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琦,張軍武
(1.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通訊作者:張軍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于2017年7月1日起實施,共9章63條,從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與發展、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科學研究、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是中醫藥行業依法管理的重要依據。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與此同時,處于“大健康”產業鏈中的眾多企業對藥學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廣泛。為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藥學人才,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等多種途徑了解了多家企業和兄弟院校,通過調研筆者認為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符合時代需求的高職藥學人才培養方案是保障藥學高職教育長久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個新專業的申報必須要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和論證,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優勢,發揮專業特長,這樣確定的專業才能辦出特色、辦出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我院處于“一帶一路”經濟帶及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的核心區位,是西咸新區唯一一所招收藥學專業的公辦高職院校。近年來,我省著力打造包括醫藥產業在內的“大健康”產業等新支柱產業,并把“大健康”產業作為西咸新區發展的重點。另外,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要求不斷提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這也給高職藥學專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我院所處的西咸新區是古都咸陽的核心區域,其周邊醫院、藥企分布較多,骨干藥企逐步發展壯大,自古就是健康產業發展非?;钴S的地區。目前,區域內已經發展形成了以陜西步長、力邦制藥等為代表的一批骨干醫藥類企業,形成了一批優勢醫藥大品種,從市場銷售情況看超億元的大品種比比皆是。調研發現,醫院、藥企對藥品生產、藥品(材)采購、中藥炮制、藥品經營、藥品(材)養護、中醫藥保健等崗位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在制訂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可以《中醫藥法》實施為契機,結合西咸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需要,分方向招生與培養,譬如可以分為藥物制劑方向、藥品經營與管理方向、中醫藥養生保健方向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及意愿,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選擇個性化的方向進行學習,避免了學生盲目選擇,也利于打造符合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特色高職藥學專業。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發展成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在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高等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應用的思想。要徹底改變這種思想認識,就要求在制訂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由學校骨干教師、行業及企業專業技術骨干等人員組成的藥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經過深入調研、分析、討論,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1]。
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四大塊。其中專業必修課包括專業基礎課(主要有數理統計、藥用基礎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天然藥物學、生物化學和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等),專業核心課(主要有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臨床醫學概論、藥理學、藥劑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藥物分析和藥事管理與法規等)和專業實踐課。
當前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普遍按照“化學相關-藥學相關”的模式設置,極少涉及醫學類、中醫藥類以及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課程,學生畢業后從事中藥方藥調劑、藥材流通、用藥咨詢與服務、“大健康”產業等方面工作的時候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支撐,不能勝任這些工作。同時,由于現有課程體系缺乏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就業面窄,溝通交流能力有限。因此,應以《中醫藥法》實施為契機,以能力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優化現有的課程體系,培養“藥學精、中醫懂、中藥通”,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高級復合型技能人才。
新的課程體系中應增設中藥學實用技術(含常見中藥制劑制備技術)、中醫學基礎知識、中藥學、中醫藥法律法規概要(結合實際典型案例講述最新的法律法規)等課程,既體現了《中醫藥法》實施背景下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又體現了能力導向和就業導向的課程設置理念。
同時,應增設常用藥學英語、消費心理學、實用藥學服務概論、醫院藥學實務、制藥企業概述、健康產業概述、區域醫藥產業發展概況等實用性技術及知識集合的課程,并結合專業課程舉辦相應的操作技能大賽,做到技能大賽(校內外)不斷線,以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增強學生專業能力及就業能力。
為增強藥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應增設文學鑒賞、電影鑒賞、中醫藥文化活動(知識競賽、經典誦讀、中藥故事大比拼等)、出門識藥(即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隊,走出校門,在田間地頭、河畔郊外尋找辨認常見中草藥)、常用藥知識進社區等課程及課外公益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提升了他們的人文素質和專業自信心。
在新的課程體系中,還應適當減少化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杜絕內容相同或者相近課程的重復設置,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受新知識和技能。
另外,藥學專業的不同方向通過專業選修課的設置來體現。比如,藥物制劑方向可開設藥物制劑設備、藥物制劑輔料與包裝材料、中藥炮制技術等;藥品經營與管理方向可開設藥品市場營銷學、藥品儲存與養護、藥品經營企業管理學基礎等;中醫藥養生保健方向可開設中醫藥基礎、中醫藥食療學、營養學基礎等。
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就離不開全面發展的教師?!半p師型”教學團隊在高職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結合我院實際,建設全面發展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應重點實施“四項工程”:一是“植樹工程”,即與地方政府積極溝通,爭取政府在人才引進、經費投入、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步子要開、力度要大,一切以“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與發展為前提。同時要制定院內相關配套政策,吸引企業人員、激勵院內教師樂于走“雙師型”職業發展道路。二是“素質提升工程”,“走出去”虛心學習,即每年暑期讓教師下企業、醫院輪崗鍛煉,向一線工作人員學習技術、學習管理,了解地方產業優勢和特色,了解地區產業發展需求和動向,提升教師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水平,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三是“引智工程”,“引進來”共謀發展,即不拘一格選聘企業中的技術骨干等“能工巧匠”到學校進行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并擔任實訓教學任務,可以通過全職引進或兼職聘用的方式招賢納士。引進企業管理人員及市場營銷人員來校開展相關教學及實訓工作。四是“精準培訓工程”,即與高等院校,尤其是中醫藥類高等院校以及知名文化團體等開展師資力量精準培訓。以《中醫藥法》實施為契機,結合西咸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逐批選派教師去高等院校或文化機構短期學習傳統文化,主要是中醫藥文化及中醫藥基礎知識等;或者在院內舉辦培訓班,聘請相關師資來校培訓。如此堅持下去,必將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提升我院教師的人文素質,打造出一支既會教書育人、又懂傳統文化的“雙師型”教學團隊[2]。
2017年6 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與獲表彰的第三屆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代表座談時指出:“去年頒布的《中醫藥法》,是我國中醫藥領域的一部綜合性、基礎性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在中醫藥領域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敝嗅t藥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西咸新區唯一一所培養高職藥學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公辦學校,我院在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結合《中醫藥法》的實施,著力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醫藥產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復合型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效果。
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既要注重創新更要突出適用性。要實現培養學生行業基本技能熟知向行業所需主要技能應用的提升,這就需要在3年的高職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學生在學校學習(包括在學校模擬實訓環境中的實訓)、學生去制藥企業學習及見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的時間安排,合理設置學習、實習的內容。使學生全面掌握本專業各個崗位的操作技術,同時接受學校導師及企業導師的指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精準解答。
依托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在校企雙方自愿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合作制度,明確合作意向。醫院或藥企利用設備和生產條件為學校提供校外實訓基地或“產、學、研”示范基地,引企入校為學校的教學、實訓活動提供硬件及人員支持。學校藥學專業的教師為企業或者醫院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制藥企業工藝流程的改進,發揮節約成本等作用;協助企業開發制劑新產品、新輔料,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校企之間形成協調、暢通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合作機制。實現學生、學校、企業、行業“多贏”[3]。
綜上所述,制訂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在國家醫藥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彰顯學院自身特色,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全面發展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構建適合本校、本地區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產、學、研”結合新型模式,促進高職藥學專業建設,培養“藥學精、中醫懂、中藥通”的高級復合型技能人才,促進校企結合,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初曉藝,王雁群,劉燕.以服務能力為核心的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職教通訊,2014(27):1-4.
[2]王翰華.淺析中、高職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J].職教論壇,2015(13):99-100.
[3]許應楠,陳福明.基于協同理論的職業院校產學研用 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及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