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北京市海淀區重競技體校 北京 100089)
柔道作為一項近距離身體對抗的運動,要求運動員在規定的范圍和時間內運用自己的技術、力量、速度、耐力、敏捷和智慧,通過特定的格斗技巧來戰勝對手。因此可以將柔道運動理解為一項集身體素質、智力、技術等綜合素質為一體的體育運動。在上述多項素質當中,柔道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是最關鍵因素,隨著柔道運動的發展,柔道技術更加復雜、全面、靈活多變。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獲勝,首先必須有好的技術水平。因此,青少年要打好技術基礎就必須重視日常的技術訓練,優化訓練方案與體系,從而為我國柔道運動發展提供更加優秀的人才。鑒于此,本文對少年柔道運動員技術訓練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方法進行深入分析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與其他類型體育項目相同,柔道訓練包含內容復雜,柔道項目體育教師不僅要掌握基礎的訓練內容,而且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配合教學材料做出相應的改變,所以說在進行柔道訓練的時候,要由有能力的教師進行嚴密組織,根據學生興趣、教育目標和安全做出決定。教學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加強與完善柔道訓練改成內容,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為之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重視如何開發柔道訓練課程內容,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能力。同時,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思考和創新,找出興趣教學的切合點,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與深入推進,對高校體育教學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響,與高校其他專業課程教學任務不同,柔道訓練的教學目標更加廣泛,對于其教學目的不能僅僅通過幾項指標來確定,因此對于柔道訓練的理念、原則以及具體方法進行優化改善尤為重要。對于青少年群體來說,柔道訓練主要是以培養青少年運動的興趣與愛好,從而發掘他們在柔道項目上的運動潛力,為長期體育運動奠定基礎,使他們在快樂中運動、在快樂中學習。因此,對目前的柔道訓練方法進行改善,要更能夠貼近青少年人群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法,摒棄了以往單一的訓練模式,加上一些新型器材的融入,提升他們的鍛煉欲望,促進他們身體素質培養與提高的目標達成,這就是當前改善柔道訓練方法的重要意義。
在柔道技術訓練發展過程中,主要訓練體系可以分為兩種,即普通訓練與專項訓練,但無論哪一種訓練方法,對運動員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的發展都會產生局限性,不利于運動員身體素質和柔道技術的綜合發展。因此,在發展柔道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這種狀況,將普通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使運動員的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靈敏、柔韌性、平衡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并提升他們的專項競爭能力和特殊技術水平。
與專業柔道運動員比較,青少年群體主要處于柔道運動訓練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易教授過于繁雜的技術動作,主要根據青少年群體的身體與心理特點,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如果我們忽視青年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在短時間內盲目追求訓練的效果,往往會損害青少年運動員各器官的運動功能,進而損害運動員的健康,造成運動損傷。這不僅會影響正常的訓練工作,還會影響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青少年柔道技術訓練的發展中,必須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
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是教練員要關注青年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具體特點,制定適合不同人群的訓練任務、訓練內容、訓練方法和訓練方法,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優勢,克服運動員的弱點,形成獨特技術特征和訓練方法。例如,對于青少年群體中,身體較高的人群,在訓練過程中就要根據他們手臂、腿長的特點,加大內股、掃腰以及大內刈、大外刈等技術動作的訓練,對于那些身材一般的人群,因為跟容易觸碰到對上,可以加強背負投、趟刀以及抱腿等技術動作的訓練,這些訓練方法都是因個人特色而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凸顯運動員不同的特點與技戰術安排,提高訓練效果,加強技術能力。
通過上述分析,對于我國青少年群體柔道訓練的基本原則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那么在之后的訓練中,相關訓練者應該通過哪些具體方法提升訓練效果呢?接下來筆者就提出幾點訓練方法,旨在提升青少年群體柔道技術。
根據筆者調查研究得知,當前柔道訓練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會加入相應的輔助器材,通常會將這些器材分為標志類、速度類、力量類。所以為了提升柔道訓練中輔助教材的使用效率,要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選擇不同的輔助器材。比如在柔道訓練中身體對抗訓練中,可以選擇速度類與力量類的輔助器材。對于前者來說,速度類的輔助器材一般是針對青少年的反映速度、重心以及步點的訓練,具體來說在進行設備訓練時,敏捷圈、云梯以及反映彈球等都可以作為較好的輔助器材來使用,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的準度與靈敏性。而對于后者來說,柔道比賽的爆發力需力量訓練輔助教材則比較多,如大小跨欄、跳繩、啞鈴等等,都可以作為輔助器材來增加運動員的爆發力。所以說,對輔助器材進行分類使用,是青少年群體柔道訓練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
所謂柔道專項訓練就是在柔道訓練中,針對青少年某一些能力的訓練方法,這樣的訓練能夠有效彌補運動某一方面的不足,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運動能力,因此重視輔助技術在專項訓練中的運用也是提升青少年群體柔道運動訓練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本文研究的是青少年群體的柔道訓練方法,因此要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設置多樣化的有趣訓練方案,例如將柔道訓練與籃球運動進行融合,從籃球技術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進攻技術的運球、傳接球、持球突破、投籃,還是防守技術的搶、斷以及籃球技術中的移動和搶籃板球,無一例外的對于運動員各種體能素質有著特殊的要求,而這些訓練內容能夠有效地鍛煉人體的各個部位,如大腿爆發力等,所以在柔道訓練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持球往返跑,既鍛煉了他們的耐力,同時也豐富了訓練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
上述兩點都是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技巧的具體使用方法入手,討論如何提升青少年群體柔道訓練的教學效率,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專業教練員的培訓以及相關經費提高也是影響青少年群體柔道教學內容及訓練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對于這兩個方面要制定相應的對策。
首先來說就是專業教練員的培訓,對于柔道教學來說,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柔道教學,其目的是就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運動能力,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如果過于追求專業性可能會是體育課程顯得嚴肅甚至無聊,這時候專業的體育教練員可以運用輔助教材來給課堂教學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使青少年柔道教學更有激情。
其次就是對于柔道教學經費的投入力度,筆者在研究調查中發現,一些高校由于領導的不重視,造成學校體育工作發展遲緩甚至退步,硬件上場地器材配備不足,使得很多教學手段無法得以實現,所以提升柔道教學及訓練的經費投入,能夠增加教學多樣性,這對興趣理念下柔道教學有效性提升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身體素質鍛煉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強,在此背景下,柔道項目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青少年群體作為國家的未來,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尤為重要。本文針對青少年群體柔道運動訓練原則與方法做出了詳細討論,希望通過本文研究,能夠幫助相關柔道教育人員在未來訓練中,制定更加貼切青少年身體特點的訓練計劃,為我國柔道運動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