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
摘 要:為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認真落實大會中關于新時期的育人導向,結合我校實際工作,對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開展與實施,進行深刻的總結調研,努力探索學校德育新路,不斷更新德育方法及理念。
關鍵詞:十九大精神;德育;時代新人
為了充分發揮學校育人的主陣地作用,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目標,深入研究、評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方法與策略,整合現有 教育資源,成立專題研究小組,全面保障研究工作的順暢開展,力求實效。本調研報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1、深入研究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全面把握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新時代育人目標相銜接;
3、探求多種途徑的育人策略與方法,實現“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教育目標。
一、調研背景
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優先發展教育,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為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發展目標,使教育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教育的主體——學校,一定要抓住大好形勢,并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學校建設,大力加強育人管理,以培養時代新人為己任,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管理。
二、新時代育人目標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在“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基本點中,重點強調“國家認同”,即: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與開展
遵化市鐵廠鎮中學, 1956年建校,院內有一潭深泉,幾千年涌流不息,現仍存幾棵百年古樹,處處彰顯鐵中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與優美的自然風光渾然融為一體,構成山村中學獨具的特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依托“古泉”文化,鐵廠中學充分發揮千年古泉文化,積極探索出“和潤”育人理念——和以修身,潤以養德。“和”即樹立與人和、與時和、與世和的價值觀,“潤”即注重引導學生德潤他人、德潤社會、德潤國家;“和”是基礎,“潤”是升華。多年來,學校秉承著“和以修身,潤以養德”育人理念,全面培養時代新人。
(一)立品德、重活動,德育深入人心。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引領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鐵中開展了軍訓、法制宣講、甲山祭掃、手抄報大賽、十九大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讓愛國、愛校、愛家、嚴于律己的品德教育深入全體師生的內心。
(二)嚴教學、重實干,爭創佳績(碩果累累)。為更好提升學生素質,提高學生成績,校領導班子定期開展周計劃、周總結,月計劃、月總結以及試卷分析等專項會議,對學生學習、安全、衛生、活動以及教師的教學、教研等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總結,為下一階段工作開展提供更好的借鑒。正是在這種重管理、嚴教學、實干勁的工作態度下,鐵廠鎮中學多次在全市抽考中名列前茅。
(三)提素質、重發展,激發潛能。為培養德藝雙馨的優秀學生,切實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鐵廠鎮中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從運動會飛奔的健兒,到藝術節上悠揚的笛聲、婀娜的舞姿,再到體操比賽上朝氣蓬勃的身影……這些精彩的瞬間都因教師的付出而驕傲,更因學生的收獲而絢爛!
(四)抓安全、嚴管理,安全居首位。安全是整個學校工作重中之中,為培養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鐵廠鎮中學定期開展法制、消防、防震、防溺水等一系列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并利用校廣播、班會、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教育,此外,為進一步保證學生日常安全,在校園內及上、放學路上實施全天候的站路隊制度。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在新時代背景下,憑借國家發展機遇,學校教育要潛心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鄭梅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新時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探思[J].青年時代,2018,(30):262-263.
[2]漆仲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8,3(4):53-61.
[3]陳永利,王麗雅.關于培養新時代新人的若干思考——基于共青團工作的視角[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3):89-91.
[4]戴木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J].道德與文明,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