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迪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61)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圍繞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1-2],優化課程設置。我校高職高專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包括基礎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等)和核心課程(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臨床藥物治療學、天然藥物化學等),相對于基礎課程來說,核心課程都與藥學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密切相關,而是否取得藥學專業資格證影響學生的就業[3-4]。因此,優化課程設置十分重要。
就我校藥學專業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上存在以下問題:(1)在校學習時間短、課程設置多(兩年在校學習,一年實習,開設的課程有四十多門):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習積極性不高。(2)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學生層次不一,導致對知識點的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不同(例如:藥物化學涉及的藥物多為化學藥物,在學習中涉及藥物的結構、命名等,如果前期沒有扎實的化學知識作鋪墊就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理科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化學基礎,接受能力普遍高于文科生)。(3)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學科,我校藥學課程教學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實驗教學以輔助藥學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不能夠適應現代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需要,且開設課程較多,使學生無暇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學習。
對高職高專藥學專業本著“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5]的原則組織教學,但就目前而言,我校開展的課程過多,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這表現在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時表現出不適應(專業知識不牢固),需要專人對其進行長期指導與培訓。為解決這一問題,急需對我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以期改變藥學專業學生專業知識不牢固、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的狀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針對我校學生現狀、高職高專藥學專業教學規律及人才培養要求,對我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提出以下建議。
我校藥學學生在校期間一年學習基礎課程,一年學習專業核心課程,一年實習。與職業資格考試相關的幾門核心課程學習時間不足,因此,可對一些基礎課程進行適當刪減,或對課時進行適當調整,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完成對核心課程的學習,鍛煉其動手操作及獨立思考能力,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此外,我校藥學學生還存在層次不一(文理未分班)、水平不一的特點,這也是課程設置改革中的難題,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來對其進行因材施教。
當前我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有些課程之間內容相互交叉比較多,導致對知識點重復講解,雖能夠加深學生印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某些藥物的合成、鑒別、含量測定、制劑及藥理作用進行系統講解,而不是將其分解成為幾門學科(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物制劑技術等)進行講解,對實驗課程也可以如此安排,開設綜合性實驗,進行多學科實驗設計與探索[6],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例如,我校專科學生一般在第三學期學習藥物化學、藥理學,第四學期學習藥物分析、藥物制劑,可將這幾門課程進行綜合教學設計,開展藥學多學科綜合實驗,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在有機化學課程中學習;“藥物鑒定和含量分析”在藥物分析課程中學習;“劑型”在藥物制劑課程中學習,因此可將這些內容綜合起來開展理論和實驗教學。
優化課程設置、進行綜合教學及開展多學科綜合實驗對教師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需要教師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不斷學習,不斷進行反思,將藥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其次,實驗教師要配合理論教師開展綜合教學。再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根據教師的思路學習、探索和思考。最后,教師要能夠對課程的綜合設置做好整體規劃,對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對我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是在綜合考慮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的,目的在于解決學生學習負擔重、對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這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優化課程設置,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教學,不能操之過急。還要能夠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總之,教師要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探索出真正適合我校藥學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以期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我校學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適應職業變化和提高繼續學習能力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