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平
[摘 要] 高中生正處在逐步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年齡段,音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利用合唱訓練去引導、發掘學生們的音樂審美情趣,不斷展現音樂課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正確引導他們發展“音樂思維”。高中音樂合唱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態度、方法、環節等方面進行精雕細刻,重視對學生基本素質和合唱興趣的培養。
[關鍵詞] 高中音樂;合唱訓練; 表演;實踐
合唱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音樂表現形式,合唱是高中音樂課內與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它能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對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加深學生對合唱的認識
傳統的音樂教學,不管是在高中還是小學或初中,都是采用“師生坐聽”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講,體會到的只是音樂的表面旋律,而理解不了音樂真正的內涵。正確認識音樂的真正精髓,讓學生上一堂有品位的“音樂課”,不僅師生要增加互動,更多的是教師要“懂”學生,“懂”音樂。而合唱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還能給課堂添加許多音樂文化元素,使音樂課變成真正的美育課堂。
高中生正處在逐步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年齡段,音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利用合唱訓練去引導、發掘學生們的音樂審美情趣,不斷展現音樂課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正確引導他們發展“音樂思維”。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合唱訓練產生興趣,因此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振奮人心、氣勢宏大的合唱視頻或音頻,比如《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合唱,這些合唱曲目都非常經典,深入人心,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要讓學生真正愛上合唱訓練,首先教師要對合唱的特點有深刻的認識:合唱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聲部的數量沒有規定,一般有四個聲部;合唱一般分為男高音區、男中低音區、女高音區、女中低音區。
教師對合唱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合唱訓練中,并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二、合唱訓練的要素
許多高中生對很多合唱可能還沒有很充分的了解,大部分聽過,而沒有真正作為表演者成為其中一員。因此,教師首先要教給他們正確的合唱姿勢,這是唱歌發聲的基礎。無論坐和站,都要求學生要保持一種優美的姿勢。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語言、手勢反復提醒他們按要求去做。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合唱的正確姿勢就會逐漸形成。
在高中音樂教學合唱訓練中,教師的示范和對音樂作品的把握一定要做到“省、準、美”。“省”是指指揮動作要節省,根據作品內容的特點,教師要設計恰到好處和容易理解的指揮動作,動作幅度要適宜,而且要避免從頭到尾都是千篇一律的動作,這樣會給學生留下合唱訓練是枯燥無味的印象。“準”是指教師的范唱及指揮時各種起拍、收拍的指揮動作要求干凈、準確。教師范唱和指揮得當的前提是對作品要有很深的理解,否則就容易出現唱不準、指揮不當的情況,這樣的示范就會適得其反,不僅使合唱訓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科失去興趣。合唱訓練還要講求“美”,“美”不僅指教師的范唱和指揮動作準確,而且也存在于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中,以及師生對音樂魅力的演繹,要能表達出音樂作品的內在感染力。“美”是音樂內在情感的體現,教師要讓學生深入體會合唱曲目的內涵,并用心演繹,這樣,合唱訓練的效果將會大大增強。
要想使合唱訓練更有成效,就要進行科學的聲部處理以及藝術性的創造。一般來講,混聲合唱包含了四個聲部的音區,從最高聲部的女高音的最高音,到最低聲部區的男低音聲部的最低音,它包含了四個八度的音域(這是獨唱演員所不能達到的)。如何處理好四個聲部,對于處在變聲期的高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雕琢”,盡量使合唱中既有明亮、有穿透力的高音,又具有寬廣、堅實的中聲區和低沉、渾厚的低聲區,這樣才達到合唱訓練的目標,體現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對于合唱指揮者來說,不僅要懂得聲樂知識和用聲方法,更要懂得把握每個聲部的處理。如合唱《趕圩歸來啊哩哩》,首先出現的是男低音在小字組音區里唱出的“啊哩啊哩啊哩哩”,其他聲部伴隨加入,爾后是女高音聲部在小字二組音區里唱出的“啊哩哩趕圩歸來啊哩哩”。這種音區的大跨度使歌曲產生強烈的對比,反映出男女老少趕圩歸來的喜悅心情,使合唱更具強烈的層次感和豐富的表現力。再如新疆民歌《阿拉木汗》,它是一首典型的少數民族歌曲,風格輕松愉快、風趣詼諧,作者以支聲手法在交替中加了許多補充句,顯得格外活潑,深受人們喜愛。開始四小節主調在男聲,女聲為補充;中間四小節主調在女聲,男聲為補充;最后四小節以男女模唱的手法推向高潮。教師在上課之前,要給學生簡要講述我國民族音樂的情況,告訴他們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風格迥異,要讓學生知道少數民族音樂是我們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對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愛國情感都有益處。
三、注重示范和實踐
氣息的運用在合唱訓練中也很重要,教師在教學和示范時可以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來加強學生這方面的練習,如長音朗誦、二拍子的頓音、四拍子跳音訓練等。還可以訓練學生在合唱時進行循環呼吸,以表現不同層次、起伏感。比如合唱《牧歌》,該歌曲雖然很短,但都是長音延續,在訓練之前,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長音朗誦,保持氣息不得斷音,進行氣息訓練。學生可以一對一、二對一,或者一組對一組進行面對面的氣息傳送,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而且能提高合唱訓練的水平。利用這樣循環呼吸的方法進行合唱,能保持整首歌曲的連貫,在聽眾腦海里展現出來的廣闊大草原是一幅意境優美的畫面。
在高中音樂合唱訓練中,音色的把握同樣關鍵,音色是合唱的“靈魂”,合唱中好的音色不僅能更好地體現音樂作品的內涵,而且還使合唱效果更有層次和美感,真正讓學生的音樂理解力得到提升。
音量對合唱音色的影響也不可忽視,一般來講,音量的增減與音色的濃淡是成正比的,同時也與合唱人數成正比。一個合唱團的音色還與其各聲部之間的比例有關。有時伴唱需輕描淡寫,有時需遙相呼應,有時需著意渲染、烘托氣氛,有時合唱部分接過領唱一下子就推向高潮,就像《讓世界贊美你》這首歌,前面用哼鳴伴唱,領唱后合唱一下子音量就要很大,音色也要很壯美。伴唱還要注意兩點:一是同類聲部的伴唱合唱不要把領唱掩蓋了;二是領伴領合的方法、音色應是一致的,不要脫節,風格統一,除非有特殊的音色需要。對歌曲的處理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實踐形式,將這種藝術實踐形式恰到好處地融入到合唱訓練中,對深化作品的好與壞、高與低、深與淺與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素養、氣質、才能息息相關。
高中生的自我表現欲很強,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安排實踐和表演的機會,培養學生合唱的能力,如元旦、勞動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都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合唱演出,讓學生在全體師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和精神風貌。表演的機會多了,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喜歡合唱,有了積極參與合唱訓練的熱情,合唱的水平也就可以不斷提高。
總之,高中音樂合唱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態度、方法、環節等方面進行精雕細刻,重視對學生基本素質和合唱興趣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啟迪高中生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 萬永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