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勝
(四川省蓬安縣周口中學,四川 南充)
從高考心理出發,這是一個求學路上的重大轉折點,是一個知識驗收階段。學生的緊張心理和高度精神壓力都會對備考的效率產生影響。因此備考不僅講究知識上的總結、復習、應用等,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
課堂、教師、學生,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是高三備考的重要資源,其中,學生處于等腰三角形的頂端,決定著高三備考的層次和高度。而學生的高度是由教師和課堂之間的寬度來決定的。教師的備考導向作用主要通過課堂來實現。建議從四個方面提升備課質量:
1.緊扣四個目標
緊扣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生誤點,圍繞學生需要來備課,做到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醒誤點。
2.認真琢磨課程標準對知識的層次要求
如“了解”“掌握”等動詞的含義,精準落實對口訓練。比如,歷史知識的重心在于將來的運用,學生可以不了解辛亥革命的時間和領導人,但不能不知“民主”與“共和”的基本含義,因為這是公民的必備素養。
3.課堂體現四個明確流程
遵循認知規律,按照舊知過渡、新知解讀、解題示例、熱身訓練四個流程組織課堂復習。
4.認真編寫和使用導學案
根據舊知過渡、新知解讀、解題示例、熱身訓練四個關鍵環節來編寫導學案,體現明確的教學流程,為學生提升應考能力搭好臺階。
打仗要查看地圖,高考備考要查看學科思維導圖。學科思維導圖就是高三學生的作戰地圖。優生之優,在于優生對知識有系統的學習和運用,能夠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建議從四個方面建立和運用學科思維導圖:
1.教師指導梳理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建立學科知識思維導圖,梳理教材知識點,標注知識點的序號與層次。
2.對應文本解釋
編寫知識點序號對應的解釋文本,讓導圖知識點與解釋文本的具體知識清楚地聯系起來。
3.組織知識點對點練習
在日常練習中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和完善思維導圖,達到系統學習學科知識的最佳效果。
4.抓住重點知識
比較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預測可能出現的命題趨向,對重點知識重點訓練。
高考試題就是備考的指揮棒,是高三訓練的題型示范和參考藍本。要圍繞前幾年的高考試題的特點和規律,有序開展備考復習。建議從四個方面研究高考試題:
1.對比研究近幾年來的高考試題
還原高考命題雙向細目表,把握命題重點、難點和熱點,總結命題的穩定性、周期性和隨機性。
2.整合考點的多種題型,分析各種題型的特點
圍繞考點,整合各種題型,做到解答問題規律化。如語文考查“分析文章的結構思路”的設問方式就有文章的結構方式、文章的構思、文章的線索、文段的作用等。
3.分析試題的材料背景、設問特點,把握命題的特點和規律
從六個方面著手:
一要分析材料整體:背景材料有什么特點?告訴什么信息?涉及什么問題?包括文字說明、圖片展示、數據表格等,訓練學生讀懂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要分析題干結構:讀懂命題人的考查意圖,標出已知條件,挖掘隱含條件,排除干擾條件,合理提取材料信息。
三要分析答題所用知識:解決問題要用哪方面的知識?做到運用知識合理化,如地理學科中的“旅游資源”考點就涉及交通、人口、市場、物產、氣候、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
四要分析題目設計與教材的聯系:找到題目與學科知識的對應點。
五要分析考查的能力:命題者需要考生作出怎樣的答題行為?
六要分析試題如何設置陷阱:哪些地方干擾考生答題?
4.分析參考答案,總結答題規范
看答題的角度,看知識的運用,看表達的規范,看評分的細則。
答出答好得分點,處理好會做與得分的關系,避免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規范答題做到兩方面的要求:
第一,內容上準確規范地使用學科術語進行表達,切忌口語化。數理化生符號要規范書寫。
第二,形式上做到條理清晰。
文科將解答題要點標明序號,分成段落排序,不要讓閱卷老師看上去是一堆。答題要點可以多,但面要寬,話要短。
理科解答題給分方式是“踩點給分”,“不寫不得分,多寫不扣分”?!疤健钡耐瑢W雖然答案對了,但得分卻不高。建議寫出每一個步驟,分行書寫,讓閱卷老師看清楚步驟。
另外,盡量不留空白,選擇題做不出時就猜選答案,主觀題能寫一點就寫一點,特別是文科綜合主觀題一定不要留空白。
應試教育要用應試的辦法去應對,以三類練習為載體,完成對思維導圖知識點的學習過程。建議從四個方面用好練習題:
1.三類練習對應三個階段
三類練習是隨堂練習題(新知復習)、知識過關題(過關檢測)、缺陷補救題(回頭再學)。各類練習要分頭準備,體現階段訓練目的。
2.用命題人的命題思路指導復習備考
高考命題教師與中學教師思路不同,命題教師是先思考考什么,然后再思考怎么考,命題題材在課外,答案在課內,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落腳點的東西都可以考。應該用命題人的思維去組織高三備考,要按知識點來安排復習進程,而不是由練習主宰復習進程。
3.避免時間浪費
所用練習一律要教師先做,學生后做,避免低效訓練和錯誤題目。
4.堅持能得分原則
把握“大題多做,小題大做,錯題重做,難題少做”的原則,抓好基礎關,練習的程度達到學生考試能得分為止。特別是有的理科同學數理化生考試時怕做題時間不夠,著急做后面大題,反而讓自己會做的小題丟了分。
考試是學生去考,學生能得分的復習才是有效的復習,能讓學生考高分的教師,才是高效率的好老師。建議從四個方面研究學情:
1.了解學生情況
教師準備一個學生學情、考情、習慣記錄本,把學生的相關情況記錄在案。
2.發揮試卷作用
重視試卷統計分析,講評試卷和輔導答疑時,把問題落實到學生個人,避免泛泛而談,避免學生重犯錯誤,有的習慣還要當面指出,實行強制性改正。對苗子生落實當面輔導。
3.加強補救訓練
根據學情、考情需要,組織補救性訓練,做到知識、能力全面過關。
4.堅持糾錯重做
糾正錯誤實際上就是補充學習新知識,講評后要求學生完成糾錯整理,把糾錯整理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加以督促檢查。
學習習慣是制約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學生的學習力來自學習習慣。建議從四個方面著手抓好過程落實:
1.對硬件作硬性要求
檢查學生準備的筆記本、五彩筆,學習硬件到位,才能保證學習習慣到位。
2.加強教育引導
不記筆記,思路不連貫,課堂容易走神;不記筆記,造成大量知識缺漏,答題得分率極低;不記筆記,就難有學習計劃,成天無事可做,學習效率低下。
指導學生使用筆記本
綜合復習時以學科思維導圖為方向,以筆記本為藍本,把厚書讀薄,教材知識體系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答題時運用自如,心中有數,并在復習過程中充實完善筆記內容。
4.指導糾錯整理
要求學生把自己最容易出錯的經典題目整理在“即時貼”小紙條上,貼在筆記本上提醒自己注意,同時在思維導圖上查找到缺漏知識的對應點,翻開教材補充學習訓練。
還時間給學生,因為好學生是自己學出來的,給學生自學空間越大,學習效果越好。建議從四個方面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1.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
課堂不是老師展示學術成果的地方。老師教學要講究留白藝術,供學生自主發揮。學生能做的,老師決不代勞,要把課堂打造成學生的舞臺。老師講得精彩不等于效果好,學生記住的是技術和技巧,記不住內容;多講不僅是對學情心中沒底,而且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老師講得越精彩的課堂越可能把學生引入歧途,因為高三備考要應付高考,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讀、寫、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缺漏去補充學習。
2.圍繞學科思維導圖加強記憶
記得多才能思路廣、思維活。學生沒有對思維導圖知識點及相關聯系的牢固記憶,就不可能有對相關知識的靈活運用,更不可能實現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
3.加強課外深度自學
短時間的零散學習不會產生超越一般的學習效果,要想更優秀,就得在課外時間深度自學,使知識得到深化和拓展。要把比較難的問題,特別是薄弱知識的專題補差,都要放在課外自學時間去解決,以便集中強化加深理解。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查閱工具書優秀學生有三寶:工具書、五彩筆、筆記本。
面對高考,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都是緊張的。這種緊張感來源于知識的掌握不全以及對高考的重視程度。而這種心理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到思維,思維的混亂以及記憶深度變化,會讓備考的質量急速下滑。
1.教師可以加強自主復習時間,在面對高考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薄弱點,會在薄弱項加強自身的復習效率。掌握薄弱項后,學生的心里自然會輕松,備考的效率也會逐步提高。
2.切身感受高考題型,上述對高考題型進行規律特點的排查,能夠大概將高考的命題范圍濃縮到哪幾個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命題進行簡單、復雜、困難、拓展這幾個階梯的試題應用。當然最好的還是對全國各地出現的高考題目和類型進行總結應用。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高考,這只是一項應該嚴肅認真對待的考試,而不是什么重大的困難險阻。
3.培養正確備考心理,很多學生對高考的認識及嚴重性都是根據整個復習階段的氛圍而定的。對高考的認識還是不夠充分的。因此學生對高考抱有一種懼怕、膽怯等心理。教師在備考復習階段,應該正確梳理學生對高考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應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