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 PLC 應用技術課程教學實踐,著重論述增強實施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效性的五個關鍵點,即:創建教學信息資源平臺、明確教學目標、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開展多元評價、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任務驅動 信息化教學 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117-02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任務驅動法、信息化教學已滲入職業教育各專業領域。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與“職業活動”完美對接,增強了教學的吸引性和自主性,有效解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信息化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法。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各專業教學領域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已成為工科類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為增強實施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本文結合 PLC 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分析了五個關鍵點,以供參考。
一、創建教學信息資源平臺,解決學生自主學習障礙,是確保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關鍵
信息化教學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領會和掌握當前所學的知識并用其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由教師為主體講解的過程轉變為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媒體作用也由作為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由此可見,只有創建擁有各種信息資源的教學資源平臺,才能有效解決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確保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
例如在 PLC 應用技術這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開展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職業學校除了搭建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和 QQ 群外,還需要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教學資源包的內容包括課程標準、教師教案、教師課件、實訓指導書和實訓任務工單、課程視頻庫、教學動畫、課程元器件圖片庫、學生作品庫、考核試題庫、課程整體設計、課程單元設計、虛擬仿真資源、相關工具軟件、職業標準(崗位標準)等。只有創建出優越的教學信息資源平臺,才能為學生的線下學習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解決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激發學生自主地進行專業學習。
二、明確教學目標,科學設置教學任務,是確保教學具有吸引性和系統性的關鍵
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任務情境和協作學習對教學的作用,強調設計學習環境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習。實施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科學設置子任務和大任務。教師在設置任務時,需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以學生為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感興趣的方向來設置任務,確保任務的吸引性;二是要注意知識點的系統性,確保設置的各個子任務只要一結合就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大任務,這個大任務就是專業課程里每一章總的專業知識;三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鞏固已學過的教學內容,又探索新知識點,這樣逐步提高,并通過一個個子任務的完成到大任務的完成,最終實現總體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可通過播放視頻,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明確課程的具體工作任務及任務來源,明確設計要求和客戶要求以及預計完成的時間。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燈PLC控制電路課程教學,教師可播放十字路口紅綠燈轉換的動畫視頻讓學生觀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十字路口交通燈為什么能按先后順序運行?”“我們能動手設計出來嗎?”等問題,以調動學生接受任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
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團隊合作是確保教學成功的關鍵
科學設置了任務,創建了教學資源平臺后就要進入課堂教學環節。決定教學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課堂教學組織是最關鍵的因素。而課堂教學組織的關鍵,則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信息技術學習對有些學生來說是剛開始學,對另外一些學生來說是以前早已學過用過。這就需要采用分組教學、合作學習的方法來組織課堂。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去完成一個任務,在合作學習中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和輔導基礎一般的學生,基礎一般的學生又盡量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實現團隊合作完成任務,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團隊合作作用。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課堂組織的方法多種多樣,為了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例如在十字路口交通燈 PLC 控制電路設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進入工作者的角色扮演,將 PLC 控制電路設計學習內容以一個電路設計工作任務的形式呈現,將設計電路的教學要求轉化為客戶提出的需求,讓學生以完成工作任務的形式學習專業知識,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目的。
四、開展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是確保教學實現預期目標的關鍵
在學生完成任務以后,為了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要對任務完成情況開展多元評價,即采用個人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開展多元評價,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個人之間、各組之間存在競爭和協作,讓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和評價別人。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點評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以更正,促進學生的成長,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開展多元評價時,還應注意評價的內容。要結合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互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來開,注意鼓勵學生的興奮點和成就感。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燈 PLC 控制電路設計完成后,首先讓各學習小組開展組內個人自評,內容包括自己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負責哪些環節、完成情況如何、掌握了哪些新的專業知識;其次開展組內互評,點評組內其他同學完成任務的情況;然后開展組間互評,由小組長代表小組發言,點評其他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設計電路的優缺點;最后進行教師點評,教師對照技能鑒定標準和行業標準,深入點評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演示設計成功的電路,讓學生看到學習成果,突出學生完成任務后的興奮點和成就感,讓學生增強完成任務的信心,并樂于認識存在的不足,從而主動修改和完善任務。endprint
五、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確保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
教學反思是聯系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重要橋梁。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可以檢查預期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可以發現、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可以檢驗使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等教學問題。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這也充分說明了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激發教師不斷學習上進的思想意識,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更需要進行教學反思。信息化教學模式已經歷了“十二五”的建設發展,任務驅動教學法也探索了數年,但有的教師在實施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后,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這與不夠重視課后教學反思有直接的關系。職業教育的生源大多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困生,文化基礎和行為習慣都偏差,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反思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很難提高教學業務能力。只有通過教學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總結經驗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在實施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時,重點做好以上所述的五個關鍵點,能有效解決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抓住這五個關鍵點,充分發揮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實現“教學活動”與“職業活動”的完美對接,確保教學模式順利實施,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吉慶.任務驅動之我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7)
[2]鐘柏昌.“任務驅動”教學中的誤區及淺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
[3]吳春芳.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探析[J].大眾科技,2010(4)
[4]余青鋒.“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LC應用技術課程中的探究[J].中國培訓,2013(11)
[5]陳永剛.教學反思的作用及意義[J].甘肅教育,2012(21)
【作者簡介】林秀翠(1979— ),女,廣西桂東機電工程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