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安徽合肥 231131)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對于教育行業來說,“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更為教育事業發展迎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就目前形勢而言,中職課堂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還不能很好適應發展需要。因此,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課堂教學,形成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型課堂教學方法,是當前最為緊迫的工作和任務。
所謂“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和應用過程。“互聯網+”教育模式在不斷改變著傳統教育,改變著課程設置和建構,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法。
當前職業院校使用的是傳統的紙質教材,教材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職業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傳統的紙質教材既不能直觀展示實踐場景,又不能將知識點與實踐操作對應表現出來,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學習效率果不佳。
現在的課堂教學采用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沒有彈性可言。而且職業院校的學生知識基礎較弱,成績差距較大,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就會使一部分學生跟不上老師的講解。
在傳統課堂下,教學過程往往以教師理論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為主,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因為傳統課堂主要是要求教師在規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內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教師通常實施滿堂灌的方式,盡可能地在有限時間內多進行講解,很難使學生對授課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往往課堂上聽懂了,實際操作卻無從下手。因此,“學生主體”地位難以保障。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對社會影響日益顯著,“互聯網+”技術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帶來了許多創新和優勢,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對于職業學生而言,喜歡立體的有視覺沖擊的動態教學呈現方式。傳統的紙質教材所展示的教學內容只是靜態的,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從而喪失學習興趣。而網絡教學平臺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時效性強,既有PPT課件、圖片顯示、動畫模擬、現場錄像等,還有游戲互動設計,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課堂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存在局限性,要求教師在規定的時間段和規定的場地完成相關教學任務。而通過“互聯網+”引入的創新課堂,注重建設微課等形式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既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又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課間與課下的有機結合。
教師預先布置課前預習任務,通過網絡上傳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只對學生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提示和講解,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
下面以“汽車電氣”課程教學為載體,進行了“互聯網+”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
建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資源是開展網絡輔助教學的基礎。在資源建設過程中,教師要完成很多前期準備工作。要根據授課學生特點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并合理選擇不同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呈現形式,比如說視頻演示、PPT講解、動畫模擬等形式。同時注重各知識和技能點教學資源的配套齊全。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為了方便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可以對有些知識點配套拓展資料。以授課的“汽車電氣”課程中“汽車空調制冷故障檢測”知識點為例,教師提前錄制操作視,準備上課課件,編寫自測題目等微課資源,并把使用其他不同檢測工具的檢測方法作為拓展項目,以加深學生對空調制冷原理的理解。
為了便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自主學習,教師需要將相關課程的教學資源共享。完成共享功能的就是在線網絡平臺。它既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也可以實現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討論的在線互動,包括教師在線答疑和教學效果的檢測。
4.3.1 課前自主學習
根據教學大綱的安排和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師提前完成授課內容設計,同時將教學資源共享到學習微信群中,并通過微信群發布學習任務。學生上網瀏覽學習任務,根據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如果有疑難困惑可以通過微信群進行交流討論,而且還可以通過教師設置的自測題目對學習的效果進行測試。教師能通過學生測試結果調整授課方向,也可以在線答疑解惑。
4.3.2 課中分組討論
結合校內實訓條件,考慮操作的連續性以及團隊合作性的培養,首先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討論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互助,并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競賽。課堂開始后,教師組織各個小組根據課前自主學習內容制定任務計劃,討論計劃的可行性,并進行人員分配。教師巡回輔導,進行答疑解惑。討論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劃展示,教師根據計劃中出現的問題和弊端,引導全班同學進行討論,以此完善計劃。隨后在操作過程中,鼓勵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競賽,激發學生團結協作的素養。最后,教師要根據各個小組的課堂表現以及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課堂教學方法的深入探索與實踐已經將職業教育放在了一個新起點。教育理念、課堂教學方法的更新,都要求學校、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學習借鑒先進的教育模式,快速適應現代課堂教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