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艷
摘 要: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為宗旨,依托師生團隊項目,依托專業技能優勢,統籌實踐資源,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搭建創新創業實踐舞臺。文章主要以學校數字藝術系“創夢實踐”為例,旨在研究高職院校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努力培育學生“四創”精神——創新意識、創意思維、創夢實踐、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意;創夢;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在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保?,每年都會舉辦一場盛會——“大學生創夢廣場”活動,活動由非畢業班學生參加,和畢業設計展同時進行。我校數字藝術系“創夢實踐”經過兩年的探索,拓展了新的實踐育人載體。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特點,數字藝術系創夢項目旨在努力培育本系學生“四創”精神——創新意識、創意思維、創夢實踐、創業能力,構建寓教育、實踐、管理和服務于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各年級、各專業、各團隊各顯所長,融合專業特色、技能所長、校企合作、志愿服務、創新創業、市場營銷,教學相長、融會貫通、落地生根,開展了一系列點面結合的創新創意創夢創業活動,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向學生專業學習全覆蓋,規避了學生社會斷層風險,使創業與學業相得益彰,形成“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過程。
二、注重提升項目選拔保障+師生團隊合作的配合度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組建由20名專業教師和10名校外行業優秀人才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立涵蓋多個層面的創新創業導師庫。加強實踐平臺建設,成立創業講堂,集中負責創夢團隊的指導工作。加強專業實訓室、創業實驗室管理,創夢團隊課后可以申請使用,全面推進實訓設備全天開放。
構建創新創業項目支持體系。實施創新創業“種子基金”,撥付專項創夢基金用于“育苗”,指導教師給予工作量,鼓勵師生團隊創新創業,支持大學生創業團隊創辦小微企業、淘寶店鋪、App微信推廣宣傳。建立項目培育孵化計劃,在系部官方網站開設專欄“網上展廳”,以創客空間為紐帶,以校外基地為實踐點,引導各類項目實現項目孵化。
三、注重提升創意課程指導+學生專業技能的融合度
推進創夢項目專業化。兩年多來,我校共培育創夢項目46項,沒有重復項目,每一個項目都和專業有關、和課程有關,注重原創、重視創意、追求創新。如平面設計專業與立體構成結合的《寶蓮燈》、與VI設計和宜興地方特色結合的《宜興名片》、與小游戲和衍生動漫形象設計結合的《露西的小屋》、與互動媒體和幼教接軌的《繪本主義》。
推進“雙創”指導一體化。探索建立創業專業、創夢課程、創夢與專業興趣小組、創夢與社團,校校、校企、校地、校所、校體合作的協同育人新路徑。課上、課后鼓勵師生開展學習參觀、市場調查、項目設計、成果轉化、創辦小微等創新創業活動。系里出臺相應支持與管理辦法,確保機構、場地、人員、經費四到位。吸收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和模擬創業實踐。以創夢投稿選拔為出發點,以創夢實踐為抓手,形成全程指導—競賽選拔—支持保障—項目孵化—精準幫扶的一體化創新創業指導與服務體系。
四、注重提升創夢項目落地+校地校企結合的緊密度
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產學研緊密結合。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的熱點,圍繞藝術設計的專業特質,學科鏈、專業鏈精準對接產業鏈,行業企業參與,全面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設計需求。深度參與課程,做到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銜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本領域的職業資格標準銜接。深度參與教學,聚焦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專業素質和工匠精神培養。比如《一扇》被宜興竹海文創采用,《桂》與《桂林高新區美鑫工藝品廠》直接接洽產品設計,創意二維秀為禮品公司專門定制,田子花坊與四季軒花店共同銷售等等。
五、注重提升創新創業+精準助學志愿奉獻的參與度
“一扇一夢”是數字藝術系創夢的一個亮點,“一扇”意為向上向善、創夢項目;“一夢” 意為創業圓夢、助學圓夢。由2015級陶奕如等7位學生組成的創夢團隊“一扇·扇意”,自愿將創業所獲3600元全部捐助四川省爐霍縣中學少數民族困難學生,原本是一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升華成一個承載創業與向善的大學生創新創夢項目。同時,數字藝術系黨總支主動與四川省爐霍縣中學校方聯系結對,本系教工黨支部7位教師也自愿捐助,最后共籌得愛心助學金12600元,成立“一扇一夢”助學基金,通過當地校方“一對一”定向資助爐霍中學12位學生上學圓夢。將創夢創業與愛心助學相結合的“一扇一夢”黨日活動,通過“創業+向善、助學+圓夢”,讓學生創業與精準助學完美結合,讓更多的“陶奕如”幫助更多的“克洛吉”圓夢上學!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揚子晚報等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六、注重提升創業能力培養+創夢實踐轉化的延伸度
師生在創夢制作的作品,最能體現意義的就是孵化路演,走出校園,走進市場,走近消費者,培養鍛煉在校大學生的營銷溝通能力,這樣才是創夢的生命力所在。本系通過組織分時、分層、分場的展銷形式,為學生搭建多維度、立體化、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一是集中展銷與常態展銷相結合。集中展銷是指學校統一在圖書館廣場展銷學生創夢作品。常態展銷是指分時進行跳蚤市場、流動展廳、創意展示坊等展銷活動。
二是校內展銷與校外展銷相結合。校內展銷是指在學校內舉行的展銷活動;校外展銷,即走進文化產業、走進城市綜合體、走進公益場所等,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檢驗作品的歡迎度。路演開展“創夢+六一”“創夢+文創”“創夢+社區”“創夢+集市”“創夢+周末”活動,各項目各盡所能,走出校園,開展“創夢+”? 系列活動,擴大影響力。
三是線下、線上展銷相結合。線下展銷是借助開拓聯系實體店委托銷售;線上展銷通過系“網上展廳”,引導建立品牌網店、微店等,實現“互聯網+”行動。四是作品展演和產品展銷相結合。有的創夢作品,通過團隊現場展演、當場參與、現場DIY、現場銷售,展示專業技能、普及傳統手藝,吸引觀眾。
七、結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獨立于教學之外的環節,應該是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主旨的教學教育研究,既能提供創業專業研究這一創新過程磨煉教師,也能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多種嘗試機會和試驗平臺,幫助學生養成邏輯理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而這恰恰是大學生實踐育人的關鍵所在。此外,創新創業教育應以開放的姿態與政府、社會、企業、行業協同育人,多方合作、交叉培養。數字藝術系創夢活動的實踐探索,緊扣創新人才培養、實踐育人主線,以創夢項目為輻射點,著力打造全流程“實踐育人”生態鏈(創新人才培養—工匠精神—創意—創新—創業)。星星之火,可燎原,經過不斷的研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和模式。
參考文獻:
[1]侯 賽.《商業插圖》校企合作項目化教學的實踐[J].牡丹,2017(6):101-102.
[2]吳海毅.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藝術教育,2018(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