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算 郭小燕
[摘要] 目的 討論大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給予腸外營養支持及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4例,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干預,研究組采取腸外營養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質量。結果 經對比,研究組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及血糖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患者實施腸外營養支持及綜合護理干預,能縮短患者進食及排氣時間,有利于控制血糖穩定,對患者愈合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大腸癌;糖尿病;圍手術期;腸外營養支持;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107-02
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早期無癥狀或不明顯,待檢查確診時多數已發展為中晚期,則需手術切除治療。大腸癌患者通常伴有消化不良、營養吸收狀況差,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表現為血糖升高,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增加了手術難度,而手術切除對腸胃刺激性較大,易導致腸胃無法吸收營養[1],還會引起血糖升高。腸外營養支持是通過靜脈將營養液輸送到患者體內,達到營養補給的目的,適用于術前術后危急重癥患者,尤其適合大腸癌圍手術期患者,及時給予營養支持,增強患者機能免疫功能,提高手術耐受度。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血糖處于不穩定狀態[2],腸外營養支持需增加胰島素藥物,另外也增加了感染風險,應對圍手術期患者采取腸外營養護理干預,減少不良反應,促進患者康復。該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現對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患者采取腸外營養護理干預,其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4例,對照組:男患38例,女患16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62.4±5.8)歲,結腸癌39例,直腸癌15例;研究組:男患36例,女患18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3.7±5.9)歲,結腸癌38例,直腸癌16例,排除心臟、腎、肺功能衰竭者,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擇患者鎖骨下靜脈留置管進行腸外營養,包括營養液及胰島素,輕者可皮下注射胰島素,并持續定時監測血糖、尿糖變化,保證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對照組采取一般性護理,研究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①置管護理:手術患者免疫力較低,腸外營養支持易增加感染風險,留置靜脈導管時,用無菌透明敷貼粘貼,方便觀察置管口有無感染情況。定時、及時更換敷料,檢查鎖穿管有無堵管、反流、漏氣等不良現象,有異常及時處理。②營養液護理:護理人員接收營養液時必需檢查包裝,有無漏氣或包裝破裂現象,發現異常應拒絕簽收并退回。將接收合格的營養液低溫密封,保持儲存室干燥、通風,防止細菌滋生。為患者進行滴注營養液時,應反復清潔雙手,佩戴口罩、帽子。觀察營養液輸送過程中患者癥狀,有無抽搐、深度昏迷、寒冷不良癥狀,同時應預防術后患者低血糖發生,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出汗、饑餓感,應監測血糖,發生低血糖后立即靜脈注射20 mL葡萄糖。觀察營養液輸注情況,檢查輸液管是否通暢,防止氣管漏氣。靜脈滴注營養液期間禁止輸液、抽血及測試中心靜脈壓,同時禁忌營養液中添加抗生素等藥物,如需用藥應營養液輸完后再進行。做好營養液輸送量、患者接收情況及不良反應記錄,利于病情查詢。③血糖監測:術前3 d應停止使用降糖藥,改為普通胰島素,保持血糖穩定符合手術要求。術后逐步調整胰島素劑量,按照“小劑量藥量,個性化調整”[3]原則使用胰島素,血糖控制在7.0~11.0 mmol/L范圍之間。針對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嚴格密切監測血糖值,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防止低血糖發生。靜脈滴注胰島素時,將胰島素加入生理鹽水中,用三通接頭連接腸外營養液同步輸液,能有效控制血糖,掌握患者胰島素使用情況。不建議使用3 L袋輸注營養液,不利于控制胰島素用量。④并發癥護理:對導管留置處的皮膚定時清潔消毒,防止營養液受到污染。定時更換切口敷料,留置尿管及時清理排泄物,每日用0.1%洗必泰棉球清潔尿道口和外陰,保持身體清潔,預防感染。用生理鹽水或漱口水幫助患者清潔口腔,增加舒適感。注射胰島素過程中,應做好記錄,預防糖尿病引起的酮癥酸中毒,滴注中觀察患者有無嗜睡、呼吸加快、意識障礙、尿量等,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處理。嚴格監測患者血糖、鉀、氯、鈉、鈣等電解質、血漿蛋白,保持氮平衡。術中應注意為患者保暖,所有靜脈注射液體可進行預先加溫,防止患者出現低體溫癥狀。⑤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腸外營養支持時間,關心其感受,詢問有無不良反應,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經口進食,開始以流質食物,如牛奶、溫水,促進腸胃排泄功能,如情況良好逐步進行半流質食物,以少量多餐的形式進食。指導患者練習吞咽、呼吸功能,克服切口疼痛困難,進行有效咳嗽促進排痰;協助患者取坐位并活動四肢,促進糖代謝及病情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經口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并發癥及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結果,研究組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及血糖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大腸癌屬于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通過手術切除根治,而病變組織吞噬正常細胞,引起腸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等癥狀,導致患者機體差,需進行腸外營養支持。而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加重了病情,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使蛋白質代謝紊亂[4]。手術期間機械入侵操作使患者處于應激狀態,對內分泌及血流動力學產生不良影響,增加糖皮質激素[5],促進血糖進一步升高,因此需對圍術期做好血糖監測和相關護理。綜合護理是對圍手術期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血糖實時監測的一系列護理措施,通過對置管進行固定及更換無菌敷料,方便掌握營養液輸送狀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輸注營養液,應根據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體質,按醫囑及禁忌進行藥物配伍[6],保證營養液安全衛生,防止滋生細菌感染。密切監測血糖水平,指定專人測試血糖值:①防止術后因營養不及時發生低血糖反應,如發現低血糖應給予葡萄糖相關治療;②防止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呼吸加快等不良反應,適量給予胰島素治療,通過三通接頭和營養液實行同步滴注,有效掌握胰島使用劑量,做好安全用藥。對皮膚留置導管處和切口處應及時消毒,防止感染,做好身體清潔護理。通過綜合護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及進食、排氣時間明顯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對大腸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患者實施腸外營養支持及綜合護理干預,能縮短患者進食及排氣時間,有利于控制血糖穩定,對患者愈合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閆慧萱.大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3):167-169.
[2] 楊洪燕,于立敏.大腸癌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201,203.
[3] 孫瑤.大腸癌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400-401.
[4] 牛玉英,鄂淑云,高志磊.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4):189-190.
[5] 蔡穎娟,王同山.大腸癌合并糖尿病41例圍術期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7):806-807.
[6] 孟玲,樊海燕.大腸癌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20):3152-3153.
(收稿日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