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逐漸引起教育單位的重視。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征表現,從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合理的質疑情境以及靈活借助教學中的創造性因素三個方面著手,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對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策略提出具體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促進小學生創造力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生;創造力培養;質疑情境
一直以來,創新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一個國家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與發展的希望,自身具備的創造力對其長遠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何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創造力成為現階段教學的重點。在小學語言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出課堂教學對于小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實際作用,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展開深入分析。
一、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小學生一般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由于年齡相對較小、學習經歷少以及思維模式還未發展成型,所以小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不容小覷。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創造力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必要條件。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有利于教師圍繞預定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展開高效的溝通與交流,對于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發揮著重要作用[1]。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描述的具體內容,提前準備一個水瓶和一些石子,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這只烏鴉,你會用什么方式喝到瓶子里的水?”這一問題,問題一經提出必然會引起學生的踴躍發言,對于活動學生的思維以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大多被局限在課文內容的生詞以及含義中,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二、創設合理的質疑情境
創設合理的質疑情境是當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創造力的又一重要措施,通過創設合理的質疑情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入思考,同時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主動提出質疑和學會自我解疑,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質疑、思考以及解疑的過程也是學生發展創造力的過程。愛因斯坦曾經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對此,為了在保證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創造力的提升,任課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制訂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供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司馬光》這一課文中,由于司馬光在危急時刻砸缸救出小伙伴的英勇表現讓人稱贊,但是除了砸缸以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救出小伙伴?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可以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和尋找問題答案,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此外,在《小猴子下山》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上山,那么你認為它會怎么做呢?”通過合理創設質疑情境的方式,對學生的思維以及創造力進行拓展訓練。
三、靈活借助教學中的創造性因素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組成成分,主要表現在發散性思維、形象性思維以及直覺性思維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也是創造性思維中最富有創造性的成分[2]。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想要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創造力,需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創造性因素,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靈活的應用。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向學生提出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開放式問題,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提出的刻板限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提問方式,所獲得的提問效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為了保證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師應該充分掌握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圍繞教學任務中心提出針對性較強、思考性較強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提高對學生思想解放、思維活躍以及勇于質疑等方面的重視,通過靈活轉變多種教學方式以及采用多種教學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在發現問題以及提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創造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一項長久性的工作,這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在提高對學生創造力培養重要性認識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通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合理的質疑情境以及靈活借助教學中的創造性因素等方式,最大限度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曉英.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N].發展導報,2017-11-21.
[2]嚴利琴.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7):7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