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三網融合業務深入開展,廣電與電信打破壁壘、雙向進入,IPTV用戶數量大幅攀升,傳統電視線性傳播特性被超越,視頻媒介時移互動進化特征明顯。IPTV成為“互聯網+”對我國視頻媒介進化影響的典范,對電視融媒體產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
關鍵詞:IPTV “互聯網+電視” 媒介進化
在三網融合政策的有力推動下,廣電與電信打破壁壘、雙向進入,我國IPTV用戶增長迅猛。據工信部統計數據:2012年至2017年,我國IPTV用戶數量激增。其中,2012年底國內IPTV用戶數量為2174萬戶,2013年底2843萬戶,2014年底為3364萬戶,2015年底為4589萬戶,2016年底全國IPTV用戶達8673萬戶,2017年末我國IPTV用戶數達到12218萬戶。①與之相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2017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則坦承:“受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網絡視聽等業務的快速發展,用戶收視習慣發生變化,全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數繼續下降。2017年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數2.14億戶,比2016年(2.28億戶)減少0.14億戶,同比下降6.06%。其中,全國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數1.94億戶,比2016年(2.02億戶)減少0.08億戶,同比下降3.96%。”②IPTV與有線電視用戶數量的一升一降,其實質是“互聯網+”對我國視頻媒介進化影響的直觀顯現。
媒介進化論視域下的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
IPTV是互聯網和電視媒介融合的產物。通俗地講,IPTV就是給傳統電視媒介加入了時移、點播等部分互聯網的功能,把單向的“Broadcasting”(廣播)變成了雙向的“Interactive”(互動)。③
分析IPTV與傳統電視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傳輸渠道不同。IPTV以電信寬帶網絡為傳輸渠道,有線電視以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為傳輸渠道。第二,傳播方式不同。IPTV引入時移、點播等部分互聯網功能,增強了傳統電視傳播的互動特性,保障觀眾主動收視的權利。第三,傳播內容不同。IPTV除傳統的電視頻道直播外,提供點播、回看、聚場及多畫面直播等內容和功能。
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被稱為“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在其博士論文《人類歷程回放:媒介進化論》中認為,媒介進化遵循著“人性化趨勢”(anthropotropic),其中“anthropo”意為“人性的”,“tropic”意為“朝著”,試圖闡明:“媒介是朝著增加人類功能的方向進化和發展的”。④在其對未來媒介發展的預測中認為,媒介使用者的主動性、媒介使用者接受信息的通道以及媒介傳播的內容,這三大領域至關重要。⑤
保羅·萊文森“媒介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及對未來媒介發展預測的三個至關重要的領域,對照上述IPTV與傳統電視的三個不同點,有一種驚人的“暗合”,展現出“人性化趨勢”媒介進化理論的強大解釋力。從“人性化”角度來講,人們在“看電視”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使用方便、內容豐富、主動性強”,IPTV在這幾個方面無疑超越了傳統電視。
首先,由于人們都遵循“使用方便”的原則和需求,IPTV隨著“三網融合”“寬帶中國”戰略實施用戶數量飆升,有線電視離網用戶漸增的現象,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IPTV用戶數量從2015年底的4589萬戶飆升到2016年底的8673萬戶,再到2017年底的12218萬戶,年增長率高達89%和41%,國內IPTV用戶總量過億,迅速成長為視頻媒介領域不可小覷的新興力量。反觀有線廣播電視網絡,雖然也在加速向“廣電寬帶”拓展業務,但其在“寬帶中國”戰略中仍居從屬地位,廣電寬帶用戶數量難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寬帶用戶數量抗衡。與此同時,有線電視用戶離網現象日漸增多,IPTV用戶數量節節攀升。
其次,“內容豐富”是IPTV優于傳統電視的一大特點,符合受眾“多多益善”的視頻觀賞心理需求。筆者2010年對381位河南鞏義農村IPTV用戶進行的走訪調研表明,在媒介使用動機方面,用戶選擇安裝使用IPTV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點播、回看”(所占比例為65.1%),“節目多、內容豐富”(占比58%),以及“有獨家最新節目”(占25.7%)等。⑥同樣,在全球IPTV商用拓展的先鋒企業上海百視通公司(BesTV)的營銷推廣中,把IPTV定位為“家中的第二臺電視機”,對于IPTV與傳統電視的區別,BesTV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即“傳統電視機提供自來水,IPTV提供桶裝水”。“自來水”線性流淌、普惠大眾,“桶裝水”個性選擇、質量更優。如果考慮到百視通IPTV提供與傳統電視相異的優質版權內容,如獨家引進的國內外電視劇、美國NBA全程賽事等,IPTV在“內容豐富”和“自主選擇”方面相較于傳統電視的獨特優勢則展露無遺。“時移電視”“回看、點播”更是凸顯IPTV作為新媒體技術對于傳統電視媒介在互動傳播功能方面的拓展。
技術進化論視域下的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
在新世紀之初,即有學者預言:“通過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網絡來傳輸視頻不僅存在于當前社會,而且在未來20年內必將成為視頻業務傳送的主要形式”。⑦在回答“為什么將IP應用于視頻”這一問題時,《IPTV與網絡視頻:拓展廣播電視的應用范圍》一書分析道:“數字視頻是一種定時精確、具有恒定比特率的連續信息流,它通常依托網絡進行工作。在網絡換環境上,每個信號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送,并最終為視頻的形成和傳輸服務”。同時,該書還提出了“視頻向IPTV演進的五大驅動因素”,主要有:一、由于諸多發達國家家庭都接入了寬帶IP網絡,視頻業務提供商可以利用這些看待網絡來開展視頻業務,而無需單獨構建自己的網絡。二、IP技術可以簡化開展新型視頻業務的流程,如交互式節目、視頻點播和針對特定觀眾的廣告業務等。三、由于存在統一的國際標準,每年都會生產出大量的設備,從而使得IP組網的成本持續下降。四、在世界范圍內的每個國家都部署有IP網絡,且使用高速互聯網連接的用戶數量在高速增長。五、對于諸多其他應用來說,IP是一種完美技術,這些應用包括數據業務、本地組網、文件共享、網站瀏覽及其他業務。⑧可見,數字技術的應用讓數字電視替代了傳統的模擬電視,同時也為視頻的IP傳輸提供了基礎條件。作為一種“時髦的”“先進的”技術,IPTV成為一種互動傳播方式的新型電視。
“技術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進化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的回答是:“技術是實現目的的一種手段,它是一種裝置、一種方法或一個流程”⑨,技術的進化機制是“組合進化”,“所有技術都是從已經存在的技術中被創造出來的”。⑩從傳播技術角度來看,IPTV即是一種典型的“組合進化”的產物,簡單地講,即是“電信的通道”(IP)搭載“電視的內容”(TV),實現電視收視的時移、點播和互動功能等。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將傳播技術模式分為“在電影、廣播和電視中,為數不多的制作者將信息傳送給為數甚眾的消費者”的“播放型傳播模式”(broadcast model of communications),即“第一媒介時代”,還有“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衛星技術與電視、電腦和電話的結合,一種替代模式將很有可能促成一種制作者/銷售者/消費者于一體的系統的產生”的“第二媒介時代”。(11)依照這種分類方法,從信息傳播技術進化論的視角來看,IPTV處于從“第一媒介時代”向“第二媒介時代”過渡的一種基于傳統電視與電信技術“組合進化”的新媒介形態。
從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因分析,IPTV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其較傳統電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受眾“內容豐富”和“主體地位”的收視心理。從技術創新的外在因素來看,我國對“三網融合”的強力推進,“寬帶中國”“互聯網+”等國家戰略,成為IPTV用戶數量飆升的社會經濟因素。
IPTV對我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發展的作用及影響
筆者認為,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傳媒業改革,加速了以“互聯網+電視”為核心的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創新發展的步伐。(12)媒介融合時代,電視產業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劇變。媒介產業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市場邊界。圍繞“視頻”這個核心,電視機構、電信企業、視頻網站和電視機相關設備生產商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電視媒體分別與固定網絡和移動互聯網融合,衍生出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OTT TV(互聯網電視)、視頻網站和手機電視等視聽新媒體形態,電視產業向網絡化和數字化方向快速拓展。(13)
IPTV對我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發展的作用及其影響,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IPTV是我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發展中的第一塊“大蛋糕”。“今日IPTV,明日數字電視”。IPTV為傳統電視廣播模式引入了點播、互動、信息服務等新的功能,將“看電視”變成了“用電視”,極大改善了電視觀眾的被動接收,大大提高了電視用戶的自主性。如果我們以中國電視家庭用戶為4億戶來計算,截至2018年9月末我國大陸地區IPTV用戶數量1.5億,(14)約占全國電視用戶總數的40%,約占全國有線電視用戶數(以2億戶計算)的75%,IPTV對中國電視產業結構的深層變革正在施加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回顧我國的有線電視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而IPTV從2006年的正式商用算起,至今僅12年的時間。可見,在我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的發展過程中,IPTV作為三網融合的焦點業務,憑借國家政策的東風,在媒介和電信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球趨勢下,迅速成為了電視融媒體產業的第一塊“大蛋糕”。
第二,IPTV開啟了我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牌照許可和平臺集權的經營管理模式。“互聯網+電視”的融合,本來可以看作是傳統電視媒體的“互聯網化轉基因”,海量內容、雙向互動、開放平等、合作共贏、分享饋贈等,這些“互聯網基因”似乎并未對我國IPTV產業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相反,牌照許可證制度和中國廣電IPTV中央集控總平臺,成為中國廣電IPTV“統一管理”,快速發展的不二法門。在IPTV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一統江山”的經驗啟發下,我國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集控平臺已經建成,國家廣電總局似乎也想如法炮制,一舉解決電視融媒體產業在移動終端和公共互聯網融合發展方面所面臨的經營與管理問題。但是,IPTV這種牌照許可和平臺集權的經營管理模式有效應用范圍還值得觀察和商榷,可能跟電視與專屬互聯網融合形成的“圍墻花園”特質有關。能否一勞永逸地用在手機電視和互聯網電視產業經營管理方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第三,IPTV探索了電視機構與電信機構合作共贏的新路徑。電視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處處顯露出市場競爭和受眾爭奪的火藥味道,作為三網融合的焦點業務,IPTV成為電視機構與電信機構合作共贏的一種新的合作形式。簡而言之,電視機構提供內容,電信機構提供通道,雙方互相協作,收益共享。這種媒信產業合作共贏的方式與路徑,在由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網絡視頻、IPTV、互聯網電視等形成的“大電視產業”中,因為競爭主體由電視機構一家獨大擴展到電信機構、互聯網企業、硬件設備生產企業等,市場競爭多于市場合作,競爭主體間矛盾沖突激烈,多數產品的替代功能明顯,電視融媒體產業競爭主體之間往往你死我活、更迭替代。IPTV需要電視機構與電信機構通力合作,各取所長,收益共享。這種合作共贏的探索,雖然也經歷了風雨波折,但總體而言,還是為“大電視產業”替代性的競爭,找到了一種電視機構、電信機構、硬件設備生產企業等各方合作共贏的范本。
第四,IPTV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機頂盒等“中間件”硬件設備市場,如數字高清機頂盒、衛星電視機頂盒、IPTV機頂盒、OTT盒子等。在我國電視產業數字化整體轉換的發展進程中,各種機頂盒“中間件”硬件設備市場應運而生,電視融媒體產業急劇擴張的數字終端市場,為相關硬件設備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其實,不僅如此,互聯網電視一體機、超級電視、CMMB移動電視終端設備等,也都是“大電視產業”帶來的硬件設備市場升級與擴容。IPTV產業發展提醒我們,有多少IPTV家庭用戶,就需要多少IPTV機頂盒配套支持。如果考慮到技術的更迭和機頂盒的更新換代,加之在“互聯網+”時代,“大電視產業”整體的“個性化、互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電視融媒體產業硬件設備市場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來者可待。
結語
視頻媒介兼容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種信息載體,堪稱信息傳播的最高形態。在技術進化論的迭代機制下,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媒體技術必將對視頻媒介進化產生相應的影響。IPTV作為一種在國家政策推動下用戶數量急劇增長的互動視頻新媒介形態,成為“互聯網+電視”的典型范本。借助信息傳播技術的進化,緊追媒介進化的“人性化趨勢”,IPTV成為互聯網技術對于電視媒介進化影響的一個最為醒目的樣本,值得更多視角、更多層面的深入研究。[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媒體技術對視頻媒介影響的應用研究”(批準號:2018BXW001)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欄目責編:邵滿春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7年通信業統計公報》,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6048643/content.html。
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7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http://www.gapp.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79318.shtml。
③高紅波:《新媒體節目形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21頁。
④⑤[美]保羅·萊文森,鄔建中譯:《人類歷程回放:媒介進化論》,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中文版序言,第2、150頁。
⑥高紅波:《中國IPTV城鄉傳播體系建構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6頁。
⑦⑧[美] Wes Simpson、Howard Greenfield著,郎為民、焦? 巧譯:《IPTV與網絡視頻:拓展廣播電視的應用范圍》,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頁。
⑨⑩ [美]布萊恩·阿瑟:《技術的本質》,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194頁。
(11)[美]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頁。
(12)高紅波:《“互聯網+電視”: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的場域空間》,《現代傳播》,2018(9)。
(13)高紅波:《電視媒介融合論:融媒時代的大電視產業創新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8頁。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8年9月通信業統計公報》,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6448610/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