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科 戴傳波 潘高峰 王衛東
摘 要:在工程素質教育背景下,本文結合吉林化工學院培養“面向生產與管理一線現代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化工原理實驗課程的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了化工原理實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的創新探索。實踐證明:通過不斷摸索并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工程實踐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化工原理實驗 教學體系 教學內容 考核方法 創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a)-0-02
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中心引領作用,是聯系基礎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橋梁,具有學以致用、教學相長的雙向作用[1]。化工原理實驗是在學完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化學等相關基礎課的基礎上,針對化工及其相關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工程實驗課程,主要研究化工生產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其實驗設備和操作流程接近于工業生產實際情況[2]。它與化工原理理論教學、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等教學環節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化工原理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有效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實踐環節[3]。在化工原理實驗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過程考核,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工程意識、實施能力、表達及交往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法律法規意識等。在工程素質教育背景下,筆者結合吉林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多年來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和“面向生產與管理一線現代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的經驗,提出了以下對策,以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 以學生為主,構建“四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和分層次教學模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以基礎性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甚少,對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幫助不多[4]。為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室按照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設定項目,分層次開展實驗教學[5],構建由“基礎型—綜合型—設計型—創新研究型”的四層次、素質和能力要求不斷提升的教學體系(見圖1)。目前化工原理教學與實驗中心主要面向本校化學工程與工藝、輕化工程、應用化學、制藥工程、藥物制劑、生物制藥、生物工程、安全工程等19個本科生開設化工原理實驗課程。化工原理實驗教學體系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結合專業特點及專業要求,合理調整實驗內容,設置不同層次教學目標,實施“分層次”教學模式(見圖2)。
2 以學生為主,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在化工原理實驗課程教學當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在很多方面都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6]。化工原理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是“四層次”教學體系和“分層次”教學模式構建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學內容安排盡可能減少驗證型實驗項目,豐富設計及創新研究型實驗項目。以空氣對流傳熱系數測定實驗為例,該實驗在單元操作的過程中體現了傳熱和流體力學等內容,實驗過程又集合多個目標組合。針對該實驗的具體做法是:首先是變更實驗題目為“空氣對流傳熱系數測定及強化傳熱設計實驗”;其次是要求學生組成3~4人團隊,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制作擾流元件,進行傳熱強化實驗研究和阻力損失測定,分析加入擾流元件后的強化傳熱效果和經濟性;最后是要求以團隊形式完成實驗報告或研究論文。通過這樣的創新實踐不僅實現多個知識點的統一化,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探索欲望,增強了學生研究能力、操作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取得較好效果。近幾年,學生的研究成果已公開發表“齒邊穿孔扭帶對管內強化傳熱的實驗研究”[7]和“內插動態葉輪式擾流元件對管內傳熱影響的實驗研究”[8]等研究論文。此外,增設萃取、蒸發、膜蒸餾及雙塔萃取精餾等實驗項目,為學生實驗和創新活動提供充實的物質保障。
3 以學生為主,創新實踐教學考核新模式
實驗考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檢驗學生學習和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科學研究方法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考核使學生在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力等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9-10]。傳統化工原理實驗成績側重于結果考核,而實驗過程操作等過程性環節無法體現[11]。為此,根據化工原實驗的特點和流程,加強教學過程監控和效果管理;優化學生實驗的評定方法;增設實驗討論環節;改革創新型實驗報告為科技論文;實行實驗與仿真并行等教學方式,將工程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化工原理實驗教學與考核全過程。建立了“實驗—仿真—多角度”的實驗過程評價模式,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做到客觀、公正、公平,以最大程度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考核從學生的實驗準備、實驗設計及方案、實驗操作能力、實驗中出現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的創新能力、實驗仿真操作能力及實驗結果的表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主動性,又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反饋,有針對性進行改進,完善教學過程,形成持續改進機制,提高實驗教學質量[5]。
4 以學生為主,規范實驗教學準備與運行機制
充分的實驗準備及高效、有序地運行機制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化工原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實驗前充分準備:了解現場安全知識;摸清實驗裝置測試點和控制點;了解所用檢測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及所測數據的變化趨勢,做到心中有數,并預先制作原始記錄表,并對實驗預期結果、可能發生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做出合理地判斷。學生的預習準備情況需經指導教師通過提問、檢查等方式,確認合格后方可進行實驗。嚴格規范實驗教學運行流程,以確保實驗教學規范、有序運行,提高教學質量,為“面向生產與管理一線現代工程師”培養目標的達成提供保障。
5 結語
基于工程素質教育,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實踐證明,以學生為主,通過構建“四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和分層次教學模式、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考核新模式及規范實驗教學準備與運行機制等措施,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工程實踐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郭曉亞,張彰,周忠華.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化工原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化學教育,2016(16):58-60.
[2] 龍能兵,舒杰.分層次、自選式“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2):114-117.
[3] 李媚,廖安平.構建多層次、分層次化工原理實驗教學體系初探[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3,19(1):97-100.
[4] 胡秀英,文穎頻.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化工時刊,2018,32(2):44-46.
[5] 姬登祥,張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43(10):265-267.
[6] 連曉燕.提升化工原理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云南化工,2017,44(9):121-123.
[7] 計海峰,王翊紅,王衛東,等.齒邊穿孔扭帶對管內強化傳熱的實驗研究[J].山東化工,2014,43(12):96-99.
[8] 計海峰,劉映澤.內插動態葉輪式擾流元件對管內傳熱影響的實驗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11):4-7.
[9] 程金林,吳斌,靳曉枝,等.高校實驗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4):76-78.
[10] 樊東,王曉云,趙奎軍.本科實驗教學規范化考核體系的研究[J].實驗室學,2006(5):11-13.
[11] 雒春輝,柳華,李梅.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J].廣州化工,2017,45(2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