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婷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作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技術應用在教學中,為了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需要提高信息化教學技術。對信息化教學進行分析,并其分析其具體應用,從而指出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展開信息化教學模式。
高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人才培養一、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資源優勢不能得到發揮。針對城市地區來說,盡管引進了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但這些資源優勢仍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僅僅象征性地憑借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某些內容,缺乏先進的理念,即把信息化技術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造成教學技術不先進,使得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是很好。
2.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使用的方法也比較傳統,即以板書為主。針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尤其在農村大部分學校,高中的教育設備十分落后,教師根本不具備一些好的資源用于教學,也就沒有辦法把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所以,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以板書為主進行教學,同時,教學方法比較死板,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3.教師得不到一些技術的培訓,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很慢。對于大部分高中學校來說,沒有過多地關注教師的能力培訓,即使有培訓也就是一些象征性的考查,他們的能力從根本上得不到提升。尤其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往往也得不到及時關注,這樣一來,老師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同時,教師教學沒有積極、有效的機制給予引導。
二、高中語文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分析
第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需要綜合進行考慮。對于信息化的教學技術,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即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用“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形式混合的內容轉變為傳統的文字教學。
第二,在教學PPT中,把課本內容編入進去,也就是在利用PPT的同時,給學生展示在課堂中所講述的內容,老師能依據教學的框架來制定出具體的教學規劃。其中,教學PPT與傳統教學板書的方式不同,教學PPT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播放功能,也就是讓學生僅僅去關注投影屏幕,給學生的視角更大更好。
第三,為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考核,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同時,構建對應的學生檔案用于學習,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要及時給予對應指導。與此同時,通過計算機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以及及時提醒教師,尤其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教學對象。
第四,在信息化技術使用的基礎上,學生積極參與,同時,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尤其關注跨學科的學習,以及現代科技手段地運用,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即使不同內容與方法能夠相互交叉、滲透與整合,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學生獲得一定的語文實踐能力,與現代社會相適宜。
第五,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尤其需要提升學生的信息化設計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說,其空間思維能力十分發達,尤其對形象的描述越來越有興趣,所以,通過使用這種特征的教學,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對于信息化設計,需要教師積極實施,以及規范信息化的應用,在課堂中積極把信息化融入進去,使得信息化的作用得到發揮。
第六,對教師進行一些信息化專業技術的培訓。對于高中語文教師,為了讓他們充分地把握信息化教學的方法,應創建的培訓組織更加專門化,讓教師積極在信息化專業技術中得到體驗。其中,為了得到很好地培訓,需要憑借網絡學習,以及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應用經驗,或邀請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來實施,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化專業能力。對于老師的信息化能力測評,需要對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進行綜合評估,使得高中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能夠有效地得到把控。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提升我國的教學質量,對于高中教育,它影響著未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為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需要積極引入信息技術,這不僅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點,通過實施信息技術,還能改變學生的地位,即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大大促使學生大膽動腦、動手,最終激發學生的信心完成學習,同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這樣就大大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在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也大大提高其創造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再有,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培養他們成為具有高素質的成才。總之,為了很好地實施,需要教師認真分析高中語文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信息化教學進行分析,并其分析其具體應用,從而指出如何在高中語文的展開信息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付麗萍,張軍征.基于績效觀點的山西省農村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4).
[2]趙兵川.山西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現狀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01).
[3]梁文鑫,余勝泉,吳一鳴.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描述與促進策略研究[J].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