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珍 蔡雪萍
[摘要] 目的 探究圍手術期護理在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該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間接診的76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均38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而研究組則給予綜合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予以分析比較。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VAS評分、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89%,而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3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可緩解疼痛癥狀,維持穩定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
[關鍵詞] 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疼痛癥狀;并發癥;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a)-0135-02
腹股溝疝,在臨床上極為常見,與腹腔內部壓力增高有關,并且多數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是常見的一種合并癥,近些年,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數量逐漸增高,通過腹腔鏡下疝無張力修補術治療,使其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但術后并發癥較高,且切口愈合緩慢,預后較差[1-2]。因此,積極做好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具有重要意義。該文2016年2月—2017年12月間以該院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為例,在其圍手術期中加入綜合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為例,共納入76例,知曉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8例,男女比例20∶18,年齡31~72歲,糖尿病病程2~12年。研究組38例,男女比例21∶17,年齡33~70歲,糖尿病病程1~10年。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醫囑指導下,行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即術前,測量、記錄生命體征,聯系醫生,完善常規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備皮、臍部清洗護理等);術中,配合操作者完成手術;術后,監測生命體征,使用沙袋或繃帶加壓腹股溝區,并按照醫囑向其提供相應的藥物治療,如止血藥物、抗生素等,隨著病情恢復程度,根據醫囑向患者提供飲食、心理、運動等方面指導,待其出院,詳細交代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并叮囑患者定期就診復查。
研究組則給予綜合護理,如下:(1)術前:①護理評估。待患者入院,完成各項檢查項目,以掌握身體狀況,特別是心功能、肺功能、排尿功能等,由此判斷腹內壓增高程度。②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與其主動交談,以掌握患者性格特征,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介紹病因、手術目的、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解決措施,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此外,舉例介紹以往治療成功案例,進一步增強患者信心。③血糖控制。按照醫囑,監測并記錄患者的血糖變化,即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血糖數值為依據,向其予以治療,如每日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水平7~10 mmol/L。(2)術后。①飲食護理。以患者的身高、體重、活動量為依據,計算出機體每天所需要的總熱量,按照一定比例,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以高纖維、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為主,滿足機體能量需要,控制血糖理想水平,提高機體抵抗力。②控制血糖。術后3 d連續監測血糖,即餐前空腹、三餐后2 h血糖,以每4 h測量1次為宜;術后4~7 d,測量1次/d,控制血糖水平約為7 mmol/L。③藥物護理。以血糖值為依據,向患者提供降糖藥,注意監測血糖變化,有無發生異常反應,避免發生低血糖。④切口護理。定時檢查切口敷料,一旦發現異常表現,如滲液、紅腫等,聯系醫生,積極處理,對于已污染的敷料,立即更換,保持切口處于無菌、干燥狀態下,以加速切口愈合。⑤出院指導。向患者交代出院后事宜,如合理搭配飲食、戒掉煙酒、注意休息、出院后2~3周內避免體力勞動,以及定期隨訪的重要性、必要性,注意出院后6 d就診復查,確診切口愈合程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為工具,分值范圍0~10分,即分值越高,疼痛越劇烈),并對兩組護理后并發癥(陰囊水腫、腸梗阻、切口感染、深靜脈栓塞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血糖水平、VAS評分表示為(x±s),進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表示為[n(%)],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水平及VAS評分
護理前,兩組血糖水平、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僅有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7.89%vs26.32%)(P<0.05),見表2。
3 討論
通過采取手術療法,即腹腔鏡下疝無張力修補術,可有效控制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進展,緩解癥狀,但在整個圍手術期仍存在一定的危險,主要體現在并發癥多、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等方面[3]。據報道,血糖水平增高,易增加并發癥風險,以及誘發應激反應,導致血糖代謝功能紊亂,最終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如水電解質失衡、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等[4]。因此,積極做好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對其并發癥的減少、切口的早期愈合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以往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是按照醫囑完成護理工作,僅注重病情的監測,以及血糖、癥狀的改善,對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難以及時滿足,因此,認為傳統護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等不足之處。由此可知,系統、多樣化、科學的護理措施方可滿足患者對護理的要求。林燕芬[5]在研究內以老年腹股溝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為例,隨機分為A組、B組,其中A組給予常規護理,而B組則給予綜合護理,通過對其臨床結局指標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到B組血糖水平、VAS評分均較B組低,且B組住院時間較A組明顯縮短,提示做好患者圍手術綜合護理,對其預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該文結果得出,護理前,兩組血糖水平、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研究組VAS評分、血糖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提示綜合護理的可行性、有效性較高。同時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進一步證實了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在腹股溝斜疝合并糖尿病護理中安全性。現對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應用優勢進行如下總結:①護理評估:有助于護理人員了解患者機體狀況,由此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②心理護理:結合患者性格特征、心理需求,向其提供個性化心理疏導、健康教育,便于穩定患者情緒,消除其思想負擔,進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護理配合度;③飲食護理:通過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并按照飲食方案為患者提供飲食,一方面可以改善其機體營養狀態,控制血糖,另一方面則可以促使患者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進而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加速切口愈合,減少并發癥力;④藥物護理:根據血糖舒適變化,合理用藥,并注意監測用藥期間有無不良反應,在控制血糖水平處于正常范圍內的同時,也可確保患者臨床用藥安全;⑤血糖控制:據統計,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遠遠高于非糖尿病者,因此,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避免并發癥,進而降低死亡率,延長患者生存質量;⑥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并重點強調定期隨訪復查的重要性,便于掌握患者術后康復狀態,使其盡早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6]。
綜上所述,積極做好腹股溝斜疝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護理,利于術后恢復,主要體現在并發癥少、術后疼痛輕、血糖水平穩定等方面。
[參考文獻]
[1] 周愛珠.優質護理在腹股溝疝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中的效果和體會[J].延邊醫學,2015(13):146.
[2] 艾萬朝, 周旭坤, 張成建,等.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6, 10(4):270-272.
[3] 符鳳麗, 袁向榮.舒適護理對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185-186.
[4] 曹翠霞,趙靜.腹腔鏡疝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7,34(2):176.
[5] 林燕芬.老年腹股溝斜疝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145-146.
[6] 王興軍.腹腔鏡下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斜疝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5):90-91.
(收稿日期:201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