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潔
(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中國的教育教授理念大致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到“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理解以及補充”[1]的轉變。理念的轉變僅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體現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際當中,通過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其變為現實。筆者僅就自己的學習、授課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
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建國以來蘇式教育模式的影響,英語課堂教學一直處于“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模式。從教師備課,課堂講解,布置任務到學生聽課,完成作業,再到統一測評、考核,均是以教師意志為唯一主線貫穿始終,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相應的溝通交流環節。每個學生的語言天分、興趣愛好和理解接受能力不盡相同,這就是為什么同在一座教室,同是一位老師,大家的英語成績卻不盡相同甚至相差甚遠。在以分數論英雄的考核模式下,教師也不可避免的會更加欣賞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缺乏足夠的耐心,在績效考核的重壓下甚至采取體罰等手段,不僅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還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償失。
無論學生階段或授課階段,筆者經常聽到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老師好討厭,我不是太喜歡聽他/她講課,一到他/她的課我都懶得學,導致我現在對這門課程也感到厭煩了,怎么都學不會”。人們常說“師徒若父子”,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增進師生感情,密切師生交流的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學習上達到愛屋及烏的良好效果。一個受人尊敬,讓人喜歡的教師不僅可以營造出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更能密切師生交流,增加師生互動,學生們也更加愿意向老師吐漏心聲,尋求在學習上的幫助。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學生們的語言天分、興趣愛好和理解接受能力千差萬別,這也造成了大家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那些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接受能力的較差的學生在面對背不完的單詞、語法,做不完的英語試卷,看不懂的英語文章以及經歷一次又一次的低分挫折后,其學習興趣自然消磨殆盡,甚至產生厭學以及抵觸性的心理。和諧的師生關系帶來的是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勵,學生們在面臨困難時遇到的不會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斥責,而是認真分析,孜孜不倦的教導和解決困難后不吝言辭的夸贊與微笑。
有句很出名的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努力的老師”。排除個別極端的情況,筆者很認同這一點。在新課改新理念的要求下,仍然堅持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僅僅將課本上的“死”知識原封不動的表述給學生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要求。新的教學理念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會做題,考高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深刻理解、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并自如的運用,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不是只會刷題、做題應對考試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們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思想,不僅要會授課、會講題,更要提升自己在英語口語、聽力、閱讀、寫作和詞匯儲備等全方位的能力,只有自身素質的提升,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們更多的引導和幫助。一位談吐優雅,風趣幽默,學識淵博,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教師顯然比一位學識一般、學歷平平、一知半解的教師更受學生歡迎,更容易構建和諧輕松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管理式的教學手段、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及拿來主義的學習思維根深蒂固。誠然,此種方法實用、省事兒且見效快,但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生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差,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容易使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產生厭學等逆反心理,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例如,新課改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具體到“聽”和“說”來說,英語聽力和口語的提升,僅靠教師去灌輸知識是行不通的,根本上還是依賴學生們自己去親身實踐,不斷地練習,培養聽感和語感。當然,從教師主動向學生主動的轉變并不代表教師可以放手不管,而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做好一個引導者和幫助者,舍去教室最前方的講臺,將教師從高高在上的位置打落“凡間”,把講桌融入到課桌當中。具體來說,可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內學生相對而坐,課桌沿著四面墻壁分布,每一組靠墻地方設置一個小黑板供組內研討、展示、講解而用,教師只需要布置課題任務,由小組內學生共同討論[2]。例如,教師可布置小組內研究某一篇課文,找出大家認為的生僻詞,分析并翻譯語句、語法,總后匯總,形成小組討論意見,每個小組輪流選出一到兩個代表向大家陳述小組談論結果,最后由老師給出參考性的答案和建議。這樣不僅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促進學生們的優勢互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師生間的良性溝通與互動,密切了師生關系,讓學生們養成主動學習,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以成績決定命運的高考制度模式下,學生們的學習壓力日益繁重,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對減輕學生壓力,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至關重要。一個輕松、積極的課堂氛圍可以極大促進學生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對于英語教師來說,標準的發音,條理清晰的講解,優雅而不失風趣的談吐僅是基本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余,對一個單詞、一組詞組表達詞義的生動闡述,在隨機提問時,對某些學生一時尚未完全掌握時的真誠鼓勵,對表現優異,積極進取的學生不吝言辭的贊美,不僅減輕了學生們的緊張、抵觸情緒,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習的積極性,真正促使學生從學到樂學的轉變[3]。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以新課改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為指引,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實際,創建豐富多彩、積極和諧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