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平
摘 要:班主任是小學德育的核心力量,擔負著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學生心智綻放陽光與愛的傳播者。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愛護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是神圣而偉大的,如何扮演好班主任角色,我在工作實踐中深深體會到:一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二全面了解學生實際,做到有的放矢;三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
一、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教育專家丁有寬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一個教育者對學生沒有愛心,冷漠無情,就不可能搞好班主任工作,從教二十多年來,我始終用嚴師慈母的真情愛心去打動學生的心,架起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梁。我班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由爺爺、奶奶來管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而山區的老一輩幾乎沒有受過教育,不懂得怎樣管理他們,只能靠粗蠻的方法來管理、教育下一代,致使好些學生無法與上一輩溝通,造成逆反心理。如我班廖勇權同學經常與爺爺、奶奶鬧矛盾,無心向學。當我了解到這種情況后,并沒有批評他,而是與他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他喜歡做的事入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他要尊老愛幼,體會老人的一片苦心,并常幫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心理困惑,使他們感到老師是一個可以傾吐心聲的知心朋友,從而轉變了他的態度。而對個別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我拿錢買學習用具或書籍供他們學習,以自己的一點點愛心,換取學生認真學習的信心。師生情感融洽,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服其理”的效應。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生命既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極易損傷的珍品,有時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線。”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如果教師的語言、行為稍不考慮,就很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響他們的一生。不論出生貴賤,不論學習好差,我們當老師的都應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下。
二、全面了解,有的放矢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對自己學生的思想、學習、家庭有全面的了解,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應手。每接一個新班,我都深入實際掌握并了解每個學生的愛好,特長、性格等特點,由于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我便采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教育方法。如我班宋彩新同學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起來很吃力,有厭學現象,但她喜愛唱歌、跳舞。我根據她的特長,大膽地安排她擔任班內的文娛委員,積極配合音樂老師開辟一個音樂天地,豐富了本班的文藝生活,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她的積極性。在“六一”文藝匯演中,由她編導的舞蹈《采磨菇的小姑娘》)獲鎮一等獎。又如本班宋展堅同學,雖學習成績優異,但性格孤僻固執,犯了錯,不接受批評教育,且有逆反心理。通過家訪,得知他是由母親從貴州帶到這里來的,且母親在外打工,家里由后父管教。因家庭的變故,其心靈受到傷害,所以不愿與人溝通,我便從其日常生活入手,組織一些同學常到他家幫把料理家務,與他交朋友,談心,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因他思維能力較好,我便搜集一些奧數題鼓勵他去鉆研,在今年六年級奧數競賽中,他獲得鎮一等獎。在學習上樹立其信心,在生活中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此,他不但在學習上起到帶頭人的作用,而且性格變得開朗,活潑起來。全面了解學生,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三、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還必須要有較高的學識。在小學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們眼中,教師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賴的人,他的投手舉足,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孩子從教師身上看到了無私的奉獻,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要使學生勤學,守紀,愛勞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首先,老師要成為學生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我愛崗敬業,勤勤懇懇,平時除了認真備課,改作,上課外,還勤下班,勤輔導學生早讀。我下班巡查輔導從不間斷,上課從不遲到,更不隨便落下一節課。當學校布置勞動任務時,我和學生一起勞動。勞動是班住任最頭痛的事,一些同學怕苦,嫌臟,從而影響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剛開學時,學校布置我班去打掃水溝,同學們見水溝又臟又臭,都不愿動手,見狀,我接過一個學生手中的鋤頭干了起來,學生們見老師先干了起來,再也不好意思站著,馬上積極地干了起來,我一看,沒有一個學生偷懶。學生見老師和他們學習在塊,勁用在一起,不論學習、勞動都以苦為樂,工作揀重的干,勞動任務人人搶著干,班里出現了人人自覺遵守紀律,學習你追我趕的喜人局面。
總之,班主任從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關心他們,以自身行為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感到老師對自己的真心關懷和希望,就能收到點點甘露入心田的教育效果。回顧自己的教育生涯,對師德的認識有一個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認知過程。培養跨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其基礎就是從良好的小學教育開始,小學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質量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身為小學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通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李鳳英.探究小學班主任的管理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