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鈺霞

摘 要: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際交流與國際間的競爭日益頻繁,我國自加入WTO后,商業銀行逐步向國際開放,其運營體系也日益符合國際規范,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的操作風險也日益增長,并出現了新的趨向和特點。本文對商業銀行的會計運營操作風險進行了闡述,并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提出了應對這些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對策
一、引言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際交流與國際間的競爭日益頻繁,我國自加入WTO后,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日益深化,并逐步向國際開放,運營體系也日益符合國際規范。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的操作風險也日益增長,并出現了新的趨向和特點,對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和穩健運營構成了嚴重的障礙,需要我們認真地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簡述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因素很多,粗略可分為市場、信用和操作風險(見下圖),前兩類風險因素更多地來源于市場環境和宏觀政策方面的原因,其發生的原由更可能產生于銀行決策方面的問題,而操作風險則更多地來源于商業銀行管理體系本身的問題,往往是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的管控最為體現銀行的核心管理能力。
我國的商業銀行會計運營主要包括存貸款業務以及結算,通常由銀行設立專門的會計部門進行運管,是商業銀行直接與客戶發生業務往來的主要接口單位,會計運營部門本身就有內部的監督與管理機構與職責,會計部門的會計運營不僅包括對外的業務內容,還包括內部的管理內容。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的操作風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層的權力架構上存在缺陷
當前商業銀行的基層網點對基層負責人賦予了過大的權力,而基層的會計工作人員則缺少獨立的業務操作能力,正常的程序性業務流程應當接受垂直的業務指導,卻不恰當地歸責于基層負責人,這種形式上的權力集中導致了在許多方面對基層的管控失效。
2.會計運營業務流程上缺乏制衡
這種流程上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各個層級的基層機構都可以辦理各種業務,這種業務間的對接在一個網點都可以完成,這就從業務流程上脫離了整體系統的監控。這種全面業務與負責人權力集中的結合,進一步放大了操作風險;再則,當前商業銀行在臨柜業務中推行的綜合柜員模式,一個柜員就可以辦理許多綜合業務,這對銀行提高效率和服務意識,改善客戶的服務感受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同時,就擴張了員工的業務范圍,也降低了制衡,增加了操作風險。
3.監督機制不完善
商業銀行當前有各種內部檢查機制,但當前的問題是檢查的質量和頻度以及手段都存在問題,事實上,會計運營中很多問題甚至是違法犯罪問題從實際情況看,有很多都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而在此期間,各種監督卻無法發現問題。最后問題暴露出來,損失和影響已經成為既成事實。監督機制的要害不在于發現多大的問題,而是能及時地發現問題,打消違法違規者的僥幸心理,在這一方面,銀行監督應當對業務進行事前和事中介入,把檢查和制衡貫徹到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提高監督效果,加大違法違規成本。
三、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產生的原因
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的發生從整個行業來看,存在著一些客觀的背景因素。首先,我國近些年來經濟取得了高速增長,在高速增長的經濟大環境下,商業銀行也相應地把擴張業務作為了主要經營方向,對風險的管控就會受到忽視,甚至有的銀行把放松管制作為擴大業務的手段,在這種整體氛圍下,會計運營中的操作風險就會增長;其次,我國銀行業逐步向國際開放,運營模式向國際靠攏,在這過程中,銀行創新過于激進和泛濫,對銀行業務進行了不恰當的擴張,而這些業務脫離了傳統業務的范圍,監控及風險機制難以跟上,操作風險也就擴大到了新的業務范圍和領域;再次,信息化及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對商業銀行的運營是一個重大挑戰和機遇,雖然新技術運用長期來看對商業銀行的運營是趨勢,也是利好,但短期內必然產生新的業務運行內容,新的操作風險也隨之產生。
由于上述的宏觀因素影響,商業銀行體系內在監管和運營上都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增加了會計運營的操作風險。
1.監管機構的監管思路不清晰
我國由于金融市場的發展,新的問題與情況層出不窮,對監管當局的發展與監管思路也造成了影響與干擾。首先,是對金融市場發展方向是混業還是專業存在爭論,因此對監管機構與監管機制也在合并與分業中游移不定,這就造成各商業銀行的會計運營的業務范圍和管理重點無所適從,也無法據此對運營業務的制度進行體系化的完善,只能是針對新情況新問題,臨時地制定各項制度,這就為會計運營中的操作風險發生埋下了隱患;其次,監管當局對創新發展與嚴格管控存在著政策選擇上的搖擺,在創新的方向上也存在著較大爭論,這種混亂反映到各個銀行以及各個層級,在會計運營上就表現出一種各行其事的放縱狀態;再次,由于監管思路不清,對會計運營應當承擔的職責也發生了混亂,會計運營中監督和檢查機制的定位也不明確,內部監管的具體方向和內容都不明晰。
2.制度建設普遍存在著滯后現象
會計運營的制度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作,包括業務流程、崗位職責、績效評估、監督考核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互相配套,互為補充,這種體系化的建設非一天建成,而且需要長時間的實踐來完善,而我國近年來的銀行業務發展迅猛,信息化、電子化建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出現網上銀行、自助銀行、銀行卡業務及跨展,出現網上銀行、自助銀行、銀行卡業務及跨區域跨行支付業務,呈現出多元化的經營方式,而與這些新發展領域配套的風險及內控建設還相對滯后,存在著潛在的操作風險。
3.信息化以及互聯網技術帶來的風險
商業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操作程序和工具手段的改進,而且是整個業務流程根本性的改變,業務標準化和制度制約都得到了較好的貫徹,操作風險大大降低,但同時又帶了技術故障和數據存儲及泄密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同于傳統的會計運營中的操作風險,需要我們構建新的制度和業務規范來加強管理。
四、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的對策
1.加強內控體系建設
為管控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的操作風險,首先要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首要是對業務流程的梳理,業務流程要貫徹標準化和制衡的原則;其次,內控制度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尤其是當前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層出不窮,更應當及時把制度建設跟上業務擴展的步伐,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動態更新,以適應發展;再次,內控體系中的責任追究是重要一環,崗位職責必須落到實處,實現硬性約束。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
操作風險的管控通過制度保障總是有限度的,制度也得通過人的執行來落實,如果沒有高素質的人才來落實制度,是無法做好風險控制的,高素質的人才不是只關注其專業技能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而商業銀行尤其要重視對員工職業道德教育,同時要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在當前,誠信經營的企業文化和誠實盡責的職業道德是我們企業得以持續發展和規范運作的重要條件。
3.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在當前主要是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應用,信息化建設首先會倒逼商業銀行對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其次,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加快了企業現場處理和應答的速度,提高了效率,壓縮了操作風險發生的空間;最后,信息化建設最大程度防止了業務中的人為因素,進而降低了操作風險。
4健全操作風險評估機制
風險控制應當貫穿業務流程的全過程,而現行的制度設計總體上關注于事后追責,信息化建設把風險控制很大程度上滲透到了業務過程中,可以說是事中管理,而風險評估主要是在業務或風險發生前進行的應對措施,而對現代業務發展來看,風險評估對操作風險管控的必要環節。
五、結束語
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運營中的操作風險對銀行的持續穩健經營存在著嚴重的危脅。而其發生原因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動態和國際交流有密切關系,風險的產生有人為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問題,我們應當通過制度體系建設、企業文化與職業道德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推進操作風險的管控工作,以保證商業銀行持續規范地發展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永德,翟文彬.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24):224-225.
[2]張艷紅.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研究[J].財會學習,2017,(19):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