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小學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傳統小學教育中,音樂教學往往不被重視,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沒有受到良好的培養與鍛煉,尤其是學生的創新思維。筆者針對學生創新思維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激發展開了相應的探討。
一、良好環境的創設
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處于啟蒙階段,所以環境對他們的學習狀況有極深遠的影響。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良好環境的創設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小學教育各項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小學音樂教學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播放歌曲或音樂片段的方式創設音樂學習的環境,并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雖然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可以從聽覺上給學生正面的刺激,但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來說遠遠不夠。
在信息時代下,教師可以從多方面來創設音樂學習環境,并從多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動物說話》時,教師可以利用彩色硬紙板制作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并把它們貼在教室里,營造森林音樂會的氛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動物形象,想象或收集喜愛的動物叫聲,自由組建動物合唱團,學習《動物說話》。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創作,《動物說話》這首歌。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喜愛的動物叫聲融入歌曲中,使學生能夠對歌曲的學習產生興趣。創設小學音樂學習環境,不僅可以從聽覺上對學生進行正面刺激,還可以從視覺、觸覺等其他方面對學生進行正面影響,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大有益處。
二、做好學生的引導與激勵工作
在我國傳統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足夠重視音樂教學,所以在開展教學工作中往往采用較為生硬的展示教學法,而這種教學法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存在一定負面作用。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該做好學生的引導和激勵工作。如在音樂鑒賞環節中,教師可以用不同樂器播放同一首歌曲,讓學生思考不同樂器對音樂風格及表達情感產生的影響。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受到更多啟發,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開展小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讓不同學生之間的思維進行交流碰撞,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
和初中音樂教學不同的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任務強度適中,所以教師擁有更多時間來開展豐富的音樂學習活動,而不同的音樂學習活動往往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展現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開展“樂器學習會”活動,通過帶領學生學習一種或多種樂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當然,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與領悟樂器的音色與使用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音樂博物館,通過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不同種類的樂器及樂器的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使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完整的音樂體系結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然,教師開展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音樂教學落到實處,所以在組織相應實踐活動后,教師還要注意活動之后的總結與歸納,以便對下一次的實踐活動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式
為了避免學生對音樂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導致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所以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如對于五音不全的學生,教師可以先讓這些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對于具備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找到自己聲音中的優勢,并更好地發揮這些優勢;對于音樂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學習趣味性較高的歌曲,使他們從學習音樂轉變成熱愛音樂。當這些工作完成后,教師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結語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獨特的魅力,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找到適合激發不同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和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實現教學目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鳳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