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軍
【摘? ?要】? 科學合理的復習策略將會開啟學生的高效復習之旅,這是我們當下復習課堂所必須的,也是高效課堂的追求所在。為此,我們必須鎖定中考要求和走向,結合學生的需要和發展,鎖定我們的復習策略。本文結合中考物理的課堂案例,談談復習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幾個要素,以此更好地服務于我們復習效率的優化。
【關鍵詞】? 中考;復習;策略;走向;價值
在中考物理的復習過程中,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是關鍵,筆者結合近幾年各地物理中考的特點,發現很多試題的出現都遵循相應的原則,而很多試題在呈現形式、考查內容、能力要求方面都有似曾相識的共同特點,如果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鎖定相應的原則、把握相應的特點的話,我們的復習將有希望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結合這些歸納以下四個方面的策略:
一、情感真體驗
情感是第一要素,雖然到了中考復習階段,要努力學習的學生基本都處于非常努力的狀態,對學習無望的學生也會較初一初二認真一些。但是單一無趣的復習也會讓學生感到厭倦、疲憊、無趣。為此,在復習課中,我們的第一步就是情感渲染,我們要促進學生兩方面的興趣增長。
外在興趣的激發。教師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配合科學合理的教法,讓學生喜歡上物理課的復習,時而配合一些激勵故事、幽默案例、豐富情境等。讓學生的學習樂在其中。
外在魅力的彰顯。教師要結合復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富有豐富情感色彩的情境,讓學生的復習不僅僅是復習知識與技能,而是基于解決實際問題而生長的智力與素養。比如,在復習浮與沉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以蛟龍號為情景背景,讓學生通過分析蛟龍號的浮沉情況來開展一系列的復習。
在情感的內外驅動下,學生參與復習的熱情也會隨之提升,復習效果也是理所當然,其中隱含的物理價值和復習價值也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二、學法真研究
中考復習是最后沖刺復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杜絕題海戰術,必須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復習的過程中實現減負高效的目標。其實,就中考物理而言,我們在最后這個階段最需要解決的還是方法和技巧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復習或者解題的過程中,都會發現自己能聽懂老師所講的,卻在自己遇到這類問題的過程出現束手無策的現狀。這種現象的關鍵就是學生的學法欠缺,為此,我們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復習、自主訓練及教師的教學經驗鎖定學生的學法欠缺之處,然后結合典型的例題鎖定我們的復習內容和復習目標。
比如,在電路故障判斷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無從下手,此時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就要對癥下藥,就初中階段的電路故障,我們一般的解題步驟可以分成以下幾步:(1)分析電路連接。(2)預設現象原因。(3)一一驗證故障。(4)鎖定故障所致。比如,學生在判斷電路基本連接這一環節都成問題的話,我們的側重點就在基本電路的連接,而且題目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遞進幅度要小。如果學生在預設現象這個環節失去方向,我們就要將電路中每個環節出現短路和斷路現象后的結果啟發學生去分析,在理解中判斷故障和現象之間的對應關系。
為此,學法的復習與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繼興趣激發后的又一基本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這一目標的達成做好充分的備課。
三、實踐真深入
實踐出真知,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根據當下的中考要求和學生的能力發展需要為學生創設真實有效的實踐訓練內容,我們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要努力為學生達成以下兩種要求。
實踐獨立性。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復習訓練題在迎合中考要求和學生能力以外,一定要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獨立解答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獨立性不僅能反饋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復習效果,還能很好地鞏固相應的復習內容,除此之外,學生的獨立思考讓學生真正處于自身的思維能力平臺上審視相應內容。會的,則說明學生已經掌握相應內容;不會,則暴露學生在相應環節還存在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學生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環節,值得進一步研究與分析。這種獨立性能較為精準地達成訓練提升的效果。
實踐實用性。結合當下中考題型的特點,考題不僅僅為了考查知識與技能而進行題目的單純解答,而是將知識、技能、規律、方法、思想等內容與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或原型呈現在題目中,充分凸顯物理科目的學科價值和學科魅力。比如,我們要考查力學、電學、熱學等綜合知識的應用時,試題經常以蛟龍號、遼寧號、客機C919為題目背景,創設浮力、電學、熱學等情境問題,考查學生對各個知識與技能的靈活應用和融合整合應用能力。因此,我們為學生設計的訓練內容要有迎合知識與技能蘊含的實用價值,巧妙地考查學生對相應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和整合應用能力。并通過豐富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參與中考系統解題訓練的內在動力。
四、初高真銜接
當下的中考基本都有兩個層面的直接作用,一方面是指導教師的常態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最好的指向標,另一個方面就是服務于高考,即人才的選拔。因此,我們初中教學很大程度上是服務于高中的教學,但是我們的中考試卷中是不可能出現高中題目的,但是與高中共有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是一脈相承的,為此,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就必須做好初高的真銜接,這種銜接體現在思想與方法、習慣與態度上,而非高中知識的提前教。
比如,受力分析是力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所在。因此,在解決力學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將力學思想滲透給學生,并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受力分析的方法與思想。比如,在研究物體的浮沉過程中,我們就要把前面力與運動的知識與此時物體浸在液體中時的浮沉相結合,讓學生把“物體的浮與沉”與“力與運動”通過受力分析達成巧妙的融合。這種技能的掌握不僅有效地突破這兩知識板塊的重點和難點,更為高中的物理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除此以外,初高銜接的環節還有很多,例如模型思想、等效替代思想、方程思想等等,而教師則需要在復習過程中,通過經典的題型達到巧妙銜接、科學提升的效果。
教無定法,但是教必有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中考復習課必須高度重視方法與技巧的落實,一方面是因為中考時間的緊迫性、中考地位的重要性、中考影響的深遠性,另一方面,科學合理的中考復習將直接決定的學生復習的能效度、學生發展的持續度、物理學科的魅力度。因此,本文僅作拋磚引玉之用,以此引發各位同仁的共同研究,再創素質教育新佳績。
【參考文獻】
[1]鄒廣勇.淺談網絡環境下“微課·翻轉”在初中物理復習教學上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8(05).
[2]盧波.淺析初中物理復習課的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