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偉,伍倪儀,黃德勝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近年來,作為社會和公眾關注的熱點,智慧醫療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智慧醫療支撐體系中,醫療數據分析、統計處于關鍵節點,關乎診療決策、患者轉歸等問題[1]。醫學統計理論和技能教學對培養醫學生批判性思維[2]、科學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對醫學院校而言,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培養具有數據思維和統計能力的學生值得深入探討。本文結合醫學統計教學現狀,反思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參考。
智慧醫療時代的到來,使醫護工作者面臨信息思維方式和技能方面的挑戰。以醫學統計為基礎的數據分析課程被提到一個新高度,近年來受到醫學院校的重視。一些院校開設了醫學統計相關選修課,一些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醫學統計必修課程,一些院校在原有課程中增加了大數據分析相關章節,這些舉措表明,醫學院校已開始著眼大數據時代,培養學生數據思維、數據分析技能、軟件應用能力。然而,從目前課程開設情況來看,其存在課程定位、性質界定等方面的問題。
一是未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點,將教學目標與本科教學加以區分,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高職與普通本科在人才培養規格、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區別[3];二是缺乏對醫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存在課程定位不清、導向不明等問題。
當前,受課程定位不清等因素影響,各院校對醫學統計課程性質的界定不統一,不同院校課程設置存在很大差異,有將其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的,有將其定位為專業基礎課的,還有將其定位為公共選修課的,同時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學分比重不一,說明不同院校對該課的課程性質未達成統一認識。
當前,教學中重實踐、輕理論現象較為普遍,學生注重對軟件分析步驟的學習,忽視對各步驟內在聯系的了解,對統計概念、推理、指標等理論的理解不深入,未能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方面,教師對概念、推理的講解有待深入,導致學生對主要公式的掌握不夠牢固;實踐教學方面,學生大多是對Excel、SPSS軟件進行學習,軟件類型不全面,缺乏對可視化操作軟件的學習與操作,而在MATLAB、PYTHON、R等[4-5]廣泛運用的今天,關于相應編程工具的教學相對缺乏。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目標指引下,醫學院校需基于就業崗位特點,了解崗位能力需求,梳理崗位能力要素、指標,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細化課程教學目標。通過深入醫療一線,對醫護工作者進行訪談,收集實習生與畢業生的意見,不斷優化課程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基于學校私有云平臺建設醫學統計SPOCs(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規模專屬在線課程),與慕課相比,SPOCs具有以下優點:(1)課程規模小,開發成本較低;(2)具有更完善的學員篩選支撐功能,通過對學習人數和相關條件進行設置,使課程面向具有較高一致性的學員開放,從而保證學習進度和效果;(3)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學習。SPOCs不再是單一的在線學習形式,師生線下的課堂交流能彌補線上學習的各種不足。
基于學校私有云平臺建設醫學統計SPOCs有以下優勢:(1)能以高校私有云平臺為支撐,提高網絡通信服務性價比;(2)能根據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特點,開設具有針對性的課程;(3)能根據學員特征和學習行為對其進行管理,提高師生線下交流頻率;(4)能全面記錄學生學習情況,提供學習大數據,為課程評價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結合近年來的醫療大數據和具體案例,緊緊圍繞課堂目標,從趨勢分析、走勢預測等方面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等,提高教學質量。基于專業背景差異,完善素材和案例,提高專業契合度,同時使教學邏輯合理,難點突破有序,教學目標能呈現課程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教學中注重對比多種軟件的功能、特點等,明確各種軟件的應用方法。針對當前被廣泛使用的統計軟件,在教學中設置一定的課時,使學生在比較中對不同統計軟件的使用過程、功能和特點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提高綜合統計能力。
大數據時代的醫學統計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可通過優化課程目標、加強SPOCs建設、開展大數據案例教學、綜合運用多種統計方法等推動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醫學統計課程教師如何在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的同時抓住機遇,發揮醫學統計課程的價值;如何在專業背景下,加強對學生軟件應用能力的培養;如何在豐富的醫學統計理論知識中提煉出要點有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