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晁采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 201600)
大學與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國際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高校,可持續校園或者說綠色校園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先進理念和發展方向[1]。筆者于2017年7~12月在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商業與藝術”的學習項目,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該校的可持續校園建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該校的文化創意元素在可持續校園建設中的運用,對于國內大學的可持續校園建設頗有啟發。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VCU)成立于1838年,位于弗吉尼亞州州府里士滿市,是一所有著近二百年歷史的國家級公立研究型大學,提供本科、碩士、博士,三種學位類型。其藝術學院在全美排第2,公立大學排名第1。高雅藝術、雕塑、纖維藝術、平面設計、室內設計、陶瓷等在全美排名前12位。其中,美國大學雕塑專業研究生排名(Sculpture)第 1。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不僅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具有較高的水平,而且在遵循世界先進發展理念、倡導可持續校園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可持續校園建設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迄今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個年頭。20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對舊的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在全球形成共識。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高校積極倡導可持續校園理念,確立了可持續校園建設的框架,把可持續校園建設上升為學校長遠戰略的一部分。而弗吉尼亞聯邦大學也是其中活躍的一員,該校為美國綠色建設理事會成員,也是美國高校可持續發展協會((AASHE))會員,與其他美國600多所高校一起簽署了美國高校大氣保護責任書[2]。為了更好地貫徹可持續校園發展理念,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成立了學校“可持續發展辦公室”(the Office of Sustainability),其目標包括:減少校園溫室氣體排放;減少飲用水消費減少;在校園工程設計中減少能源和水的消費以及廢水產生;提高廢棄物轉化率,爭取實現零廢棄物;在采購中實行環保優先的采購政策和采購程序;減少學校班車和校內用車的使用;增加可持續食品的采購比重;在新工程都采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模式等。
筆者是7月份到達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雖然是炎熱的夏季,校園的優美的環境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校園內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文化創意元素。這些創意元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意環保型交通工具。據報道,該校校園在教職員工上下班和學生校園往返途中的交通能源使用量幾年來持續下降。校方購買的校車100%為綠色環保校車。在校園里設有共享太陽能單車點,設立自行車日,校園里隨處可見騎自行車的學生。設立自行車日,校園騎自行車人數增加了,學校的自行車比賽活動也成為學校一景。學校鼓勵學生使用公共交通,每天下午五點之后都會有校車免費接送學生回宿舍。
(2)充滿創意元素的高科技建筑。2018年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當代藝術學院大樓啟動使用。大樓設計新穎,充滿創意元素,采用可防御風化的鍍鋅外表面,透明玻璃幕墻和天窗。這樣的設計為大樓注入更多的自然光,可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大樓還有四個特別的綠色屋頂,可用來吸收雨水,還能將隔熱效果最大化。這種建筑不僅符合可持續的科學要求,而且富有美觀,讓人賞心悅目。
(3)組織綠色校園步行游活動。該項活動由可持續校園辦公室提供校園所需要的信息、手冊、地圖,以及往年校園步行游的相關資料。在新生入學時就由教師發放校園地圖,用作業的方式引導我們熟悉校園,通過校園步行游,深化了綠色、低碳、環保意識,提高了我們對可持續校園的感性認識。
(4)推廣可持續校園生活方式和習慣。倡導學生減少水電的使用,鼓勵日常廢品回收和循環使用,構建與可持續校園理念相一致的行為習慣,形成一種校園文化。學校里四處可見直飲水點,減少了礦泉水的購買率。發起“綠色飲食工程”(Eat Green Program),倡導健康、可持續的飲食習慣。校園內以及附近的餐廳也使用可回收利用的紙盒盛裝食物。
(5)具有美感的多功能箱項目。在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校園,到處可以看到色彩斑斕的多功能垃圾箱。并且在宿舍的每一樓層都設有通過顏色分類的垃圾房,這些多功能箱,通過各種顏色鮮艷的圖案指導學生進行垃圾分類,不僅實用,而且美化了校園環境,也是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宣傳品。
(6)藝術化的路標和指示牌。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藝術學院和相關專業在全美排名靠前,校園內藝術氛圍濃厚,到處都彌漫著藝術氣息,最吸引眼球的路標和指示牌,已經完全藝術化,讓人賞心悅目,學校周圍隨處可見的墻壁涂鴉,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同時帶來了很多趣味。
(7)學生自發活動的創意性。在可持續校園建設中,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在學校圖書館門口,經常會遇到拿著調查問卷,宣傳冊和小零食的學生自發宣傳節約能源,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學生自發組織在圖書館門口的草坪上讀書,享受陽光。
(8)二手文化。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校園后街每月都有一天藝術節,在這一天會有很多藝術家以及二手賣家紛紛來這里展銷,吸引了很多學生以及居民。這些商家將二手物品做成一種文化和情懷,在另一方面也節約了資源,推動了可持續發展。宿舍樓下設有二手物品回收箱,大家將自己閑置的物品投入,其他人可以隨意取用。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可持續校園建設,十幾年持之以恒,態度嚴謹,工作細致,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根據學校網站報道,該校2015年獲得了美國大學可持續建設的銀獎。然而,對于筆者印象最深、啟發最大的還是可持續校園建設中的創意元素。創意讓可持續理念變得可親而接地氣,也提高了可持續校園建設的新穎性、參與性、體驗性,也使得可持續校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群眾基礎。而國內一些高校,雖然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推動校園的可持續發展,但往往總感到不僅缺乏持之以恒的長效機制[3],而且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意,給人的感覺是官方式宣傳,沒有針對當代年輕人特點進行設計,而VCU的做法值得我們國內大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