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鴻
摘要:音樂是人類最自然的情感表達,蘊含了人類深刻的情感。如果教師在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就能讓中小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增強中小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讓中小學生可以感受音樂之美,進而陶冶美好的情操,擁有健全的人格。本文探究了如何讓情感體驗滲透到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旨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中小學 ? 音樂欣賞 ? 情感體驗 ? 滲透
一、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滲透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情感體驗。首先,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解音樂作品的題材、結構、音樂史等知識,能開闊中小學生的視野,提升中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其次,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讓中小學生選學一些樂器,如小提琴、鋼琴及各種擊打樂器等。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調動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中小學生在音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材《中國功夫》的教學為例,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經常不集中,而且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對《中國功夫》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教師應該采取直觀的方式展示音樂中的元素。如將各種武打動作以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展示出來,甚至有的教師還可以自己來演示中國功夫。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作品想要傳達的意境,還能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小學生強,感受能力也比小學生強。所以在作品的選擇和教學方法上,中學音樂鑒賞課應與小學有所不同。如在欣賞《龍的傳人》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欣賞音樂作品,還要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涵,從而發自內心的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驕傲。
二、選用符合學生心智年齡的音樂
在選擇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斟酌。由于中小學生閱歷較少,社會經歷不足,教師則應該以階梯性的方式來選擇教學內容,由淺及深、由易及難。同時,教師也應該考慮,隨著當前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普及率很高,承載音樂的方式越來越多,欣賞音樂的方式也不用過于局限。目前,社會上流行的歌曲種類復雜多變,為了讓中小學生能體會到各種音樂的魅力,授課教師應該對不同形式、不同來源的歌曲嚴格把關。教師選用的教學內容應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教學內容應該有鮮明的特色,并且應該有較高的藝術性,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中小學的音樂欣賞能力。
其次,在選擇音樂欣賞教學內容時,教師應與學生積極溝通,盡量選擇學生們喜歡的、熟悉的作品。這樣,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共鳴。
最后,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還應該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中小學生的心理年齡作為出發點,選擇符合他們發展需求的音樂作品。
三、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滲透情感體驗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大部分的樂曲都是中外著名樂曲,中小學生無法理解樂曲的意境,所以很少有學生對此感興趣。就像高爾基說的:“音樂不區分類別,只要一首音樂可以將人們的情感表現出來,可以讓聽者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那么這首音樂就是一首成功的音樂。”因此,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盯著那些中外名曲,還需要適當引入一些貼近現實生活的流行音樂。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引導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春紅.淺談情感體驗在普通中小學音樂欣賞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4,(3).
[2]張明德.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應如何促進中小學生的情感體驗[J].科教文匯,2013,(20).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坳仔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