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摘 要:在當今時代,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傳媒技術——新媒體。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很快,具有明顯的開放、多元、交互、快捷及個性的特征,其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使人們獲取、處理及傳播信息資料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使用新媒體的主要人群是高等院校的學生,因此,加強新媒體的研究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識的提高,并且構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開拓新的渠道。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新媒體的出現,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媒體的飛速進步沖擊著舊的教育觀念,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促進創新,本文就將從以下三種創新理念進行具體分析和闡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把握并合理利用新媒體
新媒體可以有效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會對高等院校的發展形成很大的影響,正因為它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因此得到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當然這里面也包括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然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讓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單位對其產生的重大影響認識不夠,因此,不僅給高校大學生帶來了積極影響,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就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集中注意力,獲得的認知比較零散和片面,不利于理念框架的構建,也阻礙了新媒體育人觀念的建立。而要想打破這樣的桎梏,需要從認知過程入手,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動接受新媒體
新媒體可以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由于有些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對其認識不足,因此不能使之很好地服務于自己的工作,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實際上,新媒體的迅猛進步是大勢所趨,它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要求我們必須正視它,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主動使用它,使之服務于思想政治工作。
(二)新媒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新媒體可以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要立足于全局,充分發揮其育人的作用。上文詳細分析了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影響,可以看出,這種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同時也是多元化的,可利用的空間非常大。這樣意義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其環境的優化、空間的拓展、教育手段的提升和教育實效的落實。針對這樣的情況,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對其多元化的育人作用進行探究,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飛速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對新媒體的應用常態化
把新媒體技術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時之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實現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構建網絡化、系統化的工作體系,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不能簡單依靠幾門課程、幾次談話或者主題活動,這需要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膽接受并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完美統一,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一)利用新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僅僅依靠平時的理論課程學習是不夠的,還要關注他們平時的生活,讓思想政治教育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相鏈接。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意識的提高,首先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擴充教學資源,拓展教育手段,搭建更多的教育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新媒體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可供教師使用的新媒體技術很多,如可以每天在校園微信平臺、校園廣播或者利用學校的電子屏及學校的數字電視等新媒體進行宣傳等,諸如此類的新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相關信息的版塊資源。這樣學生就時時刻刻都能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濃厚氣氛,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體的幫助下進入常態化。
(二)利用新媒體開展教育活動,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而且要將這種活動形成完善的制度,進入常態化,而在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積極融入新媒體資源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校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或學校貼吧、論壇等新媒體信息平臺宣傳并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從而對無私奉獻精神及志愿服務的發展過程有更深刻地認識,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這種方便快捷的新媒體形式更有利于隨時隨地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其進入常態化。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新媒體之間的契合點,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實現主題活動的創新、高效,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期有效發展的重要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要發揮合力作用
合力理念有助于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正面作用,讓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還有效避免了其給教育主體對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合力理念的優點是在主體合力和資源的有效重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推動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活動的開展,并且逐漸深入,促進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一)讓思想政治教育和虛擬網絡教育形成合力
在新媒體的推動下,課堂內的教育和虛擬的網絡世界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在高等院校,新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載體,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理論體系的構建,讓課堂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方法更加多樣化,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從事該項工作的人要具有改革創新的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開拓視野,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和心理變化,通過建設自己的個人博客或者QQ群、微信群的方式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QQ空間動態或者微博內容,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將新媒體的虛擬網絡和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讓教育改革的渠道更多樣,實現了面對面的深度交流,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
(二)通過新媒體在家、校、社會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應該結合社會和家庭的力量,形成三方的合力,而在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媒介讓這一設想成為可能。對于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而要同時發揮社會及家庭的作用,在三方合力的推動下,讓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取得好的效果。以這樣的共識為基礎,利用新媒體搭建的平臺,實現學校、社會及家庭之間的信息共享、及時交流,正是新媒體的巨大優勢,消除了以前家校溝通的阻礙,讓家校之間的溝通變得順暢、及時。在這樣的環境下,家長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學習的情況,清楚孩子的心理動態等,而且,教師和家長的及時溝通交流更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教學目標,讓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除此之外,還要借助社會的力量,因為社會可以對家校力量進行有效補充,而且紛繁復雜的社會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作為教育部門,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良好的環境,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惡劣風氣,強化學生的法制意識,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興起,讓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有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促進了教育網絡化的興起和快速發展。新媒體的介入,使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了更豐富的教育手段,形成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巨大合力,讓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擁有了更多的時代因素,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有利于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并且使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著更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駱正林.媒介素養與政治傳播[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2]王虹.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宮淑紅,張潔.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與實踐[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4]楊繼紅.新媒體生存[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