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懿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現代商務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規定“旅游經營者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安全檢驗、監測和評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旅游景區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要素,是旅游產品生產的場所,同時也是旅游產品消費的場所,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的重點應從源頭上抓好景區的安全生產。旅游安全是安全學科與旅游學科的交叉研究方向,可依據“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辨識、分析和預測景區存在的危險因素、安全隱患,科學開展旅游景區安全評價,有針對性地制定安全對策,預防和監控景區安全事故,建立可靠的應急救援體系,從而實現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但景區的旅游安全管理系統具有開放性特征,面臨著自然環境風險入侵和社會環境風險入侵,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風險入侵的發展變化,維持旅游系統長期安全穩定運行,我們認為,可以引入管理學“PDCA循環”,來增強風險抵抗活力、抵抗結構、抵抗恢復力,以實現系統優化。
1981年,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的指導下,一門綜合性邊緣技術科學——人—機—環境系統工程(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簡稱 MMESE) 在中國誕生。人—機—環境系統工程是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正確處理人、機、環境三大要素的關系,深入研究人—機—環境系統最優組合的一門科學,其研究對象為人—機—環境系統。系統中的“人”是指作為工作主體的人;“機”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對象的總稱;“環境”是指人、機共處的特定工作條件[1]。“安全、高效、經濟”是系統最優組合的基本目標。可以利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含義及其解決問題的特點來分析旅游安全系統中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關系,構建景區安全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景區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評價清查安全隱患和預防事故發生措施的完善性,評價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質高低及對不安全行為的可控程度。同時,亦可作為新景區安全抵抗力結構建立的依據。

圖1 景區旅游安全抵抗力結構
根據人—機—環境系統工程思想,旅游安全問題主要包括: 人的安全問題、機的安全問題、環境的安全問題、管理的安全問題[2]。因此,景區旅游安全抵抗力結構是由“安全人員——機械設備安全——安全環境——安全管理”四個部分、兩個圈層構筑的網狀結構,形成景區旅游安全“防護網”。從人、機、環境、管理四個要素節點出發,延展出第一個圈層——一級管理系統圈層,每一個管理系統可分解成多個子系統,形成第二個圈層——二級子系統圈層,各子系統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合力對抗風險入侵。具體如下表:

表1 景區安全管理系統
防護網穩定性的風險入侵來源具有多樣性,《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總結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風險兩大類。自然環境風險主要指地震、水災、雷電、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災害事件。自然環境風險入侵是由于自然環境因素而導致的自然災害事件而造成對景區旅游安全管理系統的擾動。社會環境風險主要指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如火災、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偷盜等。社會環境風險入侵是由于社會治安管理、經濟發展以及安全生產等社會環境風險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對景區旅游安全管理的干擾過程。社會環境風險誘發因素較多,加之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突發事件類型復雜。
一般而言,環境指人、機共處的特定工作條件,包含了宏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和微觀環境。因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具備不可控性,故本研究將其視為風險入侵,而把可控的微觀環境分解為住宿保障、餐飲保障、購物保障、交通行駛等管理項目。安全環境系統由住宿保障、餐飲保障、購物保障、交通行駛等四個一級管理系統構成;安全人員管理系統由旅游者、旅游從業人員、旅游地居民等三個一級管理系統構成;機械設備安全系統由游樂系統、交通系統、供電系統、監控系統、消防系統、土建系統、通訊系統、售檢票系統等八個一級管理系統構成;管理安全系統由安全管理機構、安全責任、目標投入、應急體系、隱患管理、信息交流、安全檢查等七個一級管理系統構成。
根據對多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區,度假區,自然保護區的調研和訪談,并參考有關學者關于景區運營安全指標體系研究,本著便于量化、結構清晰、便于評價分析的原則,把每個一級管理系統分解成多個子系統[3]。
抵抗力結構,再加抵抗活力和抵抗恢復力,構成了景區的安全抵抗力。抵抗力結構包括安全人員、機械設備安全、安全環境、安全管理;抵抗活力包括經濟能力、安全投入;抵抗恢復力包括緊急救援和善后重振[4]。風險入侵時,景區安全會產生相對無序狀態,但一個合理有效的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系統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系統的穩定,同時能夠把風險入侵破壞控制到最低。旅游景區抵抗活力越強,安全“防護網”共生關系越牢固,結構越復雜,就能削減甚至完全抵制住風險入侵。風險入侵破壞度越低,景區旅游安全系數就越高。同時,“防護網”恢復力越強,旅游景區能夠從無序狀態恢復到有序狀態的時間就越短。我們認為,每一次風險入侵即是對景區安全“防護網”執行有效性的一次檢驗,可通過“PDCA循環”,不斷的調整和增強其活力、結構和恢復力,從而加固景區安全抵抗力。

圖2 景區旅游安全“抵抗力”
“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自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對質量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DCA是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修正)四詞的縮寫,PDCA循環就是按照“計劃——執行——檢查——修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并且循環進行的科學程序。
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系統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有開放性,既面對風險入侵,又能與系統外的環境風險有不斷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抵抗力結構、抵抗活力和抵抗恢復力三大系統下面又存在著許多子系統,這些子系統按照彼此之間的相關性、協同性甚至競爭性,相互作用形成了景區現有的組織結構,具有自組織特性。各子系統之間存在著非線性作用,整體的性質不是部分要素按照一定關系的疊加,而是會導致系統質的變化,從而造成它的躍遷,形成系統不斷的演化發展,令系統進入一個循環、交叉模式[5]。綜上所述,景區安全管理系統帶有開放性、自組織性、非線性。但作為旅游企業,可以以安全為目的,運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財力、物力、時間和信息,達到預定的安全防范。針對景區安全管理系統的自組織性、開放性、非線性等特性,“PDCA”循環是一個有效的管理手段。
“PDCA”循環不僅適用于整個項目管理,也可以應用到景區企業某一個部門、班組甚至個人,每一個單位都可以有自己的“PDCA”循環。景區可以根據整體目標,層層循環,大循環套小循環,小循環里面套更小的循環,從上而下的執行。大循環是小循環的依據,小循環是大循環的分解。本研究認為,“PDCA”的反向循環,即從小循環到大循環,從大循環到更大的循環,是景區安全管理體統自我修復的內動力。因各子系統之間存在耦合和聯動,某一次風險入侵,可能會影響到某一個子系統,或者部分子系統,甚至全部子系統。在遵循景區安全管理系統的自組織性、開放性、非線性等特性的前提下,從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子系統內部開始“計劃——執行——檢查——修正”,從而帶動相關子系統和上層系統的“PDCA”循環。比如,旅游景區安全管理機構的改進會帶來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會產生一系列的催化作用,導致各項機械設備安全、故障率降低;也使得從業人員更為專業,其安全行為更為規范。通過一系列的循環過程,物質、能量和信息進行了充分的交換和循環之后,系統內部的要素會突破控制因素域值的范圍,形成突變,從而躍遷到另一種狀態,呈現出來的就是,系統從威脅狀態回到穩定狀態,并實現從低級到高級的躍遷。一系列的循環運轉結束,就像爬樓梯一樣上進一層,景區的安全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直到遇到新的風險入侵,再運轉,再提高。因此,景區的安全抵抗力增強,旅游安全度增加。
依據“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可建立旅游安全抵抗力結構。抵抗力結構、抵抗活力和抵抗恢復力決定了景區旅游安全的抵抗力。風險入侵會削弱安全抵抗力,使得景區安全處于相對無序狀態。在遵循景區安全管理系統的自組織性、開放性、非線性等特性的前提下,可通過“PDCA循環”,不斷調整和增強景區旅游安全抵抗力的活力、結構和恢復力,以更好地適應環境風險入侵的發展變化,并在與風險入侵相抗爭的過程中,維持景區安全管理系統長期安全穩定的運行。
[1]鄧向敏.旅游安全概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
[2]羅景鋒.系統安全理念對旅游安全研究的啟示[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1).
[3]尹世強.旅游景區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4]鄒永廣.目的地旅游安全自組織運行機理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11).
[5]朱登壘.基于自愈功能的企業安全管理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