氣對當地的農業、種植業和牲畜業等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分析陽山縣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的變化特征對當地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的預報與氣象災害的防御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根據1957—2017年廣東省陽山縣氣象站逐日平均氣溫資料和日照資料,運用線性傾向估計法、滑動平均法和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等數理統計方法,對1957—2017年陽山縣的低溫陰雨過程進行分析。統計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的標準:2月1日(可上跨)至4月30日期間,日平均氣溫≤12 ℃,連續3 d以上;日平均氣溫≤15 ℃,每天日照時數≤2 h,連續7 d或以上[6]。
1 低溫陰雨年際和年代際變化趨勢
從圖1可以看出,1957—2017年陽山縣平均每年有24 d低溫陰雨天氣過程,最多的年份有60 d(2012年),最少的年份未出現低溫陰雨天氣過程(1961—1962年),其余年份在3~60 d之間呈波動變化態勢,其線性增加速率為0.031 1 d/年,但未通過α=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其日數增加并不明顯。從11年滑動平均值來看,20世紀90年代前,陽山縣低溫陰雨日數呈逐步增加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00年代中期,陽山縣低溫陰雨日數逐漸減少;21世紀00年代中期以來,陽山縣低溫陰雨日數逐漸增多。
2 低溫陰雨年景變化趨勢
為探討陽山縣低溫陰雨天氣出現的持續情況和伴隨出現低溫的程度,將低溫陰雨過程劃為3個等級,以一次低溫陰雨天氣過程持續3~5 d為輕度,6~9 d為中度,≥10 d為重度[7]。
從表1可以看出,陽山縣低溫陰雨天氣過程以輕度年景為主,占45%,中度與重度年景基本持平。另據統計得知,陽山縣低溫陰雨過程最長持續時間為44 d,出現在1989年1月11日至2月13日,過程平均氣溫6.8 ℃。
3 低溫陰雨初終日分布
1957年以來,陽山縣除1960—1961年未出現低溫陰雨天氣外,其余年份均有低溫陰雨天氣過程。從圖2可以看出,雖然低溫陰雨天氣從2月開始計算,但由于其初日可上跨,故有1/2以上年份低溫陰雨天氣過程的初日出現在2月之前,最早上跨至12月31日(2011年);初日最常出現在1月下旬,占34%,最晚開始于3月中旬。低溫陰雨天氣過程最早結束于2月上旬,最晚結束于4月上旬,最常結束于3月中旬,占32%。總體來看,陽山縣較大幾率在1月下旬前后開始出現低溫陰雨天氣過程,并在3月中旬前后結束。
4 低溫陰雨突變檢驗
從圖3可以看出,陽山低溫陰雨日數自1957年以來未出現突變,說明其變化較平穩,無異常增加或異常減少現象。
5 低溫陰雨表現形式
通過研究發現,陽山縣低溫陰雨的表現形式:一是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氣溫明顯下降,形成≥3 d低溫陰雨過程;二是受中等強度的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形成低溫陰雨過程,其后受較強冷空氣補充,氣溫再度下降,天氣由冷性轉晴形成一段干冷過程,日照增多;三是受靜止鋒影響,形成較長的低溫陰雨過程[8]。
6 結論
本文利用1957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陽山站氣溫數據資料,分析了近60多年來低溫陰雨的變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近60多年來陽山縣年均有24 d低溫陰雨天氣,最多的年份有60 d,最少的年份未出現低溫陰雨天氣。
(2)近60多年來陽山縣低溫陰雨年景以輕度為主,中度和重度年景基本持平。
(3)陽山縣較大幾率在1月下旬前后開始出現低溫陰雨天氣過程,并在3月中旬前后結束。
(4)自1957年以來,陽山低溫陰雨日數無異常增多或減少的現象。
7 參考文獻
[1] 吳乃庚,鄧文劍,林良勛,等.2012年春節期間廣東罕見低溫陰雨天氣特點及成因[J].廣東氣象,2012,24(1):4-9.
[2] 高志.為緩控釋肥健康發展提速[N].中華合作時報,2008-06-26(A01).
[3] 羅律,李鴻飛,梁楷.2012年清遠市一次長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過程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207-209.
[4] 紀忠萍,高曉容,谷德軍,等.廣東低溫陰雨的低頻振蕩及環流特征[J].應用氣象學報,2013,24(1):32-42.
[5] 馳忠萍,謝炯光.廣東省春季低溫陰雨的年景變化趨勢分析[J].熱帶氣象學報,2000,16(1):76-84.
[6] 林良勛.廣東省天氣預報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25-26.
[7] 林毅,劉愛玲.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1-3.
[8] 鄒記成,謝玉宏.陽山縣氣象志[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