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民
[提要]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為了迎合國家金融改革持續深化,應進一步加強我國農村金融協調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推動城鎮化進程,縮小農村和城鎮之間的差距。但是,縱觀當前我國農村金融區域發展現狀,不同地區差異顯著,整體成效偏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局限性較大。故此,應立足于實際,把握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因素和差異所在,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以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村金融區域發展。
關鍵詞:農村金融;區域經濟;影響因素;農村經濟;效率差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9日
在社會經濟持續增長下,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為農村金融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對于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農村經濟增長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走向。在當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背景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成為當前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首要待解決問題。由此,加強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差異和影響因素的探究,可以為后續的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奠定基礎,明確前進方向,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實際工作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一、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在金融改革持續深化背景下,農村金融呈現良好的發展前景。近些年來,我國農村金融得到了有效的改革和發展,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農村收入。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GDP呈現良好的增長趨勢,2014年我國農村GDP達到了250,000億元以上。農村盡管存款漲幅程度較慢,但同時也呈現了質的上升和飛躍。
其二,農村金融貸款。我國當前農村金融貸款總量呈現良好的增長趨勢,貸款增長率約在10%左右,可以發現我國農村金融貸款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其三,農業保險。以往農業發展勞動力數量多、產量低,農業生產僅僅能夠滿足溫飽問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完善背景下,國家制定的農業戰略規劃為農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農業種植獲得了高產成績,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鄉鎮農業加工企業進駐到農業市場,催生了農村保險業務誕生和發展。我國農村保險費用收入快速增長,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前景可觀。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盡管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區域不平衡性問題逐漸突顯出來,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相較于經濟增長而言,農村金融發展同樣呈現區域性特點,東部地區農村金融區域發展要遠遠超過中西部地區。所以,針對發展差異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把握影響因素,尋求合理措施予以解決。
二、我國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差異
(一)總量差異。如果是從定性角度來看,我國當前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差異顯著,東部地區遠超中西部地區。較之城市金融發展不同的是,農村金融區域發展主要是受到周邊城市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影響,致使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以至于農村金融可以快速崛起。對于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城市發展水平不高,所以對周邊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較小,農村金融發展滯后,嚴重制約農村金融貸款發展。
(二)結構差異。我國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如何能夠為新時期農村金融注入新的活力,需要充分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形成完整的金融結構。金融體系規模、性質和分布合理與否,直接關乎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水平。從現實經濟環境來看,不同區域的農村金融發展模式不同,東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數量要遠遠超過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占全國33.2%,中部地區35.7%,西部地區31.1%;如果是從業人員數量方面,東部地區平均占比38.9%,中部地區35.6%,西部25.0%。通過數據中可以了解到,東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盡管并未占據絕對優勢,但是資產總額卻占據著絕對優勢,有助于滿足更多的人口就業需要。從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是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資本充足,促使農村經濟市場化水平快速提升,農業經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農戶經營模式,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盈利能力都遠遠高于傳統的農戶,致使東部農村區域金融發展迅速。而在當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背景下,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嘗試多元化發展,在貸款條件和服務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地區銀行業務覆蓋率較低的問題,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三)效率差異。農村金融質量關乎到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當前,農村金融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如何能夠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應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制,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持續深化,優化農村金融資金配置,提升資金利用效率。農村逐漸擺脫傳統觀念,促使資金運作逐漸高效化。
三、農村金融區域發展的影響因素
農村金融區域發展中,影響因素較為多樣,農村的產業結構、收入結構、金融貢獻度和財政支持力度都會影響到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水平,這些因素與金融相關比率呈積極作用,但是和城鄉收入差距呈負面作用。結合我國當前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情況來看,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農村經濟水平和市場化因素。農村金融區域發展與農村經濟水平、市場化直接聯系較為密切,經濟主體之間的金融交易動機強烈,促使農村金融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西部地區經濟水平較低,主要是以小規模個體經營為主,資金需求度較小,市場化水平偏低,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發展需求,大大制約農村金融水平提升。
其二,金融制度因素。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中,東部農村區域在金融市場占據主體地位。中西部金融計劃成分較高,但是在金融市場占據比例較小。中央政府通過制定差別的區域金融制度,導致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農村資本產生沖突,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存在明顯差異,不利于我國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其三,區域發展戰略。為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從現場經濟角度考量,所推行的東中西部地區發展戰略存在明顯差異,更加側重于東部地區農村金融發展。諸如東部區域城市化水平高,經濟水平較高,率先進行金融改革工作,促使東部區域金融水平快速發展,與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出現顯著的差異。中央政府為避免經濟發展差異不斷擴大,采用不同的發展戰略,不同區域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經濟發展戰略,促使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四、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建議
為了能夠推動我國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有效改善農村金融區域發展差異問題,首先在了解影響因素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嘗試著提出應對建議。其一,宏觀調控金融政策。結合不同區域金融發展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金融政策,結合區域發展需求構建完善的區域金融協調機制。這樣可以加強區域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整合農村金融資源,協調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充分發揮城市經濟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為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縮小地區間金融差異,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其二,加強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聯系。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農村金融的發展,所以縮小農村金融區域差異,應該從縮小區域農村經濟水平著手,為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注入活力,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下,盡可能縮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其三,推動金融制度改革和完善。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構建全方位的區域金融發展機制,改善傳統農村金融發展模式的局限性,形成完整的金融系統,使其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五、小結
綜上所述,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村金融區域發展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動力,所以應該綜合考量影響農村金融區域發展的因素,優化產業結構,立足于實際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促使我國農村金融區域平衡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貴港市中心支行課題組,陳萬基.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與區域差異研究[J].西南金融,2016.21.10.
[2]丁志國,張洋,高啟然.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因素識別[J].中國農村經濟,2014.23.3.
[3]魯強.農村金融排斥的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金融論壇,2014.29.1.
[4]吳嬌.基于金融地理學的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3.
[5]徐敏.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部金融,2013.11.3.
[6]閆杰.地區差異對農村金融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單因素方差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2.2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