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友
摘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下,成績已經不是唯一對學生學習水平判斷的標準。如何幫助學生實踐能力素質全面提升和成長,這逐步成為了當前數學教育中所必須關注的一部分內容。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不僅形成良好的數學基礎,同時也是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關鍵階段。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融入更多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手段和措施,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得到能力的提升和有效發展。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也要注重延展性,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前對這些現象進行創建,這樣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激發,同時也能讓學生自身的創新意志得到提升,并且讓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要想更好地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實踐的角度進行入手,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思維能力 培養思路
一、引言
相對于以往傳統的初中數學教材,現代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結構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增加了一系列具有創造性和個性化的元素特征。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在當前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對于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掌握效果進行保證,同時也要融入更多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意識,這樣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才能的效果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和保障。數學學科是初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學科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掌握效果,這樣可以更好的讓他們完成知識的轉化,同時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
二、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幾個重點
思維能力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展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我們應該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成長從一個更加具體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找到提升學生自身思維能力水平的一個有效突破口,讓學生初中階段數學學習更加如魚得水。
首先,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如果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缺乏良好的主動性,并且將學習作為一種負擔,那么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無效的。初中階段數學知識概念相對抽象,同時一些知識問題的理解上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進行了解,同時體會到通過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理論,可以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是具有良好應用意義和價值的,而不只是為了提升數學成績而進行學習的。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都是在遇到一些知識難點的同時,保證良好的鉆研和探索的精神意識。
其次,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也要注重延展性。對學生來說,思維上如果具有了良好的延展性,那么整個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讓學生真正的在學習中實現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例如,在對于一元一次方程式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數和方式進行歸納,同時在舉一反三地對于2元1次方程和3元1次方程的解法進行推理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整個方程系列的解題方式,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讓學生真正可以通過自己的推理和分析完成知識的學習。
最后,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來說,創造性思維是必不可少。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積極的對于自己解答問題的方式進行提出和表達,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讓學生更好的體現和發展自身的個性。這種創造性思維培養條件,也可以從當前不斷增加的開放性習題的教材內容中得到體現。
三、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式
第一,對于教學情境進行構建。這段時間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就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前對這些現象進行創建,這樣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激發,同時也能讓學生自身的創新意志得到提升,并且讓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這是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情境本身具有更多的猜測性,通過利用一些非邏輯的手段傳統的經驗基礎上提出一些假定的條件。這種合理的猜想,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況中進行更加充分主動的思考,進而得到思維能力方面的提升。猜想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在變中猜、定勢猜以及想象猜等,至于在實際教學當中選擇哪種形式,我們需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征等情況來選擇。在進行教學情境構建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意識到,學生在面對猜想的時候可能出現錯誤,也可能得到正確的結果,而我們不應該過多的關注對錯,而是更應該關注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是否在學習中表達了自身的觀點,是否突破了學習的障礙和一點是否打破了不正確的思維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全等三角形》這堂課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前讓學生對于等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進行一定的回顧,之后再安排學生猜測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判定當兩個三角形為全等時,是否其三個角同三條邊都相等,如果不是,那么則需要學生回答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條件,并說出理由。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則將開展積極的討論,可以說,該種猜測情境的創設,能夠更好的使學生參與到其中。在學生討論一定時間之后,教師再通過幾何畫板測量方式的應用安排學生以動畫的方式對兩個三角形重合的理論進行驗證。
第二,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來說,單一的理論化教學難免顯得枯燥無味。要想更好的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就應該從實踐的角度上進行入手,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實際體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價值和使用性,同時也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得到能力和素質的提升。例如,在對于面積計算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會安排學生測量一下操場中圓形水池和操場的面積,之后再進行計算。這樣學生就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相應的計算。再如,對一個勾股定理相關知識點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前給出幾組不同的邊長的數據,讓學生根據數據來進行三角形的繪制。并要求學生在畫完之后使用量角器對上述幾個圖形當中最大角的度數測量,并在沒有畫出圖形的情況下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在學生畫完圖形、測量度數后,則可以一起尋找規律,在三角形當中最長邊的平方同其余兩個邊的平方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并進一步猜想直角三角形的條件。這種通過學生實際動手來展開教學活動,可以更好的利用實踐的優勢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好的利用。
四、結束語
總地來說,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的來說,我們有應該全面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培養亦是如此,只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從更加科學的角度入手,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效果和思維水平,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有效提升。在展開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展開教學活動,對教學方法堅持改進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進行調動,讓學生可以真正融入到學習,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有效嘗試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弘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探討[J].才智,2016,(10).
[2]蔣莉萍.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求知導刊,201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