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婷婷
(山東省新泰市泉溝鎮果莊學校 山東 新泰 271200)
小學時期的孩子們正處于生理和心智發育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孩子們的教育影響不容忽視。隨著中國發展軟實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文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像以前那樣單純的帶領學生學習西方文化,我們要把中華文化元素融入進去,讓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有“三字經”“四書”“五經”等教育典籍,還有儒學、道家、墨家等學術理論上的“百家爭鳴”,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1]。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學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習,每一種語言都有其語言歷史背景。小學生學習英語,通過學習語言、閱讀歷史出版物,了解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然而,小學學習階段也是理解外部世界、促使自己思考的關鍵階段。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西方語言和文化進行闡釋,也可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比較,有利于孩子們在學習歷史中接受語言。因此,小學英語老師在平時上課時,可以結合自己家鄉的一些風俗習俗、符合傳統節日之類,如“嫦娥娥月”“中秋節”“春節”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和符號。這些都可以使得英語課程符合小學生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西方國家文化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的語言和文化,并且使兩者兼而有之。
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是詞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從詞匯教學入手。正常來看,小學英語的學習都是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就是給學生打基礎。小學生比較愛玩,可能會覺得很枯燥而學不進去,要求他們死記硬背對小孩子們來說也是很痛苦的。在詞匯學習中,老師可以講一些有意思的傳統典故,幫助孩子們提高學習英語單詞的興趣,提高學習成績。例如,我們學習 “apple”這個詞時,除了講它的基本意思“蘋果”以外,還可以說一些其他的經典故事。就像《神筆馬良》,在窮困時吃不到蘋果,他有了神筆以后想吃多少蘋果就可以畫多少。學習涉及色彩的詞匯,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詞匯的形象感。例如,中國古代皇帝的龍袍都是黃色的,代表著財富和權力;黑色比較莊嚴和嚴肅,一般用于葬禮和其他場合;紅色看起來很喜慶與吉利,傳統婚禮上比較喜歡用紅色,紅色的蠟燭紅色的禮服等。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詞匯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
大家都知道,英語的學習本身是一門語言的學習,所以多說多講對英語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意思的小情景劇,根據古代的一些典故,讓同學們復制表演出來,這能很好地整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也使學生把英語知識和中國文化結合起來學得更透徹。由于小學英語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都是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大作業,情境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如果教師能創造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境,就可以有效地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2]。例如,當學生學習西方圣誕節時,老師可以講講我們中國的春節,現在中國春節已經走向全世界,好多外國朋友也在過中國春節;小朋友們學到了關于春節的節日習俗,就可以和國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過節經歷,還可以交到更多的新朋友。這不僅能使學生在對西方文化了解的同時也使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現在小學英語課本上的配圖啊、節日啊、食物啊大部分都是外國的東西,教科書中火腿、面包、三明治等食物都是典型的西餐,節日的知識內容一般是感恩節、圣誕節等,很少提及中國傳統節日和傳統食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例如,當學習西餐的飲食文化時,也要學習有關于筷子的歷史文化。筷子真的是大有講究的,別看它是我們餐桌上最普通的一個東西,但是包括它的形狀、長短、粗細都是很有講究。在教授西方節日時,可以談論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然后通過互相對比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3]。
在教科書中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時,應比較全面地與英語課程結合起來,老師備課過程中應準備足夠的材料,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完成小學英語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典故設置一些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4]。例如,1-3年級的學生可以制作一些簡單的傳統食物,并且介紹它的典故;4-6年級的大孩子們可以學習中國傳統的就餐禮節,包括吃飯的時候大家怎么就座之類的;可以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創作一本英文畫冊,比如根據傳說中的形象畫一個“年”的畫冊,然后用英語去表達。
在當今時代,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逐漸被大家認可,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們把中國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使學生學習語言能力最大化。現階段,如何將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需要所有教師進一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