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
由于以往學生接觸的大多是文學文寫作,有些學生寫作水平較高,認為應用文不用學也能掌握,有些學生寫作水平較低,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提高,因此,他們容易喪失學習興趣與信心。應用文寫作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低。設置練習題和作業時要把握適度原則,太容易或者太難,遠離學生最近發展區,易導致其學習興趣缺乏。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練習呈分割狀態,易使學生抓不住主線,課堂走神,喪失學習興趣。由于學生還沒有步入社會,沒有接觸應用文寫作的機會,因此很難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
目前醫學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問題,傳統講授法因課堂時間短,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教師也不能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接收。然而,應用文寫作教學方法應當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增添活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學案例的選擇特別重要。應用文寫作教學內容涉及大量行政公文寫作,因為需要保證案例的權威性,所以大多數案例來自官網,易導致學生對所選案例缺乏認同感,或者所選案例與學生的專業脫節,使應用文寫作教學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教學方案是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標,事先設計好的計劃。教學方案的好壞,對教學效果的達成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教學方案的設計重在課程組織形式和結構。在理論教學層面,要求系統性講授和突出重點并重,但由于目前的課程安排以及課時等方面的限制,教學方案在保證滿足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前提下,有時并不能保證學科的系統性。
為了保證學科的系統性,教學方案的設計需要相應的方法技術來支持。所謂方法技術是指以務實學生理論基礎為目的,對課程要素目標、內容、策略(活動、媒體、資源)、評價做出的安排。但就目前的教學情況而言,關于策略(活動、媒體、資源)這一環節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與學生互動的時間是否足夠?多媒體的使用能否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能力?其他資源能否引入課堂,以配合課堂教學?
關于學科交叉的概念,學術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Woodworth R S最早于1926年公開使用inter—disciplinary(跨學科)一詞,認為跨學科是超越一個已知學科的邊界而進行的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研究領域。20世紀70—80年代,該研究進一步發展,目的是突破學科間的障礙,促進交流合作。醫學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存在交叉學科內容處理不當問題,比如一位教師只了解本專業知識而不了解教材涉及的醫學相關知識,在授課時難免力不從心。
應用文寫作是一種公務文書寫作,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用文寫作教學要注重實用性,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精心設計題目,利用課堂上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應用文寫作。設計題目時要注意把握適度原則,題目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維果茨基社會文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若能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有一定難度但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問題,便會調動學生積極性,挖掘學生潛能,使其超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區水平,從而實現良性循環和階梯式上升。
在課堂練習環節,可以先將一份公務文書的格式打亂,要求學生做簡單的格式修改和順序調整;再讓學生改錯,即找出一篇應用文中的錯誤并改正,這便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識別能力;最后教師可只給出主題及綜述,再提出相應要求,讓學生獨立創作一篇應用文。這種階梯式上升的練習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逐漸增加難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此外,可模擬招聘過程,組織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使學生體驗應用文寫作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對應用文寫作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教師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生活教育”教學法、比較式教學法等,形成自己的授課風格,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確寫作目的,整理寫作思路,在課堂上與教師交流。另外,進行適當的測評與激勵,讓學生間進行有效溝通和互動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2.1 案例教學法 陳世南曾經給應用文下過定義,應用文即應付生活,用于實務的文章,指出了應用文的本質,所以應用文寫作教學應以案例式教學為主。案例教學法旨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在實際操作中思考每種文本的寫作,提高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分為開放式案例和限定式案例。開放式案例可以按照先講知識再舉例的方法進行講授,對教師應變能力要求較高。限定式案例是指先從公文實務案例和公文描述案例講起,讓學生熟悉具體案例和文章的結構,再進行理論講解。筆者認為,在講解開放式案例知識點時引入公文實務案例和公文描述案例,能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提高參與意識,增強互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2.2.2 “生活教育”教學法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生活教育”的概念,并為了使概念更嚴謹,將此概念用英文形式加以鞏固。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用英文限定如下:“Life education means an education of life,by life and for life.”
應用文“生活教育”作為新課標改革后教育的主導思想和核心內容,已經受到很多教師的重視。所謂應用文“生活教育”的實質是選擇的案例及教學設計和講課形式要走進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在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化的教學案例,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應用文構思技巧。教師可以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創作能力,提高學習主動性。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事件融入應用文寫作中,找到創作靈感,明確創作方向。
2.2.3 比較式教學法 比較式教學是將正確和錯誤文本、文學作品和應用文寫作、不同公文的不同類型進行比較教學。正確和錯誤文本比較是指,先向學生呈現一篇有錯誤的公文,引導學生試著找出文中的錯誤,進而從錯誤入手,改正錯誤。再將修改好的公文與之前的公文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正確文本的認識。
文學作品和應用文寫作比較可以具體公文寫作為例來講解,使學生區分應用文和文學文,增強寫好應用文的信心,也為文學文寫作做好準備。比如內容都是關于“制止亂砍濫伐”的文章,應用文可以是指示形式的《關于制止亂砍濫伐的緊急指示》,文學文可以是呼吁形式的《伐木者,醒來》。兩者的文章布局不同:《關于制止亂砍濫伐的緊急指示》是一篇公文,屬于應用文范疇,采用公文語體,材料概括,結構嚴謹,分條列項體現了公文的法定權威性,它使受文者明確事情的起因及處理辦法;《伐木者,醒來》是報告文學,屬于文學文,運用文藝語體,形象性、情意性鮮明。通過對比,使學生一目了然,加深記憶。
醫學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可以加入關于文藝評論、美學、邏輯學、影評方面的講解和小練筆。文藝評論的講授可以讓學生明確文學文與應用文的差異;美學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他們接受美的熏陶,從而凈化心靈;影評的寫作如果能涉及一些醫學方面內容,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從事行業的認識;邏輯學的講解是為講解醫學論文寫作做準備,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多維度設置教學內容,給學生創造一個實際化、多維度、高密度的應用文寫作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知識聯系能力和運用能力,增強歸屬感,提高專業技能。
在醫學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類型分為限選課和任選課。限選課的課時是任選課的一倍,因此,限選課和任選課的教學容量及教學設計相差很大。這就需要制訂兩種教學方案。限選課的教學方案要全面,涵蓋內容盡可能豐富,大概會涉及應用文寫作基礎、行政公文寫作、事務類文體寫作、告啟宣傳類應用文寫作、契約類應用文寫作、社交禮儀類應用文寫作、病歷寫作、醫學論文寫作、醫學科普論文寫作等方面知識。
應用文寫作作為任選課時,具有課時少的特點,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相應刪減教學內容,重點講授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最常用的應用文種類,由于病歷寫作時電腦中有現成的模板,醫學科普論文的寫作只是針對對寫作感興趣的學生,因此病歷寫作和醫學科普論文寫作的講授時間也要縮減。此外,任選課教學缺乏實踐環節,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時,可將實用的小練習貫穿教學全程,通過實操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
應用文雖然具有模式化的特點,相比文學文更有規律可循,但也需要一定時間進行學習和練習,否則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實踐性與綜合性強的特點,使得應用文寫作教學難以短期內見效,需要教師耐心引導,既要保證學生學習興趣,又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長,要讓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寫作訓練。
醫學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內容與醫學相關學科內容交叉的情況不可避免,比如應用文寫作中“病歷寫作”“醫學論文寫作”“醫學科普論文寫作”3個章節內容與醫學相關,其中相關度與重疊度是關鍵。重疊度反映了研究領域重疊關系的強弱,重疊度越高,表明研究領域之間的繼承關系越緊密。通過對醫學教育和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調節學科間內在機制,提高課堂掌控能力。比如“病歷寫作”章節,病歷書寫的一般項目、主訴、現病史、既往史、系統回顧這些條目內容的講解應盡可能具體和細化,但涉及的專有名詞、醫學術語以及專業醫療活動可以簡略講解。此外,應用文寫作教師可以到學校醫學相關專業聽課,這樣既有利于掌握醫學知識,又能對其他教師講課的深淺和難易度進行把握,從而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掌控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酌情增減備課內容,有的放矢。
應用文寫作教學應在充分考慮社會發展和公文法制化建設的前提下,豐富教學內容,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