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賀
2017年4月,美聯航暴力驅逐亞裔乘客事件引起社會對于機票超售問題的關注。國內媒體也報道過因為東航機票超售,乘客被迫改簽而發生較重大經濟損失,因此起訴東航的事件。
因為時常有旅客在起飛前后要求改簽或退票,為保證最大化利用機上座位,“超售”成了航空公司的通用“潛規則”。據中國民航局《航空運輸消費者投訴情況通報》,近年來與機票超售有關的投訴呈增加態勢。
機票超售并不一定意味著已購票旅客無法乘機,絕大多數情況下,航空公司會通過升艙的方式保證旅客出行。但是,目前正值春運高峰,如果頭等艙、公務艙滿座又發生機票超售,我們該怎么辦?
國外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在超售機票時一般會書面告知旅客“本次航班超售”,由旅客自主選擇是否購買。登機前,如果座位依然不足,航空公司會以高額補償金征集愿意改簽的“志愿者”。
國內航空公司一般不提前告知旅客是否發生機票超售,而登機前如果依然面臨座位不足,后到的旅客只能被迫改簽,給予他們的經濟補償數額也較低。如果沒有足夠的旅客愿意放棄該次航班,航空公司將根據其確定的優先登機規則拒絕運輸部分旅客。
盡管民航局運輸司早在2007年就下發《關于規范客票超售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履行告知義務,向無法登機的旅客提供相應服務并給予一定補償,但業內至今未制定統一的執行標準。
從法律上看,旅客購買機票即與航空公司形成運輸合同關系。航空公司在超售機票前未充分告知,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
對于遭遇超售無法正常出行的旅客,首先應積極與航空公司協商經濟賠償。若協商不成,消費者應保存好相關票據等證據,向主管部門投訴或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