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鳴
“提出想辭職賣年糕的時候,父母是極力反對的。他們的思想比較傳統(tǒng),不希望我這個舉全家之力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回家賣年糕。覺得‘鐵飯碗穩(wěn)定,退休有保障,好在外公支持我。”就這樣,周裕君從小學老師變成了“賣年糕的人”。
年糕團團長
和所有在寧波長大的青年一樣,周裕君家的餐桌上常有年糕的身影:青菜炒年糕、螃蟹炒年糕、年糕紅豆湯、咸菜年糕湯……但他最喜歡吃的,是外公做的年糕。那些剛剛從機器里打出來,還帶著溫度的軟糯年糕,是周裕君對外公那間小小的年糕作坊最深刻的記憶。外公名叫俞存齊,1979年開始經(jīng)營年糕作坊,專做寧波傳統(tǒng)的水磨年糕。
“那時候,常有戲班子來村里表演,大爺大媽喜歡熱鬧愛看戲,中午沒地方吃飯,就來我們家的年糕坊花2毛錢買一個熱騰騰的糕團。”現(xiàn)在,戲班子早就沒有了,但鄉(xiāng)親們還是喜歡來吃上一塊年糕,并習慣把這間年糕作坊稱為“俞家年糕”。
2005年,周裕君的父母從外公手里接下了年糕作坊,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夫婦二人努力用傳統(tǒng)的方式經(jīng)營著,利潤越來越薄。“我父親這些年來,一直頻繁搬運重物,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2011年,周裕君的父母決定將年糕作坊關門歇業(yè)。這個消息讓街坊鄰居覺得惋惜,更讓周裕君覺得突然和不舍。
他忐忑向父母表示,想辭職接手年糕作坊,父母自然反對。“他們不希望我再去吃苦受累做年糕,關鍵是經(jīng)營狀況并不好。”但周裕君有自己的堅持:“從外公到父母,他們做年糕的時代和現(xiàn)在有很大的不同,那時候只能小范圍推廣、售賣。現(xiàn)在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完全有機會讓全世界的人吃到我家的年糕,推廣家鄉(xiāng)美食。”另一方面,周裕君很清楚,關掉作坊,外公是舍不得的。
“所以,我下決心要做一個賣年糕的。真誠經(jīng)營,讓家人少點勞累。”不管家里人怎么反對,周裕君用自己的方式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他把自己封為“年糕團團長”。
從街坊走向全國
俞家年糕的做法,早在38年前外公就立下了規(guī)矩:必須用山泉水來做。到現(xiàn)在也沒人敢更改。晚稻粳米用山泉水浸泡整整24小時后,上磨磨漿。水磨,是寧波水磨年糕口感的關鍵,也是俞家從過去傳到現(xiàn)在的技藝。將每一粒米研磨成最細膩的粉,混合著山泉水,變成乳白色的米漿。裝在棉布袋里,用傳統(tǒng)的扎繩法緊緊系住袋口,再放到專門的工具里壓出水分,只留下細膩、濕潤的米粉。
接著裝入大木桶,上鍋大火蒸制15分鐘,時間一到就得迅速倒出,放入石臼。一人執(zhí)錘,一人翻揉,一拍接著一拍,一下跟著一下,要穩(wěn)也要準,對米粉進行捶打。“咚!咚!咚!是我小時候聽過最多的聲音。”周裕君回憶說,大概經(jīng)過百多次的捶打,年糕才算完成。最后,切條、自然晾干。
接手后,周裕君發(fā)現(xiàn)小小一問年糕作坊,經(jīng)營的現(xiàn)實問題比想象中棘手。原材料價格逐年上漲,售價卻因為鄉(xiāng)里鄉(xiāng)親而不好意思上漲。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把自家產(chǎn)品推出去,成了周裕君最想解決的難題。“一開始,我用了最原始的辦法,去論壇發(fā)帖、在QQ群里發(fā)鏈接……但要么沒人回復,要么直接被版主刪除。”那時候,周裕君自己還是淘寶的“絕緣體”,沒有網(wǎng)購經(jīng)歷,也不熟悉流程。“銷售不好,我著急,就發(fā)狠玩淘寶,花了5000多元錢,才對網(wǎng)購有了些許認識。”他開始張羅起網(wǎng)店。拍圖、裝修店鋪、寫文案、找人幫忙設計,前前后后花了2個多月時間,周裕君把俞家年糕帶進了淘寶。
“至今,我仍然記得接到第一筆訂單的心情。”但也并沒有想象中盼“一大波生意”襲來。
直到2012年4月,《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并迅速在全國走紅,寧波的水磨年糕被全國觀眾知曉。這讓周裕君很意外也很驚喜,他果斷投入1萬元鎖定“直通車”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短短幾天,天南地北的訂單像雪片一樣飄來。不僅有中國的買家,還有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的客人,甚至還有年糕消費大國——韓國的客人。周裕君忙得每天6點起床,凌晨2點才能睡覺,但他高興:“‘俞家年糕不會關啦!”
連續(xù)的銷售,又帶來新的問題。過去,水磨年糕的生產(chǎn)都集中在冬季,不易發(fā)霉。但做起了網(wǎng)絡生意,就不能分四季。周裕君不想為了賺錢往米粉里放添加劑,“那就只能砸錢試錯。”周裕君說:“2012年的夏天,虧了1萬多元;第二年夏天,銷售好了,結果虧得更多。到2014年,直接虧損超過5萬元。”為了止損,他縮短包裝時間,晾干后快速用食用級別的包裝袋真空包裝,隔絕一小部分細菌,再高溫殺菌2小時以上。如此,可以做到常溫保存15天,冷藏保存30天,但不用添加劑是他的底線。
“要發(fā)霉的年糕才是好年糕,才是有靈性的年糕。”作為許多中國人新年餐桌上的一道菜,周裕君又想法做出了桂花年糕、南瓜年糕、紫薯年糕、艾草年糕、火龍果年糕……黃的、橙的、紫的、綠的、紅的,讓年過得更喜氣。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請我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塊;鹽蘸蘸,少吃塊;醬油蘸蘸吃半塊。”這是周裕君小時候唱的童謠,現(xiàn)在他一邊唱給自己孩子聽,一邊喂她吃年糕。“女兒大后,也許會離開家去遠處讀書,我要讓這個味道成為她最惦記的味道。”周裕君笑著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