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東彪(廣東白云學院 廣東 廣州 510450)
2017年在十九大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上,明確提出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代表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舞獅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它被稱為“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繼承和發展它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目前舞龍舞獅這項傳統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卻不容樂觀。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開設有舞龍舞獅這項活動的只有130多所。相比我國高校數量那是寥寥無幾。而在新加坡舞龍舞獅時隨處可見,并把舞龍舞獅作為新加坡的傳統習俗,深受他們國家人民的熱愛。這足以讓我們這些中華兒女反思,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斷的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他國傳統,很多年來這類問題就不斷突出,這也迫切需要我們去保護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本研究以目前高校學生課余體育舞龍舞獅訓練的現狀為切入點,通過對廣東白云學院及附近學校的研究,可以籠統的了解到當代高校舞龍舞獅的發展情況,了解大學生對舞龍舞獅的熱愛程度,發現當中的問題,找出并希望各界人士一起來解決問題,以便讓傳統的舞龍舞獅適應當今社會多元化的社會,為更好的保護我國名族傳統體育文化做出建議。通過此篇文章希望舞龍舞獅能在高校加速宣傳,加大傳承力度,這樣能使中國龍獅得以更好的發展,使學生身體素質不斷提高。
在席超杰的論文《河南高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以舞龍舞獅運動為個案研究》中,其中關于舞龍舞獅方面,闡述了舞龍舞獅運動具有廣泛的的前景,但我們國人對名族傳統項目認知程度普遍偏低,可以看出舞龍舞獅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缺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董超的論文《開封市區舞龍舞獅運動開展現狀及相關對策研究》中反映了舞龍舞獅在開封市的發展情況,可以說明龍獅在開封市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高等學校也沒有開展很多的舞龍舞獅課程。
通過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優秀博士論文等網站進行查閱,據不完全統計發現有關于舞龍舞獅運動的論文有130篇,其中寫關于廣東白云學院學生課余體育運動研究的有23篇,關于廣東白云學院舞龍舞獅的有2篇,但沒有寫關于學生課余舞龍舞獅訓練研究,通過此篇論文能更好的為廣東白云學院以及其他高校龍獅的開展提供意見。
以廣東白云學院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廣東白云學院圖書館網站、數據庫、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優秀博士論文等網站進行查閱學生課余舞龍舞獅訓練的相關研究,為論文能很好地收集大量的資料。
(2)訪談法。
采用當面訪談法,對廣東白云學院的學生、教職工進行訪談,針對論文的重點問題進行相應的咨詢,獲得有關學生課余體育舞龍舞獅訓練的各方面的背景知識,為論文的順利完成積累了一些珍貴的信息。
(3)問卷調查法。
向全校教職工發放關于學生課余時間舞龍舞獅訓練的問卷調查的電子版,填寫人數為210人,為提高問卷調查質量,先提前跟個院校領導、教師通話,保證調查結果真實反映情況。
(4)邏輯分析法。
采用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對研究資料和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試圖深入探究舞龍舞獅的多方面信息,希望找到相應問題的解決方案。
(5)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和SPSS對所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制作相應反映問卷的表格,建立數據表格。
本文在調查中問卷設定7個選項,對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項目的類型進行統計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白云學院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運動的種類較多,其中參與運動的男女比例分別為57.14%、42.85%,參與籃球、足球、跆拳道、舞蹈、舞龍舞獅、武術和其他項目,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22.5%、18.4%、16%、12.9%、1%、9.3%、19.9%,因此可見課余參與籃球、足球和跆拳道的運動所占比例很高,而參與舞龍舞獅的學生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韓劇在近幾年來受到我國很多青年的熱愛,追韓劇成為青年學生的一項潮流,而韓劇中有很大部分都有宣傳、夾帶甚至與跆拳道為題拍攝的韓劇,這也可能是形成當代青年相比中國傳統文化跟熱愛與跆拳道。從調查數據反映出,龍獅這項運動在我國沒有的到足夠的宣傳,希望傳統舞龍舞獅文化和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到有力的宣傳。
通過調查學生對舞龍舞獅的興趣和了解程度,來分析學生課余參與舞龍舞獅的動機,以及舞龍舞獅在高校的發展空間。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于舞龍舞獅的興趣程度有很感興趣、感興趣、不感興趣、沒接觸過不知道,其中他們所占比例分別為3%、24%、52%、21%,可以看出廣東白云學院的學生對舞龍舞獅感興趣人數很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沒有興趣前提下,是相對很難用行動去傳承舞龍舞獅,故我們更應該讓廣大青年熱愛我國傳統文化。學生對舞龍舞獅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占10%,了解一點占63%,不了解占27%。可以得出大部分學生對于舞龍舞獅已有所了解,這說明普遍大學生并不是對舞龍舞獅不了解,這個條件對于龍獅的傳承起到關鍵的作用。
此文通過對龍獅教練和參與舞龍舞獅運動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我校龍獅團主要開展的內容。舞龍舞獅學生每周參與龍獅訓練總時長為8-10個小時,其中大部分為9個小時,訓練內容主要有基本功(上雙腿、上單腿、高舉、坐頭、夾腰旋轉等)訓練、套路訓練(包括地獅、高樁、板凳等)、鼓樂練習和舞龍訓練,我校舞龍舞獅從2008年創立到現在已有10年歷史,從不成熟到成熟,也獲得過許榮譽,但目前龍獅團的人數逐漸減少。
(1)缺乏支持和重視。
我校龍獅團雖從創立到現在已有十年歷史,但龍獅在我校仍屬于一個社團,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這個問題也出現在其他高校,在2004年開始實施“全國百校龍獅進課堂”計劃,近幾年來高校增加舞龍舞獅課程,可以運用舞龍舞獅技能進行高考獲得學位,在這樣的熱潮下,很多高校并沒有給與足夠的支持和重視。
(2)課程建設不足。
目前,大多數院校只是開展龍獅俱樂部或者訓練隊,以廣東白云學院為例,龍獅運動課程質量總體水平也不高,優秀教材匱乏,教學內容不夠系統等問題。開展龍獅訓練課程,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對龍獅運動的推廣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有必要重視龍獅運動的課程設置。
(3)經費投入不足。
舞龍舞獅的器材設備相對較貴,參與異地競賽需一定的交通費和食宿費,學校投入資金有限。有時候出現經費不足的情況時,甚至需要學生自己出錢,一方面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參與人數的減少,龍獅的傳承人就相對缺乏,這嚴重阻擋龍獅運動的弘揚發展。因此,經費來源受限時就明顯影響了龍獅運動的有效開展。
(4)師資力量相對匱乏。
師資力量是舞龍舞獅可否在高校起步發展的先決因素之一。在我校龍獅教練多年來都只是一個老師,此外,廣東高校龍獅教練的數量也是嚴重不足,甚至一部分從事龍獅教學工作的老師,僅在本科階段修習過一些龍獅課程,或僅接觸過短期的龍獅培訓,缺乏真正的專業水平,在組織開展教學和訓練水平上有所欠缺。這些都表明了,目前的師資力量難以滿足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需求,并且在高校龍獅運動良性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
(1)舞龍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族體育運動,但普遍的青年學生對舞龍舞獅不了解,在多中因素的限制下導致龍獅運動在民間及高校中發展緩慢,期待國人的繼承和發揚;
(2)高校弘揚龍獅文化潛力巨大,但推廣普及程度低下,專業水平不足,經費短缺、師資力量欠缺;
(3)廣東白云學院充分利用校園平臺、科學訓練、積極參與賽事與交流、國際化推廣、創新編排等獨特而有效的推廣方式可為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1)高等院校應充分發揮其優秀資源,加大資金投放,建設優秀的師資隊伍,鼓勵學生課余參與龍獅訓練,積極推進龍獅運動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2)高校應結合實際不斷繼承與研龍獅運動技藝,對龍獅運動的理論體系加以改善提高,使其走大眾路線;
(3)在建立高校舞龍舞獅的前提下,應組織學生參加政府慶祝活動、媒體前展示、企業文化活動等實踐中,讓高校的龍獅與社會各界進行接觸交流;
(4)高校的龍獅運動不僅需要開設課程訓練,也需要以體育俱樂部的形式開展;
(5)在當今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可利用“互聯網+”戰略,推進舞龍舞獅的發展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