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英美兩國少兒德育成效看中國傳統教育

2018-03-07 15:43:33
文化學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理念教育教師

鄧 婕

(長沙師范學院外語系,湖南 長沙 410100)

《說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1]《禮記·學記》開宗明義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2]亦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3]以上中國古人對教育的定義說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長人們善的一面,挽救他們的過失,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社會安定與否與人民的心理素質和社會行為有直接的關系,而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與社會行為始于少年兒童時期[4]。因此,相較于知識技能的培養,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在校行為狀況及少年犯罪率應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成效的根本尺度。同時,此三方面也能夠清晰地反映一個國家德育的成效。縱觀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教育史,中國人對自己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失去信心,而英美兩國尤其是美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卻在我國備受推崇。此現象是好是壞?針對這一問題,必須先深入探究另一個問題:這兩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其本土實施的成效如何?也就是說,這兩個國家的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校行為狀況及少年犯罪率如何?如果英美兩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此三方面而言皆卓有成效,那么此現象應該得到大加贊賞。然而,外國數據表明,近幾十年來,英美兩國的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小學在校生行為滑坡,少年犯罪率上升。

一、英美兩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就英國而言,帕爾瑪(Palmer)在歷時三年的大面積調查研究后發現,從20世紀末期開始,大量英國兒童患有從未聽聞的學習障礙癥,排在首位的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ADHD)[5]。患孤獨癥的兒童比例則達到100∶1[6]。2004年,一家英格蘭研究機構調查表明,患有行為問題的年輕人較30年前高出一倍,而患有情感問題的也增加了70%[7]。2012年,政府調查發現每10個兒童中有一位患有心理疾病[8]。每30個15~16歲的男性中就有一位患抑郁癥或焦慮癥,而在同齡女性中患此病人數則增加至10%~20%[9];另一組數據顯示,每12~15個兒童中就有一位患故意自殘癥[10]。2015年的一項調查發現,40%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情感狀況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11]。

就美國而言,20世紀80年代,每50000美國兒童中有一位孤獨癥患者,而到2004年,其比例增長至166∶1[12]。2004年,美國心理協會估測,每6個美國兒童中就有1個兒童患有心理疾病[13]。2013年的調查顯示,2005—2011年,3~17歲的人群中有6.8%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3.5%有行為問題,3%患焦慮癥,2%患抑郁癥,1.1%患孤獨癥[14];而12~17歲的人群中有4.7%患非法藥物使用紊亂癥,4.2%患酒精飲用紊亂癥[15]。2010年,自殺甚至成為美國12~17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6]。2015年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有157000個少年因自殘而住院[17]。截至2016年,美國仍有20%的兒童患有心理健康紊亂癥[18]。

二、英美兩國中小學生在校行為以及少年犯罪狀況

在觀察英國近十幾年來中小學生在校行為和少年犯罪狀況之前,有必要先概略了解英國傳統教育理念及傳統在校中小學生行為狀況。首先,英國傳統教育理念與中國傳統教育理念有相似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尊敬家長和教師。在英國政府尚未借鑒美國的兒童保護法及教育理念之前,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少年兒童時所需的合理權威沒有受到侵犯,因而少年兒童皆懂得尊敬家長和教師,中小學學校秩序良好。然而,近十幾年來,英國的中小學生在校行為不容樂觀。2008年英國的一項調查表明,54%的成人認為少年兒童的行為舉止相較幾十年前開始變得與禽獸相似[19]。2009年,英國心理學會的一位研究員提出,英國當前的兒童保護法使得兒童的權利受到過度保護,而家長和教師則失去管教兒童的權威,少兒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得到縱容,進而導致少兒肥胖癥發病率、未成年人懷孕率、少兒酗酒率、少兒犯罪率逐年攀升[20]。據調查,2014—2015年,英格蘭和威爾士10~17歲的少年被捕入獄人數為94960,占同年齡段人口總數的1.2%[21]。2014年,英國政府調查顯示,17.9%的中小學生被診斷為有特殊教育需求[22]。這些被診斷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學習、行為、心理上的障礙。然而,數千位英國中小學教師都表示,許多沒被診斷為特殊教育需求的中小學生也出現了持續的行為滑坡和學習潛能滑坡,而行為滑坡包括不尊重父母、教師及長輩,以及暴力行為等。這種滑坡在幾十年前的英國少有聽聞[23]。

就美國而言,美國大眾皆感受到現在的美國人比三四十年前更加粗魯[24]。2010年,美國10~17歲總人口數為74181500,犯罪被捕總人數為13120947,其中18歲以下被捕人數為1217454,占美國未成年人總數的1.6%。每十二件謀殺案中有一件有少年參與[25]。被捕入獄的美國少年犯中65%~70%被診斷為患有心理健康紊亂癥[26-27]。2010年,48%的美國中學生曾在過去一年中使用過大麻及其他非法藥品。2011年,全美國每10名中學生中就有3名參與校園斗毆,每25名中學生中有1名因斗毆而受傷,每4名學生中有1名學生的私人物品被盜或被損。此外,全美國17%的中學生攜帶武器上學,其中攜帶槍支人數為5.1%,而7%的中學生在校受到武器威脅或因武器致傷[28]。2011—2012年,38%的美國教師認為或強烈認為學生的搗亂行為妨礙了正常教學。就校園暴力而言,2011—2012學年期間,美國全國有6%和7%的學生分別接受在校和離校隔離懲罰。而相較其他種族,亞裔學生只占接受離校隔離懲罰學生總數的1%。就亂性行為而言,2013年美國官方調查顯示,47%的14~18歲美國高中生已有過性生活的經歷,導致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患各種性疾病和未成年懷孕[29]。2015年的數據表明,在2013—2014學年期間,65%的公立學校記錄了校園暴力事件,其中12~18歲的美國在校生中有24%的女生和19%的男生遭受校園暴力[30]。2016年數據表明,患心理健康紊亂癥的中小學生引發頻繁的學校紀律問題,而這些問題亦導致日后生活質量降低、失業,甚至入獄[31]。

三、由英美兩國中小學生在校行為犯罪狀況引發的思考

以上數據表明,近十幾年來英美兩國少年兒童的德育效果不佳。雖然美國不斷出臺新的教育方法和政策,但是少年兒童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那么,為什么近百年來備受中國人推崇的美國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美國本土的實施卻收效甚微?為什么英國教育在近幾十年來出現質量滑坡?中國傳統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借鑒和啟示?

(一)暴力、色情危機,媒體管控不容緩

英國18世紀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曾在其巨著《羅馬帝國衰滅史》中總結,羅馬帝國的滅亡在于公民美德和個人道德的喪失[32-33]。近十幾年來,英美兩國不斷涌現報道、研究為其本國的道德水準急劇滑坡鳴警鐘[34-36],導致此滑坡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媒體中暴力、色情、惡言、挑撥是非等負面內容,包括某些動畫片。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媒體對少兒和成人的影響最大,在教育層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極少數人是“生而知之”,絕大多數人的成長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媒體內容是善的,大眾就被教好了;若其內容是惡的,大眾就被教壞了。雖然十幾年前美國學者開始認識到媒體中違背倫理道德的內容是造成美國整體道德下滑的首因[37],但由于媒體經銷商唯利是圖,將宣揚暴力、色情一類的負面內容美其名曰“言論自由”,完全忽視了媒體應該履行其維護倫理道德的義務。同時,美國政府由于依賴媒體大財團的財政資助,并沒有大力度地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對媒體內容進行管控。諸如好萊塢等媒體大肆宣揚色情,導致美國青少年患性疾病人數只增不減[38],性疾病種類逐年遞增[39],而其所宣揚的暴力加之槍支販賣合法導致美國槍擊暴力事件持高不下[40]。在如此不利的大環境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民眾,包括家長、教師、少年兒童及其他成人,產生了倫理道德認知的偏差,進而導致整體道德教育質量下滑,少年犯罪率居高則不足為怪。

相較之下,中國歷朝領導人明確認識到教育是增長自己和民眾善的一面,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首要任務。因此,中國歷代是用教育目的和理念來指導媒體發展,或者說媒體內容服務于教育目的。不論治病,抑或是治國,中國人自古最重視防患于未然。除去明清兩朝中末期出現的一些宣揚違背倫理道德的文學作品,中國歷朝歷代媒體內容的一個標準是“思無邪”[41],這與美國各大媒體所崇尚的恰恰相反。孔子的教學理念還明確表明“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42]。因此,中國歷朝,除去歷朝末期及民國時期,在媒體內容方面皆強調抵制色情、暴力等負面內容的出現,這正是“隱惡揚善”的智慧所在。舉凡中國歷代文學作品、戲劇、歌曲等所宣揚的內容皆不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倫理道德的總綱要,少年兒童在家庭和學校所學的內容與在媒體上所聽所見的內容也相契合,保證了教育的完整性,也確保了社會的安定、和諧。這一智慧的確值得中國后代子孫借鑒。

(二)心理干預僅治標,家庭教育方治本

針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英美兩國教育界人士多年來為此尋求對策,建立各種心理健康中心,配備心理醫生,醫療費用昂貴但[43-44],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有充分的數據表明,英美兩國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在這十幾年中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有增無減。究其原因,這些舉措皆未從問題的核心著手,即家庭教育。習近平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45]英國學者帕爾瑪亦強調,當今社會來自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仍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46]。在校少年兒童縱使每天接受兩小時的心理醫生干預,但是回家之后仍然必須面對導致其心理問題的各種負面家庭因素,這樣一來,兩小時的干預效果歸于零。中國歷朝歷代在所有教育中最重視家庭教育。二戰后,外國學者研究中國古文明在四大古文明之中之所以能夠屹立幾千年不倒,關鍵在于家庭的維系,而羅馬帝國滅亡的一個關鍵因素則是家庭的崩潰[47-48]。概括而言,家庭教育包括三個方面:家庭的穩定狀況、家長的道德榜樣、父母子女之間關系的定位。

1.家庭的穩定狀況

家庭的穩定狀況在本中指的是父母之間是否和睦、離異,父母尤其是母親是否常伴隨在少兒身邊。就美國而言,還包括父母是否同居。父母離異給兒童心理健康帶來直接、深遠的負面影響[49]。英國的調查數據顯示15%~30%的少年情感及行為問題與家庭結構的變化有關,而父母不和或離異是兒童情感及行為問題的主因之一[50-51]。2016年數據表明,美國國民的離婚率高達36%[52],同居率則高達38%[53];結婚夫婦的離婚概率在美國是33%,而同居夫婦的離婚概率是62%[54]。將這組數據與本文第二部分數據相對照,美國出現高頻率少兒心理問題便在意料之中。同時,高離婚率的一個原因是多數美國人結婚的基礎是缺乏理智的愛情,很多時候是基于欲望,而不是基于恩義、道義和社會責任感[55]。欲望易變,這也在某一程度上造成美國夫妻雙方婚后并不是以孩子的健康心理成長為重,而是將個人感受和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導致眾多單親家庭產生。英國學者帕爾瑪發現,傳統家庭和婚姻模式的改變是造成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56]。

相較之下,中國傳統家庭理念真正維護了少兒身心健康成長所需的穩定環境,這一理念可以在每個家族的家訓中一覽無遺。中國古人認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穩定的家庭始于擇偶,而夫妻的結合是情義、恩義和道義的結合。因此,絕大多數家族的家訓中皆有關于“慎婚姻”的說法,如“凡兩姓聯姻,不責重聘,不計厚奩。務擇詩禮之家,古樸之俗,不以目前之貧富論也”[57],“相女配夫,必相當對,不可指腹為婚,不可稚齡受聘”[58]。家訓還規定,夫妻婚后必須遵守禮節、規矩,以確保夫妻雙方的和睦以及整個家族的和睦。就丈夫而言,“男子晝不居內,夜不居外”[59],要求做丈夫的必須顧家。此外,“為夫者當以正道自持,和而且敬,如妻言有理,亦當從其勸諫”[60],要求做丈夫的必須以身作則,對妻子和氣、恭敬,也應當聽從妻子合情合理的勸諫。就妻子而言,“言笑舉止敬慎端莊,安詳貞靜孝舅姑,正己方可率人”[61]。可見,中國傳統家庭理念講求夫妻之間的相互尊敬、相互體恤、相互學習。總而言之,正是因為家庭婚姻的穩定,才真正維護了少兒健康成長的權利。

2.家長的道德榜樣

少兒心理健康問題、行為問題及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身教的失敗。中國傳統文化中“養不教,父之過”的教育理念是亙古不變的大智慧。而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講求身教勝于言教。清朝陳宏謀曾言:“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62]南宋袁采所著《袁氏世范》云:“然世之善為人子者,常善為人父;不能孝其親者,常欲虐其子。此無他,賢者能自反,則無往而不善;不賢者不能自反,為人子則多怨,為人父則多暴。”[63]中國古代家庭皆為二三百人以上的大家庭,治理一個大家庭所需的智慧與治理一個國家無異。人不守禮,則無以齊家。元朝鄭太和所著《鄭氏規范》有言:“為家長者,當以至誠待下。一言不可妄發,一行不可妄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64]北宋司馬光在《居家雜儀》中亦教誨族人:“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65]可見,中國古人極其強調父母以身作則。美國亞裔少年兒童良好的在校行為及低犯罪率,也從一個側面肯定了亞裔華人所沿襲的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理念的效果。

此外,家庭教育的好壞尤其與母親的賢德榜樣緊密相關。古人云:“治天下,首正人倫,正人倫,首正夫婦。”中國傳統婚姻觀念強調了女子對家庭運作和子女教育的重要性[66]。《古列女傳》記載,周朝之所以能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這樣的圣人,興盛八百年,皆歸功于周室三母[67]。鑒于民國時期的種種亂象,當時的一位高僧精辟地分析道:“夫天下不治,由于家庭無善教。教子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為切要,以今日之賢女,異日即為人之賢妻賢母,人能得賢母之教育,賢妻之輔助,豈有不成賢人乎哉,故曰教子女為天下太平之根本也。”[68]“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于母者獨多。居胎則稟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于不肖。”[69]英國傳統的婚姻觀念也強調女性在經營家庭和教育兒女中的重要作用。斯邁爾斯(Smiles)指出:“女人的影響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不管在哪個國家中,她們的狀況影響著這個民族的道德、行為方式和品格。”[70]由此可見,不論中國還是英國的傳統家庭教育理念,母親在家庭教育中起著主要作用。母親慈愛、理性、有德行、有智慧,兒女必然受益。

3.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定位

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中人與人之間有五種基本關系,也就是古人說的五倫,即夫婦有別、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五種關系是自然規律,古今中外皆適用。可見,父子關系與朋友關系全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父子有親”指的是“父慈子孝”,即父母有愛護養育子女的本分,而子女亦有恭敬愛護父母的本分。這種本分是無條件的,天道使然。就英國及歐洲各國傳統教育理念而言,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系也是父子關系而非朋友關系,父母有權更有義務養育、管教子女。相較之下,父子之間是朋友關系的理念源自美國,這也是一系列家庭社會問題的源頭之一。從父母的角度而言,按照天道倫常而論,父母有天職教育子女,必須為子女的所作所為負責。然而,一個人不一定需要為自己朋友犯的過錯負責,而且朋友之間的規勸也是“事不過三”。如果將父子關系等同于朋友關系,如果父母視子女為朋友,那么父母則可以像對待朋友那樣沒有愛護、養育子女的本分和必要。從子女的角度而言,子女赤裸裸地來到世間,全靠父母辛苦養育成人,這種來自父母的恩德亦不可以朋友之義對待。如果父子關系等同于朋友關系,子女視自己的父母為朋友,那么子女可以像對待朋友那樣沒有贍養、愛護、恭敬父母的本分和必要,同時子女對父母的勸諫可聽可不聽,其結果則是子女做出各種有害于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行為。此外,中國傳統的“上行下效”的教育理念中,“父子有親”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即父母必須為子女做好榜樣,時時提醒自己,自己的言行將被子女效仿,自己必須為子女的行為負責。然而,一旦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等同于平輩的朋友關系,那么父母則不一定需要為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當前的中國人,從家長到教師到孩子,正因為接受了美國的這種理念,父母不再懂得以身作則教育子女,而子女不再懂得恭敬、愛護父母,父母、子女很少能夠配合學校教師教學,這就容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父子有親的關系不可等同于朋友關系。

(三)教育并非朋與友,尊師重道不容變

除了父子關系必須厘清,另外一個關系即師生關系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論中國還是英國的傳統教育理念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理念上是平等的,但是在遇到事情時則有高下之別。自古中國師生的結合是道義的結合,而不是金錢買賣的結合。教師不但要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用身教來培養學生的德行,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然而,近十幾年來,許多中國師生采納了美國的教育理念中師生關系是朋友關系的認識偏差,導致各種學校教育和社會問題。現代美國教育理念認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朋友關系。殊不知,除了傳授知識,教師更重要的是起著行為世范的作用,成為學生修養德行的榜樣。如果師生關系變成了朋友關系,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只管傳授知識,而對自身言行舉止的要求不必嚴格,對學生的管教也不必嚴格。正如許多美國教師尤其是公立學校教師,舉止有失穩重,隨意坐在學生桌上,失去了教師應有的莊重和責任感。那么,有其師必有其徒,學生自然也變得散漫不恭,缺乏責任感。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必然不佳,其結果是美國基礎教育培養不出守時、有能力、扎實肯干的人才[71]。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對教師則缺乏應有的恭敬心,認為教師是朋友,對教師的勸諫則如選擇商品一般,可聽可不聽。《禮記·曲禮》開宗明義即言“毋不敬”[72],可見,中國古人把“敬”字放在第一位,而缺乏恭敬心的后果是整個社會道德的敗壞。

相較之下,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句則彰顯“師”與“父”地位齊等。古人將“師”與“父”并提,足見“師”之責任極其重大。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終身為父”意味著一名教師對其學生一生的影響和關愛,要求教師要在真正意義上對待所教的學生視如己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師生關系并非以金錢來維系,而是以良知和大愛來維系。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師生之間缺乏這種深厚的情義。這也是為什么在西方語言中沒有一個詞能夠準確替代“師父”這個中國獨有的稱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終身為父”意味著一名學生應當像尊敬、關愛自己的父母那樣對待教師,尤其是童蒙時期的教師。《易經》云:“蒙以養正,圣功也。”[73]中國古時的父母和學生皆深知一個人日后發展的好壞的根本取決于父母和童蒙時期的教師。這也是為什么古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大多都能盡心盡力地在物質和精神上照顧自己兒時的教師及其子女的原因。可見,中國文化的傳承始于孝道的傳承。中國歷代教育所強調的“蒙以養正,圣功也”中這個“正”的根就是孝親。教師在學校教學生孝敬父母,父母在家中教孩子尊敬教師。正因為有此配合,才有中國千年來師道的傳承和社會的安定和諧。

(四)兒時驕惰大時壞,規矩責任不可廢

除了媒體因素,導致一個國家和社會道德水準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這個國家的德育出現了問題,而德育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少年兒童講規矩、負責任的意識。20世紀60年代末的英美兩國學者皆感慨,這個時期培養出的一代人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過于強調自己的權利,卻看不到自己應盡的本分和責任[74-75]。60年之后的今天,再放眼英美兩國,這種情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中國也深受美國教育理念的影響,正經歷同樣的慘狀。這正是因為過度強調少兒的自由和權利,剝奪了家長和教師的管教權,忽視了培養少兒的規矩意識和責任感。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再回顧一下中國古人對教育目的的界定,即“長善而救其失”“養子使作善也”。中國的基礎教育自古最注重扎德行的根。孔子教學首重德行,德行扎根之后才可依序學習言語、政事和文學[76]。此外,直至清朝中期,不論在家抑或在校,中國千年來的童蒙教育皆以“養蒙育德、明白事理”為主,少年兒童所讀書籍首重其德行培養[77]。從南宋朱熹所著《童蒙須知》,到明朝屠羲英所著《童子禮》,再到清朝初期朱柏廬所著《朱子治家格言》,無不是教兒童如何在家庭在學校灑掃應對,打好做人做事的基本功[78]。每個家族的家訓中皆對教育子女做了明確的規定,“不可任其放蕩,養成驕惰。故義方之訓,傳家之首務也”[79],“今世教法,只有句讀一端,而不先之以禮法。男女幼時便驕壞了,到長成益,傲慢無禮,按壓他不下,只為從小未修子弟之職。日生月長,一味適己之便,快己之私,將益逞其兇悖,何所不至哉?”[80]可見,中國傳統德育的基礎就是教少兒講規矩、負責任,如此才能為少兒日后在社會上立足做準備。而中國傳統德育的核心是“仁”和“禮”,而“仁”和“禮”的源頭是“孝”和“敬”,即孝親尊師。《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81]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和“責任擔當”皆離不開“孝”“敬”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落實。

在英國,面對整體兒童行為滑坡的危機,帕爾瑪提出了三個適用于全人類的關鍵教育原則。第一,培養兒童集中注意力甚至是做一些他們不是特別喜愛做的事。第二,培養兒童“被延期的快樂感”的觀念,強調兒童應該懂得人們有時候必須做一些乏味、重復的任務,而這些任務在將來會得到回報。第三,培養兒童能夠在不同大小的群體中與他人融洽愉快相處的態度,在他人所需和自己所需之間取得平衡[82]。這三條原則的核心內容不外乎強調培養注意力、自律和謙讓。這與中國傳統教育中“知止而后有定”“克己復禮”“與宜多,取宜少”的教誨以及“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的教育理念有相似之處。但是,在實際操作上,英國尚未出現一本較全面的德育指導書。而中國清朝孝廉李毓秀所編撰的《弟子規》是一冊善本。傳統文化重實質不重形式。《弟子規》中每一句所蘊含的精神都是教兒童以及成人如何用愛心和恭敬心待人接物。此書并不是用來教兒童背誦的,而是需要家長、教師以及兒童身邊的成人切身做到書中待人接物的教誨,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使得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地習得對父母、教師及他人的愛心和恭敬心,進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風氣。

四、結語

中國教育界、各級學校及家長不應該盲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應該以批判性思維來衡量西方教育的成效,同時應該以恭敬心正視中國傳統教育理念,重拾對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的信心。就實踐角度而言,解決中國目前存在的種種教育社會問題必須從教育父母入手,加大媒體管控力度,教育國人理性對待西方教育理念,認識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中的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一位研究人類文明史的歷史學家湯恩比(Toynbee)在與池田大作的一次對話中明確表明,中國人幾千年來擁有高質量的家庭生活,相較于西方國家戰亂紛紛的歷史,中國人自公元前221年實現大一統之后,僅僅偶爾、短暫地出現了政治中斷和無政府狀態,絕大部分時期保持了政治統一、社會安定[83]。湯恩比的這一觀察與中國傳統教育的智慧密不可分。英國哲學家羅素(Russell)也評價道:“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有耐心的民族;它考慮問題時想到的是幾個世紀,而其他民族只考慮幾十年。”[84]足見,中國傳統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中國人有著很強的自律和高瞻遠矚的智慧。鑒于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帕爾瑪在其研究中指出:“今天在美國發生的問題會在第二天習慣性地在其他發達國家出現。”[85]當代的教育問題已不再是某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面對種種教育和社會問題,我們應該以至誠恭敬心,溯本追源,求教于我們的先祖。

猜你喜歡
理念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國衛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中文字幕啪啪|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99热| 欧美精品1区|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综合色在线|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a级毛片|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欧美三级自拍| 91一级片| 国产jizzjizz视频| 亚洲黄网视频|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国产视频| 91视频首页| 91久久夜色精品|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AV熟女乱|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性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va|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毛片在线区| 日韩AV无码一区|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午夜综合网|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69视频国产|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一极毛片|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香蕉网久久| 青青网在线国产| 综合色亚洲|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婷婷午夜天|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