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妍
(遼寧省鞍山市第九中學,遼寧 鞍山)
所謂高效課堂,即是在有限的課堂內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并最大限度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和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做到學生能通過自學學會的,不講;學生自學之后還存有疑惑的,精講。高效課堂的基本價值取向同教學的初衷是一樣的,即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人的發展,其本質是人的個性的發展。這里的個性不同于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區別于其他人的特質,這里所說的個性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文學語言表達方式、文章情感解讀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點。語文作為人文教育學科,注重“人性”,語文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多元化、個性化的。
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币馑际钦f,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告訴學生道理,但是不能強迫學生服從;要嚴格要求學生,但是不能壓抑學生的個性;要啟發學生的思想,但是不能將結論和盤托出。這個觀點談及如何啟發學生,如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語文的個性化教學,具體地說就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基本目標,以課程內容為中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讓語文學習成為以“學生個性化的學”和“教師個性化的教”相統一的教學過程的活動。
民主是高效課堂個性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大家魏書生曾說:“民主,主要解決學生愿學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問題?!敝挥性谝粋€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真正的對話,才能打造出師生共贏的高效課堂。當然,教師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忽視,應適時地發表見解,有指導性地評價學生的觀點和表現,以避免在教學過程中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極端。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多給他們思考和表達的空間,讓學生的各方面才華和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在課堂上給學生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體會到積極思考、個性化展示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當這種樂趣不再來自教師的表揚,而是來自成功體驗后的內心,這便是創新情感形成的時候。
中國文化積淀豐富,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教育歷史,中國的教育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語文教育史。語文教育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體現出張揚個性的特點。遠在春秋時期,孔子與其弟子的一問一答的對話中就體現出了個性化的教育風格???、孟、老、莊的著作更是體現出旗幟鮮明的綱領性思想。個性化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在課堂實踐中,對文本內容及思想的探索,教師應注重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在《小狗包弟》一課的學習中,我設置了這樣一道題:“你對巴金怕包弟給自己帶來麻煩把包弟送走這件事情如何看待?”答案眾說紛紜。這樣的問題可以洞悉學生的心靈世界,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這就是好的問題,既能實現課堂學生的積極參與,也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現語文的個性化教學。
語文教學不能脫離文本,個性化教學更不能脫離文本,不能與文本背道而馳。文學作品是作者個人思想智慧的結晶,作為學習的接受者,都會不自覺地從自己獨特的角度有所選擇地去感受。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志趣和觀點強加于學生身上,不能限制學生的價值取向,應該讓學生自己品味、理解、消化,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殊途同歸,從不同角度走進文本,達到異彩紛呈的效果。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從而達到學生個性化的學與文本自身的統一。
關于李商隱的《無題》詩的主題,歷來就有許多爭論,而這恰恰是一次碰撞個性化思想火花的機會。有人可能會說,把學術界都辯駁不清的問題拿到課堂上來探討有什么意義,殊不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詩歌。
語文的個性化教學最終體現在師生的雙邊活動中,學生雖然是課堂的主體,但能科學地聯結這種活動的關鍵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想真正地實行個性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教師還必須敢于破除陳規,敢于張揚個性,以自己豐富的生活閱歷來詮釋知識,感化和熏陶學生。同樣一本教材,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教師不人云亦云,學生才能避免趨之若鶩。應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展示個性特色搭建平臺,鼓勵其個性發展。所以,教師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不斷提高自信心,不斷增加學習興趣。特別是在某一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問題說服不了學生,在學生的標新立異令人尷尬的情況下,可以嘗試換一個立場,從學生的個性差異來探究就覺得一切都正常了。我們應該提倡“弟子不必不如師”,有時學生的見解真的會令我們驚嘆不已。
語文的個性化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靈魂,需要教育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積淀。課堂是教師個體長期積蓄后個性靈光的閃現,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同時,也要不斷錘煉自己、提高教學素養,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教育風格。
馬丹.探索語文個性化教學的應用價值[J].未來英才,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