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銀
【摘 要】本文探索通過深層次閱讀深化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提出通過梳理框架脈絡、開展主題探究、延伸課外類文、組織多彩活動等開展深層次閱讀教學,發展邏輯思維,滲透批判思維,拓展發散思維,升華創新思維,激發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深層次閱讀 思維能力 思維拓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140-0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對于作者的創作意圖予以精準把握,了解整篇文章的脈絡結構,同時能夠對文章中的不同觀點和態度予以識別,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觀點和思想。這就要求通過深層次閱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評思維、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等。
一、梳理框架脈絡,發展邏輯思維
英語閱讀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抽象、分析、概括等能力,因此應通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從更深層面了解文章內容,從局部、整體等多方面對文章進行分析,從篇章結構入手培養學生閱讀思維的邏輯性。
比如,在高中英語“Travel journal”教學中,筆者不僅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而且讓學生分析認識其寫作結構。本文以日記的形式記述了 Wang Kun 和他的姐姐 Wang Wei 的湄公河之旅,其通過“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from where it begins to where it ends. Now she is planning our schedule for the trip.”引出下文,并在文中講述了其在騎行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筆者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勾畫相應的表示時間的詞語,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文章“總—分—總”的框架結構形式,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文章中所隱含的時間線索,通過 late afternoon、early morning、midnight 三條時間線索讓整個文章結構和內容更加豐滿,學生也通過對文章的細細品味,了解了文章主旨、內含線索,以及相應的框架結構,其邏輯的嚴密性逐漸得以提升。此外,筆者還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脈絡”扮演,讓不同的學生代表文章中不同的時間點來進行閱讀,以此來深化學生的脈絡結構認識,讓學生能夠了解每一個段落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通過結構的劃分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宗旨,從而達到學生邏輯深層次的嚴密性。
很多文章段落之間還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教師同樣需要在此方面對學生的閱讀予以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字詞分析到句型,通過句與句之間關系的分析把握整篇文章的寫作方向、寫作思路,以及寫作主旨,為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二、開展主題探究,滲透批判思維
時代的發展更加需要具有獨立思想、具有批評精神的新時代棟梁。因此,批評思維的形成顯得極為重要。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對學生批評思維的激發,讓學生通過批評思維的發展調整學習的各個環節,準確認識和定位自己,從而尋找到更好的發展提升路徑。
比如,筆者在進行高中英語“Friendship”教學過程中,便通過主題與問題相結合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的批評思維逐漸形成。在閱讀文章之前,筆者首先給學生提出概念性的問題:“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friendship?”但是,筆者并不會直接給學生相應的答案,而是讓學生閱讀文章,從“艾默生”的角度來審視友誼,從更為廣泛的角度來規范友誼的定義。此時,筆者再給學生提出相應問題:“How do you like the way Anne write her diary?”“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ad away?”筆者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教材中的觀點進行對比,并說出支持某一觀點的理由,并以“Friendship”為主題開展相應的理由陳述。這樣的方式,既讓學生能夠避免文章觀點的干擾,逐漸形成自我的思想認識,又能夠讓學生逐漸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讓學生能夠通過現象窺探到事物的內涵,讓學生對文本內容以及之外的深層次含義予以深入理解。此外,筆者還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主題研究與開展,讓學生在完全沒有教師引導的基礎上來自主探索相應主題構建的策略和剖析,一方面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通過相近主題的建設達到批評思維的進一步深化。
批評思維的發展融合了自我意識的萌生,只有學生形成重要的自我觀念和理念,才能夠對原觀點和理念予以反駁。教師還要注重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式,讓學生的“批評”角度更加刁鉆,讓學生的“批評”理由更加充實。
三、延伸課外類文,拓展發散思維
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需要依托于教材來進行,還需要融合其他的課外材料,讓學生在教材與課外材料之間形成對比,強化學生的類文閱讀,從而達到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與構建。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在教材教學基礎上進行適度延伸,從而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讓學生的知識思維體系逐漸形成和建立。
比如,筆者在進行高中英語“Great scientists”教學時,引入了與之相關的語篇“Stephen Hawking”,此文章與教材內容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講述了科學家為人類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以及其在工作過程中所付出的卓絕努力。筆者讓學生將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在閱讀中進行層次性、結構性對比,并說一說自己對于科學家的認識,以及其身上所需要我們學習的重要方面。通過這樣的對比閱讀方式,學生能夠了解到不同文章的創作路徑,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和方式,其思維也更具開闊性。有的同學說道:“A good scientist can make the world change a lot.”有的同學說道:“First,you must be in favor of the field,next,you must learn the knowledge connected with it.”此外,筆者還注重讓學生在主題閱讀基礎上進行更廣泛領域的英語資料搜集與閱讀,讓學生通過“英語角”的方式進行溝通與交流,既達到思想深度的深化,又能夠通過交流來認知事物的廣泛性,此過程也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讓學生的學識更加淵博。endprint
在原有課堂基礎上進行延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拓展,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也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帶給學生更為廣博的知識,讓學生的思考力、思維能力均得以提高,為學生的發展創建新的發展路徑。
四、組織多彩活動,升華創新思維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更加需要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只有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才能夠真正推動社會的進步,以及自身價值的展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培養學生重要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做好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能夠敢“想”、敢“做”,讓其能夠將頭腦中的所思所想付諸現實,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發展。
比如,筆者在進行高中英語“Music”教學時,開展“跳動的樂符”主題活動。筆者讓學生化身成為作曲家、作詞家,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歌曲、歌詞創作,既可以進行情感抒發,也可以進行事實闡述,讓歌曲以更加豐富的形式予以呈現。此過程讓學生徹底放松身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創作之中,也讓其創新的感悟更加深刻。有的同學說道:“Many people,especially young students,like pop songs.”有的同學說道:“When I am happy,I will listen to the happily music. When I am sad,I will listen to the sadly music.”很多同學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還極為注重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和探討,這更是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萌生,并在同學之間予以更好傳遞。此外,筆者還組織很多關于聆聽音樂會、與音樂人溝通等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專業人士對于音樂或者說事業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創新、創造的過程中來,從正面得到創新思維的渲染,讓學生的創新理念在悄無聲息之中得以培養,這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來說,不同的學生可能所適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活動的開展僅僅是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創新的重要性、必要性,讓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研究和創造。
【參考文獻】
[1]陶 蔚.從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淺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華夏教師,2017(8)
[2]張金梅.論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海外英語,2015(17)
(責編 江月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