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艷?康麗娟
摘要: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本文將從玉雕工藝入手,深層次挖掘玉雕的美學價值和歷史意義,此外又要分析比較不同玉雕工藝的特點及歷史背景,從而對玉雕發展進行再思考,最終得出對玉雕再發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玉;玉雕;發展;比較;再思考
玉雕是中國獨有的技藝,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著不同的造型與特色。此外作為玉雕載體的“玉”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玉的種類及劃分
玉作為玉雕工藝的載體和玉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玉一般分為兩大類即:“軟玉”和“硬玉”。一般所稱中國“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產出的“和田玉”、遼寧岫巖縣產出的“岫玉”、河南南陽產出的“獨山玉”、湖北鄖縣等地產出的“綠松石”,皆為“軟玉”,“硬玉”來自于生產量較為豐富緬甸,這種玉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翡翠。
二、玉雕的美學價值
(一)玉雕的形式美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原材料的質地美;自然產生的事物具有美的特性;玉石材料本身的物理屬性。
(二)中國玉雕講究以氣勢反映意境,有氣勢為活雕,無氣為死雕。雕刻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內在節律,情感起伏,通過氣勢與意境的統一變化而形成用雕琢技工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亦是大師們心弦的撥動。
(三)玉雕的高度技巧,主要表現在“套裁”和“巧色”上。套裁就是在設計時,充分利用刻制器物的下角料,再刻成器物的部件,如在玉瓶上,一對對連環相套的鏈條,長短相稱,大小一致,而又與器物連結成一個整體。巧色就是巧妙的利用玉石不同的色澤、紋理、形狀去因材施藝。中國玉雕的精美,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卓越的技藝和豐富的藝術。
(四)雕力,琢氣、神韻是有機的統一,以氣勢統意境、統韻律,以韻律助氣勢、助意境,三者完美的結合,方稱上佳的玉雕。駕馭線條的能力,也是衡量玉雕大師水平的關鍵。
(五)玉器本身就是通過玉料天然的物理屬性,融合人的社會心理及天工巧奪的技藝而創造出來的,意義在于表達內涵,符合社會價值觀。缺少了文化內涵的玉器就不能稱作是一件合格的玉器,無論其市場價格是否受到追捧,其自身價值終究是無法提高層次。
三、玉雕所處的社會關系
(一)玉雕題材設計體現社會風貌和價值觀。從古至今,玉器的發展有八千多年歷史,根據社會形態的不同,人們的社會活動也存在著差異,所以玉器表現出來的題材設計,就是人們社會活動中文化,工業技術以及價值觀的體現。而玉器題材設計的基本來源則有三種,即是思想文化內涵的表現、生活題材的借鑒、傳統與創新。通過玉器的題材設計,可以了解一個社會的文化層次,以及當時社會的價值觀。
(二)在玉器題材的設計中意境也是關鍵的要點。金王朝是我國北方女真族創建的一個朝代,其時期的“春水”“秋山”兩款玉器題材,通過學者研究認定是反映皇族春秋狩獵情景的再現。“春水玉”和“秋山玉”都是根據北方游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文化中的相關題材而設計制作出來的,而意境的表達則是建立在這些社會文化生活的基礎上,使之能體現并感覺。
(三)明清玉器的題材設計大多蘊含了當時的藝術文化表現手法和民俗生活化的功能特征。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從帝王到工匠,都將玉器的制作進行了多次的繼承傳統與創新革命。著名明代陸子岡的“子岡”玉牌,其設計不僅讓當時的文人雅仕、富賈名紳趨之若鶩,也同時影響了后世五百年間直至今天的玉牌設計。
四、當今玉雕出現的弊端
(一)在玉文化這條浩瀚長河之中,承載著數千年的中華睿智和精髓。這種發展與傳承的歷程,是波瀾壯闊的,是厚重漫長的,是燦爛輝煌的,是跌宕起伏的。
(二)在現代文化藝術思潮的推動下,玉文化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也顯示出特有的、鮮明的藝術潛質特征。但是,這種快速的涌起勢必帶來諸多的新挑戰和問題。諸如;1.優質資源壟斷和枯竭化;2.設計格式的大同和陳舊化、工藝技術的同質和類似化、3文化的流俗和復古化,等等一系列問題。
五、玉雕的傳承與發展
(一)在現今時代,各種文化思潮空前繁盛,玉雕文化訴求方向又在哪里呢?我認為,當代玉文化應在傳承傳統文化之精髓的基礎上,弘揚時代文化之正能量、探索未來文化發展之出路,追求“真”、“善”、“美”,凸顯時代特征和精神,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身處現代的玉雕藝術家們理應把握住時代脈搏,努力在繼承與發展的震蕩中與時俱進,在民族文化與世界藝術的交融中完成擔當。在現實的生活與理想的飛緒中得到洗禮,完成脫穎而出的質變,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新思維、新技術、新觀念,理應完成的當代玉雕藝術家的神圣使命。
(三)我們的玉雕藝術家們是否在玉雕設計上,能夠充分考慮到作品與社會環境的融合,更加關注人文和心理,追求的不僅是表面的形式趣味,更是與自己心靈、情感相對應的語言形態。從內在精神出發去尋求玉雕語言的自然表現,盡可能地追求作品的寓意性、哲理性,有效拓展觀賞者的想象空間,使觀賞者能通過自身的修養來完成“二次創作”,探尋到玉文化的真諦
六、對玉雕未來發展的再思考
(一)將玉雕以及各種不同的雕刻方法、圖案樣紋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為載體。如:服裝配飾、旅游工藝品、燈具、生活用品等等。
(二)根據生活物品不同的用處設計出符合人們不同階段特別是年輕人的玉雕飾品。同時玉雕也不一定非得按照傳統的雕刻方式和圖案來設計,可以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簡化或者與現代元素融合,讓人們對玉雕或者玉有更大的興趣,也使玉雕慢慢的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使其不再是單調的工藝品,玉雕和多元文化碰撞也可以更加變得多姿多彩。
(三)將玉雕與國際接軌,將玉雕文化創新之后如何走出國門也是我們未來將要考慮的問題,響應國家號召創建國家品牌也是國家對未來設計的新要求。
當今社會是一個千變萬化的時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屢見不鮮,中國的傳統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如何在保留中華傳統的同時又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玉雕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世世代代需要深究的問題,對于未來玉雕發展的再思考,也需要不同行業的華夏兒女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不同力量的匯聚才會使得中華文化走的更長遠走的更輝煌。
通訊作者:康麗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