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薇
摘 要:新媒體藝術作為新當代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不斷演變過來的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對視覺傳達設計的演變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基于新媒體藝術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的演變作為研究內容,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更有效地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與推進。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 視覺傳達設計 演變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針對于周圍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極為深刻的認識,視覺傳達設計在此時也備受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傳統的視覺傳達方式和信息傳達的需求并不相符,社會的發展需要也促使視覺傳達設計需要針對于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更新和演變。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讓視覺傳達設計具備了一種更為全新的模式特點——新媒體藝術。
一、新媒體藝術背景之下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基本現狀
與藝術的創作表現有所不同的是,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通過平面的方式,以一種裝飾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而對相關信息進行傳達和表現,是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轉變原有個的傳播特點,凸顯出信息化的視覺藝術傳播效果,讓人們能夠在新的視覺表現下,對所產生的信息有一個良好的互動性,進而感受到新媒介藝術在不同色彩、形式理念上的運用。在傳統的過程當中,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注重于平面上的組合形式以及構建方式,從原畫的語言表現過程當中追尋一種具有功能性的視覺圖像,在新媒體藝術的促進下,視覺傳達設計逐漸轉變了原有的設計理念以及方式,在平面設計的構建基礎之上,又引進了一些個性化的、多功能性的、多視角的視覺設計模型。在瀏覽之上、閱讀的內容之上都會按照以往所預先保存的一些設計的信息依照一定的次序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在固定的編輯體系當中展現出良好的設計能力以及獨特的平面設計風格。
二、新媒體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
1.新媒體藝術的表現
新媒體藝術作為新媒體時代當中最為典型的也是最具特點的藝術表現形式。新媒體藝術主要指的是20世紀以來運用出了繪畫表現、雕塑等不同的傳統媒介以外的其他多種媒介表現藝術,在這當中主要包括電影藝術、攝影藝術、霓虹燈管藝術、電子機械裝置藝術等等。在達達主義演變以后,針對于新媒介所使用的材料成為了整個藝術實驗當中獨特的發展趨向,在20世紀的中期,幾乎所有的一切發展與電子媒介相關的技術手段都逐漸被運用到了藝術實驗過程當中。例如:采用激光成像技術以及全景圖像表現、傳真機、電子圖像、衛星遙感技術、人機交互、異地傳輸以及大地藝術等等。電子技術手段以及與藝術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形成了技術藝術(Technology Art)這樣的一種全新的概念。
新媒體藝術的表現種類非常的多。大部分參與到這當中的學者都認為對于當代新媒體藝術的轉變一般包括:網絡表現藝術、萬維網的展現藝術、采用數字化媒材創作的一些具有實驗性的電影技術、錄像藝術表現、數字化攝影、聲光裝置系統、計算機游戲表現、多媒體展現藝術、遠程信息化藝術、虛擬現實的表現藝術、機器人藝術、生物技術藝術等等。
2.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特點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這一詞組在1922年的時候由設計師WA·德威金斯正是提出,在20世紀的六十年代真正興起并且廣泛的流行。在當時的時候,日本東京舉行了世界設計會議,與相關參與者進行接觸和溝通的時候,在不斷擴大這當中的影響媒體表現過程當中,視覺的表現以及影像表現技術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且具有傳達目標的形式而存在,它們與其他的一些例如語言等方面的傳達方式有所不同,而是更能夠在一定情況之下展現出一種特殊的設計。對于視覺傳達設計這一詞組來說,它的出現以及認知,也是伴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進而展現出不同的特點。而對于原有的印刷美術設計當中所包含的一些活動和表現的內容等等已經很難在適應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為了能夠融合映像等全新的信息傳達媒體,視覺傳達設計隨之應運而生。
三、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產生的影響
1.融入了更為全新的觀念
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全新的觀念載體,在新媒體藝術表現者看來,只有在這當中融入全新的觀念體系,進而使得這一媒體所創造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才能夠真正稱得上是一種藝術性的創作。然而,僅僅依據技術實現的作品就很難稱得上為藝術作品。借助于新技術的手段對思想以及觀念進行展現,這樣才是新媒體藝術創作者向我們傳達的真正意義。這才是新媒體藝術家向我們傳達的真正意義。新媒體藝術家運用全新的媒介、藝術語言對自我進行闡述,或者將哲學家以及思想家所表現的思想、哲理表現更為具象化。
對于這些全新的觀念融入會對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表現注入更為全新的思想理念以及靈魂內涵,也會更有效的融入全新的思維模式以及思想理念。新媒體藝術創作者所融入的美學思想往往是基于最為簡單的電子應用以及大眾思想,并且使得這些思想強有力的觸動著大眾欣賞著的神經。在新媒體藝術表現的影響之下,新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已經不再是一種缺乏靈活的,僅僅知識為了商業包裝而設計的產品外衣,而是延邊長一種具有思想內涵,具有人文觀念的傳播住在,它的表現是藝術性的,是個性化的,而且能夠更有效的成為對整個信息進行傳播的鏈接,真正將其轉化為具有創意性的主力軍。
2.新媒體藝術當中的美學語言對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影響
(1)虛擬現實技術所表現出來的多媒體審美對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帶來了重要的影響。新媒體藝術是的整個虛擬現實以及超現實的藝術表現成為了一種可能性。在現實的設計過程當中,這種表現往往會被非現實的符號所代替,人們在認知以及判斷現實的過程當中,所表現出來的邏輯性開始產生了重要的變化,在大眾媒介隨處可見的現代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人們對于現實社會的理解越來越多的通過一些非現實的當中的符號進行表現。因此,在非現實的當中,這種符號就成為了一種在無形當中向社會公眾予以施加能量的重要影響。在這時候,新媒體藝術家們則會通過一些特定的符號審美,作為一種美學上的語言表現,并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現出其力量好的優勢所在。這種做法則賦予了視覺傳達藝術設計能夠通過更大的啟發進而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在視覺傳達的領域當中,對于符號學的關注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其所運用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廣。
(2)新媒體藝術獨特的表達方式對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同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首先,非線性的一種敘事。新媒體藝術這樣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是傳統媒體所難以表現的敘事方式,這種非線性的特殊敘事方式往往可以對現實進行重新組合、割裂,并對事物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重新調整。除此之外,新媒體藝術所表現出來的這種非線性的表現方式,也會進一步體現在超文本的一種思維方式與傳播方式。相當代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在這樣一種特殊的、非線性敘事的啟示之下,已經開始逐漸走出傳統文本當中的針對于線性傳達的范疇,并逐漸關注這樣一種超文本的信息數據之間所表現出來的鏈接性,開始尋找更具新媒體特點與活性的審美藝術范式。其次,交互式的審美特點。對于新媒體藝術表現方式的另外一種最具典型性的特點則是交互式的審美方式。這種方式轉變了傳統藝術形式當中的作者與受眾之間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平等的關系,促使創作者與欣賞著之間的角色可以相互進行轉換和互動,在不同的時空以及語境當中真正達到共識與和解。
這樣一種特殊的交互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最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青睞,甚至在一些平面作品的創走過程當中也不會缺乏這樣一種表現。例如:在蘋果公司當中,就有這樣一套十分出色的平面廣告,整個廣告表現當中色彩極為的鮮艷,在背景之前展現出各不相同的動作,穿戴的黑色人影,在手里高舉一個白色的小盒子隨意的舞動??吹竭@樣的一種形象,人們便會聯想到在ipod音樂播放器當中的音樂播放,伴隨著這樣一套出色的廣告,結合著ipod,隨時隨地都能夠享受到音樂帶給人的快感,這樣一種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維語柏林的一家ipod專賣店的櫥柜當中,早已布滿了這樣的一組著名的形象,每一個櫥窗設計都會被各不相同的色彩背景與任務的動作廣告分割成三個不同的部分。與普通的櫥窗設計有所不同的是,如果有人路過的時候,在廣告當中的任務便會隨著人群的路過舞動起來,一直到路人離開到這一區域才會停止,如果路過的行人非常的多的話,整組剪影人物就會隨著路過的人群一起舞蹈,演變成一群瘋狂的舞者藝術表演者,伴隨著音樂的而不斷地扭動,時而還會帶動路人不斷加入到舞動的行列當中,享受ipod帶給路人的一種動感化的體驗。
3.虛擬信息技術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在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背景之下,計算機運用在設計領域當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導地位已經逐漸明顯起來,信息化逐漸也開始從起初的物質形態逐漸向一些非物質形態的方向進行轉變,進而標志著絕大多數的視覺設計手段已經開始通過計算機的方式進行完成,如果僅僅按照圖形所表現出來的信息內容價值上進行分析的話,二維碼表現出來的物質價值逐漸凸顯,虛擬化的設計作品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具有服務型信息設計內容呈現在受眾的面前,這樣的一種特立獨行的設計模式給視覺傳達設計開辟了一條更為全新的道路。與此同時,二維碼設計還能夠更有效的運用平面設計信息當中的交互功能,轉變了傳統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人們能夠更有效的對信息傳播所表現的形式進行關注,而不會對信息的視覺效果產生一些過分的需求。對于新媒體藝術與網絡化的聯合當中,在二維碼的外觀形態設計當中更有效的展現出信息傳播價值,認證價值不斷提升,從人類的體驗過程當中來看,公眾會對這樣一種設計模式的認可度不斷增加。
結語
正如藝術設計所表現出來的風格歷年來都深受繪畫藝術者、雕塑藝術者的藝術風格的影響,全新的媒體藝術正對現代化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產生著更為深遠的影響。伴隨著著想技術、電子化技術、錄像技術以及數字媒體技術在設計過程當中的廣泛應用,視覺圖像資源所表現的范圍逐漸得到了空間的拓展。隨著新媒體藝術研究深度的不斷加深,大眾信息也已不在停止在“讀圖”或者是簡單的“圖文并茂”當中,視覺傳達藝術設計逐漸走出了原有的“平面設計”的區域,進而迎接全新的挑戰和機遇。
參考文獻:
[1]王君潔.在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9).
[2]王春燕.新媒體藝術環境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1(2).
[3]文智.論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5(14).
[4]賀苗苗.新媒體藝術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新聞傳播,2017(16).
[5]高嫻.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2(20).
[6]李亞旻.信息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新語境[J].綠色科技,2015(8).
[7]艾敬園.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個性研究[J].電影評介,2013(19).
[8]張婧頔.淺談新媒體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6).
[9]周媛媛.茶文化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多元化發展[J].福建茶葉, 2018(2).
[10]于麗燕.數字化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