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教育家斯托利亞說:“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很多人認為閱讀應當是語文學科的任務,其實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語言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善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數學閱讀方法,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讀活教材提高數學閱讀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通過課內外活動加強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一、創設數學情境培養數學閱讀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經常處于邏輯化的語言以及嚴謹化的數字中,認為數學是枯燥乏味的。但其實數學語言具有多樣性,能夠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數學閱讀指導,可以從創設情境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創設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使得數學知識更加具有真實性,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當然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一定的原則,既能夠將數學知識點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又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首先我們來分析創設質疑情境,這種情境的創設就是鼓勵學生大膽思考、開動腦筋的過程,讓學生學會質疑,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疑義,以求解決問題的形式。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中,要從具有針對性以及啟發性的問題出發,讓學生不斷激發潛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是創設生活情境,這種生活情境的塑造對于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解決生活問題的技巧和知識,因此通過生活場景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置身其中,理解數學語言的魅力,進一步優化數學課堂。
最后是對于實踐以及交流情境的創設,交流情境的創設就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數學討論,尤其是針對一些數學課堂中的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討論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數學語言進行溝通交流,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對于數學閱讀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數學閱讀方法
增強數學閱讀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展開更加有效的閱讀,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抓住重點,學會分析,通過掌握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是對數學教材的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數學教材的導讀進行閱讀。數學教材的編訂都是諸多專家編纂而成,具有一定的引導性,讓學生學會逐字逐句地閱讀教材,從細節處把握數學知識。
其次是對數學題目的閱讀。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隱藏的條件,指導學生通過精細化的閱讀方法展開閱讀,讓學生快速把握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
當然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有效數學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始終圍繞著學生展開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閱讀方法,學生就能夠嘗到自讀教材的甜頭,養成自我閱讀的好習慣,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了,有助于教師節約課堂導入時間,進一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三、通過課外數學閱讀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要注重向外延伸。教師應當積極推進數學課外閱讀,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數學的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那么如何開展數學課外閱讀活動,加強對于學生的閱讀指導?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學生的閱讀時間要有保障,課外閱讀內容豐富,這就需要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積極為學生推薦一些有效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提升數學閱讀能力。其次要多開展閱讀分享活動,聯系學校或年級組每學期開展一次以數學閱讀為主題的“數學文化節”活動。這類活動可以是手抄報、數學知識分享、數字游戲等,還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書目分享,將自己閱讀到的好書或者好的內容與同學們分享,共同享用閱讀的果實。
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小日記、心得、小論文和數學讀后感,讓學生養成記錄的好習慣,在實踐中收獲學習能力。當然,課外數學閱讀活動的形式多樣,教師可以巧妙設計,靈活應用,但是要始終圍繞著學生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數學閱讀能力,進一步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培養學習積極性以及提升學習效率有著積極作用,教師應當始終圍繞著學生展開閱讀教學,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