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華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診治的60例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早期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血糖指標水平情況以及運動功能情況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糖指標水平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運動功能情況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在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情況,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標水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腦梗死合并糖尿病;血糖;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a)-0139-02
糖尿病它屬于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患病之后,如果沒有進及時的控制血糖,病情就會逐漸加劇,使機體反應不斷增加,腦血管出現痙攣,其腦部組織也會一直處于低灌注的狀態,容易出現急性腦梗死,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該疾病的病情十分復雜,如果沒有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就會降低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該文2015年2月—2017年2月間對60例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了深入性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目標是選取60例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男14例,女16例,年齡在5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1±3.6)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在53~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5±3.9)歲。在統計學上,60例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個人情況經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做好飲食護理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選擇早期護理干預:(1)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該疾病的主要原因,在臨床上大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顯著,不容易被患者和患者家屬素發覺,所以在飲食上和用藥上都沒有引起重視,使患者血糖的控制情況逐漸變差,加劇了患者的病情,所以患者在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檢測,并對患者進行24 h的血糖監測,避免患者出現高血糖和并發癥的情況[1]。(2)大部分患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容易出現感染的現象,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皮膚進行護理,在此基礎上還要觀察患者身上是否出現破潰的現象。對于昏迷偏癱的患者來講,要加強對陰尿道的護理,避免出現生殖系統感染的情況。除此之外,還要指導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通過對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可以增加患者癱瘓肢體功能發熱恢復,增加肌肉以及末梢組織對 胰島素的敏感程度,極大地減低了患者的血糖,從而也減少了對胰島素的使用[2]。(3)運肢體功能訓練。①Bobath握手。護理要讓患者保持關節被動上舉,充分保持肩關節無痛范圍的活動,對維持關節活動度,體會肩關節空間位置和運動點,增強對患肢的認識。②橋式運動。該方式在訓練過程注意循序漸進,囑患者勿憋氣,盡可能達到充分伸髖,保持2~3 s。③關節運動。要由大關節活動到小關節活動,由被動活動到主動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情況,將醫院統一使用的滿意度調查表發放給60例患者進行填寫,總分數為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90分為一般滿意,60 分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0%。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運動功能情況,肌力分級為5各等級:Ⅴ:正常肌力;Ⅳ:可以對抗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Ⅲ:可以對抗地心引力做主動關節活動,但不可以對抗阻力,肢體可以抬離床面;Ⅱ:可以帶動關節水平活動,不可以對抗地心引力,肢體可以在床上平行移動;Ⅰ:肌肉有主動收縮力,但不可以帶動關節活動。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情況越好。觀察血糖指標水平的情況,其中血糖指標水平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的數據進行整理和計算,在計算表1中計數資料時,用[n(%)]進行表示,數據之間用χ2檢驗;在計算表2中的計量資料時,采用(x±s)表示,數據之間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糖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比較
經過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進行比較可知:觀察組運動功能評分為(90.21±11.51)分,對照組運動功能評分為(57.69±10.99)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11.193, P<0.05)。
3 討論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度迅速加深,人們逐漸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糖尿病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多發病,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病情最嚴重,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近些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引起了患者和醫院關注和重視。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僅僅依靠傳統的護理方式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研究學者的研究表明,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其效果優于傳統的護理干預[4]。早期護理干預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不管是從心理上、運動指導上、還是飲食上,都可以給予患者全方面的照料和科學完善的護理服務,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護理方案,有助于促進患者全身血液的循環,抑制患者肢體痙攣的情況,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致殘率,促進患者病情早日康復。相關數據表明,觀察組,其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運動功能高于對照組,這就進一步證明了,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標情況,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早期護理干預應該得到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穎.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5(4):232.
[2] 陸麗榮.1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護理[J].大眾科技,2017(11):71-73.
[3] 賈燕.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間療法,2018(1):78-79.
[4] 李娟,耿超,刁新新, 等.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7(10):149-150.
(收稿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