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京擬以“文學之都”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以下簡稱“申都”),雖然南京在中國文學發展、文學事業和產業、全民閱讀、文學“走出去”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但仍存在對評審標準理解不夠深入、相關國際交流較少和啟動較晚等不足。因此,我國城市應謹慎“申都”并注重“申都”類型選擇,將“申都”工作與國家文化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注重國內外創意城市建設差異,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推進申報與建設同步發展。
[關鍵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 南京 “申都” 策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 G1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8)01-0069-04
[基金項目] 南京社科規劃項目“南京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可行性研究”。
[作者簡介] 劉容(1975 — ),女,重慶人,重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城市與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以下簡稱創意城市網絡)于2004年正式成立,設立了七個主題:文學之都、電影之都、音樂之都、民間手工藝之都、設計之都、媒體之都和美食之都。創意城市網絡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入創意城市網絡的城市可以分享其他創意城市的發展經驗,在全球平臺上與其他城市合作創造新的發展機會,尤其是開展創意經濟和創意旅游方面的活動,對城市及文化的發展均有重大意義。
一、我國城市申請加入
創意城市網絡的歷程和現狀
我國城市“申都”大致可分為三個特色鮮明的階段,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趨勢大致吻合。第一階段大致是2006~2010年,較早“申都”的城市是深圳、上海、成都和北京,本身就是創意文化資源豐富、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申報成功是實至名歸,也代表著中國現代城市文化正式走向國際舞臺。
第二階段大致是2010~2015年,申報成功的城市是杭州、蘇州、景德鎮和順德,表現出城市文化特色鮮明但城市體量不大的“申都”趨勢,代表著中小城市對文化身份復蘇的覺醒,也是當時國家鼓勵大力推動文化建設的結果。
第三階段大致是從2015年至今,目前正在申報的城市有南京、武漢、長沙、青島和澳門,對“申都”的重視和申報熱情遠超前兩個階段,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內城市對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響應,以及對文化產業發展、創意城市建設和國際化拓展的高度重視。
截至2017年8月,已有54個國家的116個城市獲準加入創意城市網絡。我國已成功加入創意城市網絡的城市有8個,其中“設計之都”有3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民間手工藝之都”有3個,分別是杭州、蘇州和景德鎮;“美食之都”有2個,分別是成都和順德。創意城市網絡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旗艦項目之一,越來越受到國內城市的關注。2017年正好是申報年度,目前國內有南京、武漢、長沙、青島和澳門五個城市,已向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提出申請意向。可見當前我國許多城市對創意城市網絡的申報十分積極,我國城市中觀層面十分青睞文化創意城市的建設,重視城市國際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以下以南京“申都”為例,對我國城市“申都”工作進行分析。
二、南京申請加入創意城市網絡的案例分析
南京作為我國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美譽,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各類遺存眾多,歷史名人輩出。同時,南京也是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和潛力的現代化城市,具備創意城市全部要素要求,具有加入創意城市網絡的競爭力。
(一)南京“申都”的類型選擇和緣由
基于南京的城市特色,南京擬申請“文學之都”。南京“申都”可以更好地從精神層面(而不僅是器物層面)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華文化精髓,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也有利于國際文化貿易平衡。
(二)南京“申都”的優勢和亮點
1. 自古以來文脈昌盛,有“天下文樞”美譽。南京于公元前472年建城,2000多年來,始終是中國或中國江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 “天下文樞”、“詩國”“詞都”的美譽,文壇群星璀璨,佳作頻出;近2000年來,南京作為中國文學樞紐和重鎮,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文學創作的“國家標準”,對中國文學的傳承和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南京誕生的文學名著或以南京為主題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相關著作有約1萬部;南京文學的燦爛輝煌,不僅成就了自己中國“文化高原”的美名,也推動了中國文學的對外交流。
2. 近、當代文學繁榮昌盛,是全國重要的文學創作中心之一。南京是很多新文學大家行走、活動的場域,是傳統文化繼承和傳續的主力軍。當代南京文學始終奔涌著豐沛的創作力,為中國文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 文化產業發展位居全國前列,新聞出版成為龍頭。南京文化產業形成了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同推進、良性發展的運行架構。在數字報刊、圖書版權與影視互動、數字音樂、數字視頻、網游動漫及網絡教育等新興新聞出版數字產業優勢突出,涌現出鳳凰集團等一批具備較強影響力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龍頭企業。
4. 政府重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南京文化發展。2013年至2016年全市文化與傳媒經費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平均增長率達到17%,用于創建一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南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覆蓋面廣。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品牌突出,特色鮮明,南京圖書館、先鋒書店、金陵圖書館是其中的佼佼者。
5. 全民閱讀全國領先,重視文學普惠服務。全民閱讀已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全民閱讀組織類型日臻豐富,新型公共閱讀新空間迅速發展。南京大中小學教育,一直致力于文學的傳承和延續。此外,文學服務還惠及特殊群體。有重點、分層次將殘疾人文化建設全面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局。endprint
6. 多層次推動文化“走出去”,成為文化和文學交流重鎮。目前,南京已與全世界36個國家的16座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南京致力于推動中華優秀文學作品版權輸出。依托鳳凰集團等龍頭企業,通過版權輸出、品牌輸出等形式進行國際合作,助推中華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
(三)南京“申都”的問題和不足
南京“申都”的亮點和優勢突出,但仍有諸多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彌補。
一是對文學之都申報標準理解不夠深入。加入創意城市網絡的城市共分7個類別,每個類別都有不同申報標準,如“文學之都”的申報標準是:出版社和編輯在文學創作出版方面的數量、質量和多樣性指標;小學、中學和大學在國內外文學教育出版方面的數量和質量;文學、戲劇和詩歌在都市環境中發揮的整合作用;為促進國內外文學發展而主辦的文學活動和節日;為保護、推進和傳播國內外文學而專門設置的圖書館、書店,以及私人和公共文化中心;出版界在翻譯國內外不同語言文學作品方面的主動性和努力程度;媒體(包括新媒體在內)在促進文學交流和加強文學產品市場化方面的積極參與程度。從申報標準來看,其一,申報更注重當前文學作品創作出版及相關活動推廣,雖然南京是一個文學遺產豐富的城市,卻不宜將宣傳重心過多放在文學遺產上;其二,申報更突出多樣性指標,多樣性不僅僅體現在傳統紙質主流文學作品創作宣傳,還表現在亞文化文學作品,新興科技融合文學產品及國際文學作品方面;其三,申報更注重文學作用的發揮及對現實生活的促進改善,因此在強調硬件設施完善的基礎上,還應更突出普通機構和企業對文學推廣的熱情及市民視角對文學生活的感知。
二是國際交流活動不夠頻繁。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文化資源豐富,城市文化氣質雍容內秀,加之地處長三角內陸,受相鄰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對外開放格局的影響,國際交流活動相對偏少,特別是文學方面的國際交流目前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是申報工作時間較短,基礎不夠扎實。“申都”工作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要取得所在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的認可和推薦,才能參加教科文組織組織的考察和評選。這個過程少則2年,多則4年。但南京于2016年底才正式啟動“申都”,相關的建設、申報和溝通還需一定時日,因此應進一步夯實基礎,苦練內功。
三、我國城市加入創意城市網絡的相關策略
從已“申都”成功城市和當前正在“申都”城市的“申都”歷程來看,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可作為建議,為我國城市今后“申都”提供參考。
一是擬“申都”城市首先應謹慎審視自身資源稟賦是否符合創意城市網絡評審要求,不可盲目上馬。雖然“申都熱”的出現是國內外文化發展和產業轉型相互推波助瀾的結果,每個處于戰略轉型期的城市都期望能“借船出海”,但創意城市網絡的設立針對的對象是有特定文化內涵和特色的城市,不是每個城市都符合條件,因此擬“申都”城市應謹慎審視自身稟賦是否符合相關要求,以免徒勞無功。
二是擬“申都”城市應謹慎選擇申報類型。創意城市網絡申報包括七種類型,“申都”類型選擇首先看是否符合教科文組織文化保護的宗旨;其次看是否符合創意城市網絡各類型城市在全球分布的均衡性;再次看是否能成為創意城市網絡國內城市類型的有益補充。如目前我國“申都”城市對“設計之都”關注較多,實際上,如能立足特色,因類施策選擇其他類型,則更符合申報宗旨。
三是擬“申都”城市應考慮如何將“申都”工作和國家文化發展趨勢結合起來。我國城市“申都”受國家文化發展政策影響較大,誠然是“申都”規則所致,因為“申都”首先需要所在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認可推薦才能參加教科文組織評審,且“申都”本身也是所在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不能單純把“申都”看成一個國際文化項目。立足本國、聯通國際是它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
四是擬“申都”城市應重視國內外創意城市建設的差異,力求符合標準要求。我國創意城市建設較注重頂層設計和硬件設施營造,建設過程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而國外創意城市建設更注重大眾參與對城市創意文化氛圍的營造。因此申報城市應仔細審讀評審標準,將建設重心放在對城市創意人才熱情的激發和吸引城市大眾積極參與的創意活動上。通過激發人的活力,發揮既有文化設施的作用。
五是擬“申都”城市應注重創意城市常態化建設,克服“重申報,輕建設”的弊端。從我國“申都”和“申遺”的經驗來看,普遍存在“重申報,輕建設”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是國際公認的城市文化品牌,加入該網絡可以短期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因此申報城市將“申都”看成一個“短、平、快”項目,申報過程較急切,缺乏長效機制推動。雖然,深圳、成都和北京“申都”成功后也組織了創意城市網絡大會,但如何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品牌與城市文化發展目標緊密長效結合仍不夠明朗。
六是擬“申都”城市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創意城市網絡本身就是國際文化發展合作平臺,設立的宗旨就是要促進國際合作交流。但由于我國申報城市知曉創意城市網絡項目時間較短,從國際合作交流角度開展的項目活動普遍偏少。并且這種國際交流多是政府層面推動的活動,由于諸多原因民間自發的交流活動偏少,交流活躍度不高。因此,未來國際交流的廣度和深度直接決定該項目申報的成敗和項目實際效用的發揮。
綜上所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其認識經歷了模糊到清晰,由試探到熱衷的發展過程。從國際來看,它是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深入國家中觀層面的具體路徑,同時也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文化方面的重要舉措;從國內來看,它是推動國家傳統文化保護和文化“走出去”大政方針在城市中觀層面落實的捷徑;從內容宗旨來看,創意城市的建設出發點是文化資源,落腳點是文化素養,催化劑是經濟刺激,因此本質和核心是文化。只有清醒認識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內容、實質和核心,才能為“申都”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指引正確方向。當前“申都熱”的出現,是我國文化保護和發展成效顯著的表現,且可以預見未來會越來越熱。但我們也應看到部分城市“申都”的目的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與該項目“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的初衷相去甚遠。因此,如果對該項目宗旨沒有清醒認識就盲目上馬,就算申報成功,也未必有持久建設熱情。因此,“申都熱”如何避免成為“虛熱”還需進一步探索努力。
[參考文獻]
[1]章新勝.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不同于一般評選[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2008-12/07/content_16912070.htm.
[2] 徐寧.南京歷代名著[M].南京出版社,2016.
[3] 劉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研究:文化多樣性與文化產業的雙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4] 劉容.從創意城市到創意城市網絡——創意城市研究述評[J].開放導報.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