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該學段相關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完善原有的教學體制。
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教學體制理解認知改進策略合理聯想一、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分析
在現行的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關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也僅僅局限在知識點上,功利地要求學生去背誦,卻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豐富內涵的理解認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并不能準確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一知半解,甚至斷章取義,從而影響了對古詩詞的學習。在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教師由于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卻忽略了詩詞的真正內涵,學生往往學會了生字,但是對詩詞的含義理解卻猶如蜻蜓點水。
二、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該學段相關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完善原有的教學體制。
1.以欣賞促朗誦,以理解促背誦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正處于發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直觀記憶力卻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以欣賞促動朗誦,以理解促進背誦,能夠使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基石。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做到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2.借助合理聯想,帶動對詩詞內容的深入理解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精煉的語言創設了生動的意境,營造出作品本身應有的氛圍,將讀者帶進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古詩詞意境的再現,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授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一詩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為學生營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會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思索這個原因,是出門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便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會只看到一枝紅杏呢?院子里還有沒有別的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的思考,由一只杏花想到了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詩詞
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形成強烈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一詩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離開家鄉的?如今為什么又回來了?回來要做什么?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去感悟詩詞意境。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尤其對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素養得到顯著地提升。
參考文獻:
[1]黃玉英.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2]劉曉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教育科研與實踐,201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