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全福(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 天水 741200)
體育教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在關注學生體育能力培養,身體素質提升同時,也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新時期下的高中體育教學,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將體育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擁有良好身心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優秀人才。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中學校都將升學率視為教學的重點,高中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學業壓力,在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生所需學習的課程較多,學習時間緊張,睡眠時間不足,許多學生在沉重的學習負擔之下,睡眠時間極強,且越是臨近考試階段,睡眠質量更差。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之下,高中學生出現大腦過度疲勞現象,導致注意力難以得到集中,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記憶力下降,近而出學習效率力。久而久之,造成高中學生普遍存在神經緊張以及焦慮心理。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新媒體行業的進步,各種網絡信息、APP平臺的發展對當代高中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高中學生正處于思想價值觀念形成關鍵時期,極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產生消極的或者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除此之外,當代高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相對欠缺,一旦離開校園,離開父母遇到實際困難應不知所措。尤其是一些重點高中的學生,長期學習成績優異,在長期的贊揚場中形成了強烈的榮譽追求欲望,一旦出現成績不理想,或者欲望未能得到滿足時,極易出現心理不平衡現象,出現心情苦悶,悲觀失望的心理特點。
當代高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據中心地位,在高中學校學習時,如果不能有效的融入到班集體環境中,與人進行自然、和諧的交往,則可能出現人際關系緊張而導致的人階交往恐懼心理。除此之外,高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時期,逐漸成長的獨立個性,使其與其它學生與家長之間產生了一些認知的對立,從而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少數高中學生在班集內感覺無法與同學建立和諧的關系,或者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而得到不教師與學習的認可,由于影響他人學習而出人際交往困難等群體不相容情況,都可能使高中學生出現壓抑和緊張心理。
在社會競爭不斷加大,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大環境下,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環境都較為壓抑,許多少數學生產生情緒低落與自卑、壓抑的心理。除此之外,部分學校與家長,對學生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自身高要,一旦在學習中無法實現自身愿意時,可能使學生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理壓抑,久而久之,造成注意力分散、缺乏學習自信等問題,最嚴重時,可能產生強烈的厭這情緒。最后,少數學生由于學習成績長期無法得到提升,或者家庭出身較差等因素,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在素質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心理素質各項素質培養的核心與基礎,將對素質教育的開展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現階段,我國高中學生不僅需要擁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同時也應當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以及自尊、自強、自律的優良品質,以及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在高中階段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新貫徹素質教育方針的、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學生獲得更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每年我國有超過一千萬以上自殺未遂人員,在造成功能殘缺十大疾病中,有五項內容屬于精神障礙,在我國,精神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高中階段學生屬于身心發展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具有強列的自尊心,心理十分敏感,極易受到社會環境、學校以及家庭等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選成許多青少年學生受到情緒與壓力的困擾,進而產生精神與心理方面的障礙。這些因素的存在,對于高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高中階段體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基于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與異常行業、心理承受障礙,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高中學生或得身心的同步發展。
新時期下的青少年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具備堅韌的品質、良好的自律性以及頑強勇敢的精神。而在高中階段體育教學中,如拓展訓練、團隊訓練等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的,消耗大量體力,忍受生理與心理上的挑戰,獲得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因此,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與堅韌不拔的良好意志力。
作為高中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者,高中體育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心理調節能力,才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穩定的情緒狀態,為學生創造出愉快的、輕松的教學氛圍。如果高中體育教師自身缺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調節能力不足,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將可能極易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由此對教學效率、師生關系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帶來消極的影響,造成教學氛圍緊張,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因此,要開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師首先要優化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學習與提升,為更好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推動高中學生身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可以吸引高中學生積極融入到教學情境中來,培養學生樂觀的心態,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內在的心理潛能,同時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個性的張場,獲得成功的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心理得到放松。除此之外,體育教師要尊重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通過創造各種教學情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學生獲得各方面心理素質的優化。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運動比賽,如小組籃球比賽,指導不同運動能力學生參與到裁判、啦啦隊、運動員的角色中來,提供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在籃球比賽中鍛煉自身膽量,體會到運動的成就感與挫敗感等等,學會如何管理好自身的情緒,理性的對待成功與失敗,使學生獲得抗挫折經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鍛煉,久而久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茁壯成長。最后,體育教師還要重視平等的教學環境營造,以平等、尊重的態度,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在民主、平等、和諧教學氛圍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更加樂于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通過開展豐富的合作小組形式,為學生創造出團結合作、互助互學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學環境中,獲得融洽關系體驗,以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融入到體育學習中來。
在高中體育教學開展前,體育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基于教學大綱,結合學生身心發展情況,將更多的心理健康元素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來。在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不要片面強調對運動技巧性的學習,而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則,基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優化。如在跑步訓練時,如果僅僅要求全體學生完成規定跑步圈數,將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運動效果。在教學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身體充分發展,本著為了學生健康發展的理念,循序漸進的調整任務難度,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力獲得個人能力的持續增長,促進身體健康發展。針對高中學生沉重的學業壓力,體育教師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與疏導,并通合理的體育運動,使學生獲得不良情緒的宣泄,緩解身心緊張狀態,在豐富的合作交流過程中,實現交流與溝通能力提升,建立學生信任感,讓體育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除上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延伸與發展,引導學生合理應用體育課堂中所學知識與技能,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相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學生將更加容易接受,由要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并樂于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同時,這種不受時間、空間與形式限制的課外體育活動,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激發,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壓抑的生活環境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實際能力,選擇樂于參與的運動內容與形式,在玩的過程中,置身于社會大課堂接受錘煉,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使壓抑、沮喪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在體育活動中獲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促進學生身心兩健,使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間獲得良好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堅持以人為本,運用多種途徑,對學生身心發展狀況進行關注,并運用多種策略強化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使當代高中體育教學更加符合素質教育需求,未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