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逸帆
摘 要:互聯網金融時代企業融資更加透明、便捷及高效,但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與融資成本高并沒有真正得到有效解決。文章分析了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概念內涵,重點從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及中小企業自身三個角度探究了互聯網金融時代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與措施,認為必須堅持政府合理引導為基礎,中小企業自身強化建設為核心,金融機構全面協作配合為保障,運用互聯網金融的技術與精神,齊心協力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難;金融創新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我國科技創新、推動我國居民充分就業、繁榮市場經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經濟學界長期討論但較難解決的重大問題。自2013年互聯網金融步入快速發展,憑借互聯網的開放自由、信息透明、覆蓋面廣等優勢,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隨著融資成本的提升、宏觀經濟形式趨緊、網絡P2P借貸平臺頻頻出現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筆者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概念內涵,重點探究互聯網金融時代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為在經濟轉型期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提供理論建議與對策。
二、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概念內涵
1.互聯網金融概述內涵
目前,學術界、實務界都沒有對互聯網金融(Internet Finance)的定義進行標準化的描述,政府部門也沒有制定明確的條文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與概念內涵進行闡釋,但是各方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具體內涵基本形成了共識,即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企業或互聯網技術企業憑借互聯網技術開展電子支付、投資交易、資金融通等金融服務的模式與形態。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互聯網技術及精神是改造傳統金融的技術手段與應對策略。從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角度分析,互聯網金融時代要化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就必須發揮互聯網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所帶來的技術優勢,通過技術的進步來降低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與資金融通流程。
2.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概念內涵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學術界長期重點研究的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形勢嚴峻、實體經濟經營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政府繞不開的宏觀調控問題。基于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筆者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信狀況欠優,故而很難與金融企業達成借貸協議,無法獲得正規金融體系的借貸資金;第二,部分優秀的科技類、資源類中小企業,由于具備了一定的抵押物,故而能獲得商業銀行的支持,但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耗時長、效率低、成本高昂,從而降低了中小企業向正規金融體系融資的積極性;第三,由于中小企業無法獲得正規金融體系的支持,或者說無法順暢的獲得正規金融體系的支持;中小企業為了生存發展,尋求影子銀行的資金支持是被迫之選,從而衍生出第三個內涵:融資成本高昂,在經濟形勢較好的環境下,企業經營的高盈利能來能勉強維持非正規金融的高昂融資成本,影子銀行的運行模式可以持續,但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下滑與國際經濟形勢不穩的經濟困境下,影子銀行模式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
三、互聯網金融時代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探究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要想真正地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就必須要堅持政府合理引導為基礎,中小企業自身強化建設為核心,金融機構全面協作配合為保障,運用互聯網金融的技術與精神,齊心協力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就業的穩定與經濟轉型的平穩。
1.政府部門合理引導為基礎:加速信用體系與擔保體系建設,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行為支持企業融資
在經濟景氣度不足的背景下,缺乏政府的宏觀調控,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因為在金融市場上資信情況較差、抵御風險能較差的經營體就不應該容易獲得資金支持,當然這只是從純經濟角度來分析問題。鑒于中小企業在繁榮市場、促進就業、推動科技進步與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必須要合理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真正幫助中小企業化解融資難問題。在已有的研究文獻中,許多學者探討了成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基金、調整金融機構考核機制、開辟中小企業信貸綠色通道等對策建議,筆者認為這些政策雖然短期有效,但是仍是治標不治本,政策的持續性較低。市場經濟體系下,金融機構作為企業經營體,控制經營風險、追求經營利潤是市場經濟的自身規律,任何措施想通過政府干預來扭轉,其實際效果是欠佳的。故而政府要進行宏觀調控,必須結合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采取政策既有利于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也能確保金融機構能夠持續化經營。第一,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加速信用體系建設,降低中小企業借貸的信息不對稱性,通過信用體系的建設,使得優秀的中小企業脫穎而出,獲得資金支持,促進其持續發展,而本身經營理念落后、經營效率欠佳、發展前景不足的中小企業就應該逐步淘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不是“一刀切”的幫助所有中小企業去融資,而是應該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社會生產效率;第二,利用信息技術的完善與大數據分析,建立全國統一的擔保體系,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提升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的內在動能,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行為支持企業融資。
2.中小企業強化自身為核心:注重核心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扎實打磨企業拳頭產品來獲得良好的征信
中小企業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真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核心,因為只有中小企業自身的管理不斷優化、技術持續進步,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才比較樂觀。相反,若中小企業本身管理松散、技術優勢缺乏、企業產品的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較低,那么就算獲得了融資支持也只是變為小型的“僵尸企業”,并不能真正促進市場繁榮,也不能實現經濟轉型的成功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必須要強化對中小企業自身能力優化的環節上來。第一,對于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若有技術創新的需求與可行性,要強化核心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將企業的資源集中在研發層面,厚積薄發,通過形成技術競爭優勢來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獲得高利潤回報,這將會改善金融機構對自身的信用評估,從而獲得資本支持,并且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優質的科技企業能更便捷的獲得互聯網金融企業支持;第二,對于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其并不一定具備研發實力,所從事的業務也不需要科技創新,在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注重自身的經營管理,扎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來獲得良好的征信,例如,注重產品質量與市場開拓,通過對產品質量的嚴把關,獲得市場;嚴格控制成本,降低企業內部的不必要開支與浪費;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制定明確的激勵約束機制,優化人員結構,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與單位產出。
3.金融機構全面協作與創新:重視企業融資信貸產品的創新,形成互聯網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貸產品
不可否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政府的引導是基礎,中小企業自我完善是重點,但是金融機構的全面協作與創新也是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保障。從這個思路來研究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化解對策,筆者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重視金融機構協作,商業銀行與保險、證券及信托機構全面協作,既能降低中小企業信貸的不確定性,還可以給予中小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解決方案,從而滿足不同中小企業差異化的信貸需求;第二,金融機構要重視創新,推出符合經濟環境形式、契合市場需求的金融信貸產品與資金融通工具,如最近非常火的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DS、CRM、CRMA、CRMW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第三,要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作用,通過產品創新實現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貸產品,從而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多種方案。
四、互聯網金融時代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展望
古人云: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與其需要政府使用政策工具來引導金融機構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還不如中小企業勵精圖治,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信心。展望未來,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盈利弱、抗風險能力不強等特征,其融資道路必定是非常曲折而又崎嶇的,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隨著信息不對稱性的進一步降低,信貸去中介化改革進一步深化,優質的中小企業融資的邊際狀況一定會改善,尤其是在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具有核心科技、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一定會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吳俊霖.互聯網金融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約束[J].金融監管研究,2017(02).
[2]雷元江,李甫華,曾斯祥,熊小鵬,徐前影.互聯網金融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探索[J].經濟界,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