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綜合化,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當是指導者,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態度;教學方法
小學生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有助于教師把握整節課的感情基調,讓學生融入學習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通過情境教學引發與文章的情感共鳴;要豐富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多樣的學習活動,樹立不同的情感態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目標;要善于通過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構建集體主義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一、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引發情感共鳴
學生具備語文基礎知識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目標,更需要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可以通過三方面來實現:
1.制訂教學計劃要結合學生實際
制定行之有效的學習目標,促使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語文知識。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設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促使學生能在生動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會主動探索研究學習,認識到語言的實際應用性。
2.引入歌曲、故事等元素
小學生對聽故事感興趣,喜歡聽音樂,老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開始前通過小故事或英文歌曲導入,在適當的環節提出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學習《我親愛的祖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播放關于歌唱祖國、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歌曲,讓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緊接著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3.利用游戲導入學習內容
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可以緊抓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開展游戲教學,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語文知識。例如,角色扮演、朗讀課文等,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二、豐富語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情感
情感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穿插情感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通過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目標,更能夠推動學生的學習進度,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匯總中。教師要把握語文教學基調,將情感教學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加深學生對語文教學情境的了解,促使學生將情感態度教學融入語文學習,培養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多彩的民族小學》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強對世界的認知,知道在漢語之外還有很多的語言,共同構成了我國的豐富多彩語言,進一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顧慮到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基本狀況,更要注重對全體學生情感態度的教學,在教導學生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的任務目標。同時,教師妥善處理一些長句,結合教學過程,采取簡短精練的語言點撥學生思維,讓學生不斷訓練口語能力,實現情感目標。
三、倡導小組合作探究,鍛煉協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小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蝌蚪找媽媽》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探究小蝌蚪的變化過程,理解文章的內涵。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讓其學會尊重他人意見,互相取長補短,并且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能培養學生協作能力,當小組成員之間處理信息遇到困難時,可以組內尋求幫助,互相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還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饋,學生在小組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極有可能是大多數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學生及時糾錯、自我糾錯、小組糾錯,更有助于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學習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更有助于實現整體化情感教育目標。
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情感態度教學積累而形成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貫穿情感教育,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一點一滴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參考文獻:
[1]陳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讀寫算(教研版),2014(24).
[2]張文青.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