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江強
摘 要:現如今的牡會是知識經濟時代。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建設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群眾文化作為開展社會活動的重要內容。對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建設經濟社會有著直接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性,進而強化群眾文化建設,促使和諧社會的形成。本文筆者就群眾文化建設談一下自己的觀點爭看法。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一個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而和諧社會的構建、打造需要人民群眾有著一定的文化。可以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群眾文化是和諧社會構建的關鍵。對和諧社會的形成、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構建一定的和諧氛圍。促使和諧社會的形成。在此,筆者就強化群眾文化建設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加大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力度群眾隊伍是增強、宣傳、體現群眾文化的關鍵所在
群眾文化隊伍對群眾文化的發展速度以及層次有著一定的推動和決定性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要想強化群眾文化建設就盛須開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即:讓群總文化在社會上得到關注并切實落實。加大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力度。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猛、高科技不斷更新并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這樣知識經濟大的社會背景下,決定了群眾文化工作的復雜性、繁瑣性。如:參與群眾文化的人員群體從幼兒到老年人都是群眾文化隊伍中的一員:群眾文化活動有傳統的藝術、現代化的藝術、諸如:電腦音樂制作、流行音樂、舞蹈等等。這些都是群眾文化隊伍建設需要認知和落實的,可以說他們是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面對這些知識、經濟的不斷變化.群眾文化隊伍在構建方面必須要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才能使得文化與時俱進,也可以說目前社會的發展決定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和性質的多元化.而群眾文化活動的多元化決定了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力度和深度必須得到提高。只有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力度,才能夠更好的發揮群眾文化的魅力、使得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二、增加經費投人,加大文化設施建設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活動經費
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經費是其必須的物質條件,直接影響著活動的實施和落實。經費的投入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保障,因此,需要增加對群眾文化的經費投入,借以來加大文化設施的建設,促使大眾對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循序漸進的誘發社會各方面力量參加到群眾文化中來,從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規范化、多樣化、鋪度化、經常化的形成。要知道。文化設施的建設是群眾文化開展的前提條件,也是促使群眾文化提升的基本力量。因此。在這方面必須要增加經費投入,確保文化設施的建設。如:可以建設文化活動廣場供人們交流、探討、觀賞、娛樂;開辦老年活動中心、舉辦社區文化服務站等等,不斷的拓展文化陣地.為群眾創造一定的文化活動條件。做好文化傳播作用,促使群眾文化影響力、感染力的提升。此外,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很強的影響力.適當的也可以對此加大經費投入,不斷挖掘民對州間資源、本土資源,如:可以開展一些帶有民族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力的宣傳優秀文化,像:河北省的平山縣對西柏坡革命老區加大了經費投入,使得紅色文化得到了傳播和發展、傳揚;河北省邯鄲市的古城建筑等等都迸行了一定的投入,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深化群眾的生活品味,進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三、完善群眾文化開辦的激勵翻度
加大群眾活動組織群眾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可謂是群眾自發的開辦活動而想要群眾自辦的開展群眾文化。相關的部門可以制定一些激勵制度,誘發群眾自辦文化的積極性以及群眾之間的競爭意識產生。進而增強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等。也可以制定一些考核標準,明確文化建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促使群眾文化發展的良性等。加大群眾文化的組織。如:表演類的考核標準可以要求為必須含有某種樂器、舞蹈或者戲曲等等,申報者可以是兩人、多人共同合作表演。也可以個人表演,每人最多可以申報兩項活動等等。以帶動群眾積極性多少、帶動效果等來作為評價標準,評選出:文學文化示范員、書畫文化示范員、文藝文化示范員等,這樣以激勵制度來促使群眾文化自辦。加大群眾活動組織。同時,各個政府部門,尤其是各級的文化部門要積極的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以專業知識來指導群眾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的內容、體裁、形式等,最大限度的調動群眾對文化自創、自演、自編的欲望,逐漸使自辦的群眾文化活動向著深度、廣度發展。如:由專門的雜技表演專業人員來指導民間雜技表演、競技活動;并對開辦這次活動的單位也給予一定的表揚或獎勵。每星期末在展覽館都能看到開辦書畫展或者攝影展等活動,并進行評比,對于優勝者給予一定獎威。鼓勵群眾敢于將自己的作品亮出來,同時吸收他人的經驗.這樣不斷的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
總而言之,加強群眾性文化活動建設已經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要團結民眾、組織民眾開展文化活動。提升群眾文化的質量,豐富活動形式、內容,造就良性的文化形態來鼓勵群眾、誘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自辦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各個文化部門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充分挖掘并運用社會、鄉鎮的文化資源。滲透一定的知識性、娛樂性、教育性,最大限度的開創出多元化、積極向上的群眾文化內容.增強群眾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李亞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對策及發展方向[J].科學技術創新,2011(31):167-167.
[2]黃洺.對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 2013(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