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勇
(海南省衛生學校,海南 海口 570311)
中藥鑒定學是一門闡述中藥真偽優劣鑒定基本技能和理論的學科,以傳統中藥鑒別經驗為基礎,充分滲透現代化自然科學理論,并進行中藥質量評價方法、品種鑒別特征、資源開發等知識的系統化研究[1]。中藥鑒定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在繼承傳統中藥鑒別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生物學及化學理論和方法,解決中藥真實性、有效性、安全性和中藥材新資源發現以及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等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反思性教學是被實踐檢驗過的有效教學方式,將其應用于中藥鑒定學課程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反思性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內,經由教育改革和實踐所興起的一種教育理論,目前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我國而言,反思性教學的相關研究與應用較晚,業內專家在借鑒和參考國外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同我國教育環境相契合的相關理論。例如,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熊川武認為反思性教學就是教學主體借助相關行動研究,以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充分應用教學工具,優化教學質量與目的,實現“教”與“學”充分結合,最終在深化教學實踐合理性的基礎上,使教師教學水平得到提高。由此可見,通過反思性教學能使教師的有效經驗得到升華,并對后續教學行為及具體實踐產生積極影響。
傳統中藥鑒定學教學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學生專業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提升。而在應用反思性教學時,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體現學生教學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水平[2]。如在人參藥材真偽鑒別教學中,教師可將真假人參藥材作為教學工具,讓學生親自觀察與研究,發現不同之處,通過對比的方式真正掌握人參藥材形態特征。此種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在調動其自主能動性的同時,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
在中藥鑒定學課程中應用反思性教學,首先要設置教學任務,增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如教師在教學中可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其應用課堂所學中藥知識,找出可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的中藥材及方劑。在該過程中,學生能將所學中藥鑒定學知識,如鑒別方法、中藥藥理、中藥加工等充分應用,強化動手能力的同時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此外,在該過程中,學生通常會查閱資料,并與同學進行討論,從而有利于培養團隊意識、擴大知識面,提升教學效果[3]。其次,依據教學條件和環境進行實驗教學。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實驗是基礎環節,對于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驗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不斷優化設計。再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實踐能力。在校外見習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如中藥飲片生產基地、中藥材市場等,讓其通過親身參與,深化對中藥特征與藥性的認知,強化鑒定能力。另外,學校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或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適當組織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如組織學生到有合作關系的藥品科技公司實習,親身參與中藥加工的各個環節,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強化實踐能力。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教學活動中所應用的手段及工具不斷增多,且趨于先進化與科學化。在中藥鑒定學課程中合理選擇反思性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4]。其一,可以應用中藥實物標本,將抽象的藥材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加深學生認知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優化實踐教學。其二,合理應用顯微鏡。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應用顯微鏡能夠提高鑒定有效度和精準度,使學生在學習階段樹立嚴謹認真的學風。其三,合理應用多媒體。多媒體在現今教學中已得到廣泛應用,能為學生提供直觀、動態、立體的藥材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其四,應用現代網絡。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信息資訊更新迅猛,且中藥鑒定學涉及內容繁雜,教師可充分發揮網絡作用,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及師生互動平臺,并可以開辟網上專欄,同學生共享教學資源,增強師生間的溝通,提高教學效率。3結語
中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造福人類社會的一項偉大事業,而中藥鑒定學是保障中藥質量的基礎學科之一,所以提升該學科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反思性教學是在對教學實踐進行觀察、研究和反思的基礎上,實現對具體教學經驗與理論的升華。反思性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中藥鑒定學課程中應用能夠推動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質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艷平.中藥鑒定學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5(19):73-74.
[2]吳志瑰,付小梅,鄧可眾,等“.四位一體”教學法在中藥鑒定學課程性狀鑒定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天麻為例 [J].時珍國醫國藥,2015(10):2538-2539.
[3]徐海燕,姚藍,王東東,等.PBL教學模式在中藥鑒定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18):103-104.
[4]顏永剛,胡本祥,王紅艷,等.淺析“翻轉課堂”和“微課”在中藥鑒定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